爱心送给学生初心留给自己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教18个春秋了。
在这18年里,我一直坚守在自己从小学习成长的母校——XX学校,一直坚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XX人民。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几年来,学生们来的来、走的走,一茬接着一茬,在陪伴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饱尝了酸甜苦辣,他们让我高兴过,让我伤心过,让我生气过,也让我感动过。
我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单调的生活中,感到了快乐和满足;在繁忙的工作中获得了成长和收获。
其中,18届毕业班的孩子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就已经听说这个班的学生纪律、习惯和学习都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成绩与平行班相差甚大。
为了学校工作的大局和需要,作为共产党员的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当时他们刚升入五年级,我想离小学毕业还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要改变现状,扭转局面。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课堂上有东张西望的,有心不在焉的,有摆弄小东西的,甚至还有睡觉打鼾的;作业中有应付差事的,有丢三落四的,有胡写乱画的,甚至还有不会乘法口诀、不写作业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一旦遇到,就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了,“恐怖事件”时而发生,于是发怒和呵斥就成了我教学工作中最常见的动作和声音了。
我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上一层,每次大发雷霆后,同办公室的X校长就开玩笑的说“今天又发飙了?要保重身体啊”。
班里有名男生叫XXX,名字听起来很猛,但是见面不如闻名,数学成绩实在是不敢恭维。
记得有一次,四、五个学生
都没交作业,我要求他们下课到办公室来,几名学生心惊胆战的进来后,我一看就缺这个“小不点”XXX,于是派学生去“请”,一会儿他唯唯诺诺的喊了声报告进来了,为了给他留点面子,也为了不让其他学生看到我恼羞成怒的样子,我先打发走其余几名学生。
轮到他了,问他原因他却一声不吭,我发了一阵飙后让他在办公室补做,给他讲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特别笨,就是基础太差了。
后来,经过教研活动中与老师们的探讨和工作中与马校长的交流,我觉得只靠呵斥和指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要改变策略,用爱心去引导、帮助、感化这些学困生。
我决定从李超越开始,我便有意的留意观察他,发现他也是有优点的,比如他热爱集体,班里有活动或需要学生带东西他都很积极;他关心同学,同学有困难了他都会尽力帮助;他很有礼貌,虽然我经常批评他,但是见了我不逃不避还主动问好;他很勤快,做卫生时不怕脏不怕累,冲在最前面;他很有眼色,除了学习,老师安排的其它事情都完成的很好。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就时不时的在同学面前拿他的这些优点表扬一下,下课的时候和他搭个腔聊几句,放学时当着他爸爸的面夸上几句,或者故意让他帮我倒垃圾、取东西,帮我跑个腿。
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积极了,考试成绩进步了,作业也不拖拉了,有时还主动找我讲题,下课还凑到我跟前来聊天。
现在他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前不久我去商店买东西,突然一个人拿着一瓶饮料从后面冒出来了,原来是XXX,他很客气的把饮料递给了我,这个孩子长高了一些,也更懂事更有
礼貌了,据说学习也还可以。
对于这个孩子的转变和表现,我感到很欣慰。
其实,类似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经历中何止一个,他们从来都不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可能有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从来就不是优秀的学生,也从来不会认为他们会有辉煌的未来。
他们有时即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能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所以自始至终都是灰色的。
结合本次“爱心唤初心,育人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这样对待学困生公平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可想而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何等地重要。
爱心无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爱心,我们应当放下对一些学生的成见,尤其是学困生,带着当初走上讲台的初心去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都能在老师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