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
2.1原水水质情况 (5)
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
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
第三章设计水量 (6)
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
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
4.2投药系统 (7)
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
4.4混合设备 (9)
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
5.1絮凝池的选择 (11)
5.2设计水量计算 (11)
5.3平面布置 (11)
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
5.5水头损失计算 (13)
5.6校核 (15)
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
6.1沉淀池的选择 (17)
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6.3水力条件校核 (19)
6.4进水系统 (19)
6.5出水系统 (20)
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
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
7.1平面布置 (22)
7.2设计水量 (22)
7.3设计参数 (22)
7.4滤池高度 (23)
7.5配水系统 (24)
7.6排水系统 (26)
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
7.8冲洗水箱 (28)
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
8.1容积计算 (30)
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
8.3管道系统 (30)
8.4清水池布置 (30)
第九章消毒 (32)
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
9.2加氯量的计算 (32)
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
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
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
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
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
参考文献 (39)
设计心得 (39)
第一章原始资料城市自来水厂设计水量为20万 m3/d
3、厂区所在地区为江西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o m,厂区地下水水位深度-5.5 m,主导风向西南。
4、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不少于10页(A4)。
(2)设计图纸二张:1:50~1:100水厂平面和工艺流程图,单体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第二章工艺流程选择和确定
1.原水水质情况
该地区浊度、色度、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均超标,整体水源水符合Ⅱ类以上水质标准。
2.出厂水水质要求
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摘取部分如下:
3. 工艺流程的确定
根据原水水质及处理后水质要求,原水经常浊度较低为80NTU ,洪水期浊度较高为400NTU ,且原水中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和色度均超标,经过综合比较采用给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原水→→网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送水泵站→城市管网。
第三章 设计水量
为提高水厂运行效率,减少工程投资,净水厂设计水量以最高日平均时为依据,再加上水厂的自用水(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计算) 。
所以,净水厂设计水量为:)/(43.2)/(875024
200000
05.133s m h m T
Q Q d
==⨯=
=
α
第四章 混合设备设计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完善程度对后续处理工艺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
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体脱稳而相互凝聚,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体被吸附粘结,从而达到去除胶体颗粒的目的。
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1)药剂的选择及确定用量
应用于水质净化中的混凝剂应满足以下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该市位于我国东南近海内陆地区, PH 值变化不大,常年水温变化较大,浊度较大,碱度较小;因此应该选择水温和PH 值适应范围都较宽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混凝剂。
通过比较,本设计中采用精制硫酸铝(固态),洪峰时加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