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镇江一中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一中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2.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

”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A.割让香港岛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割让台湾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3.图1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图1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5.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这里的“它”是指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方针D.上海五国机制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雅典民主制评价道:“这是一种有趣的统治形式,充满多样性和混乱性,把平等不加区别地给予了平等者和和不平等者。

”他批判的主要是雅典民主中的①妇女没有民主权力②抽签选举③解负令④轮流执政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美国历史学家J•鲁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对1787年宪法“创造性胜利”理解错误的是A.建立了权力制衡的政府体制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任免大法官C.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议会由选民选出,限制总统的权力9.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

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B.反映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10.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11.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12.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1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14.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15.以下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情况一览表。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①欧盟合作程度最高②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③具有地缘经济的特征④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

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

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17.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18.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他评价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19.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20.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于1925—1933年留学英法,其间给上海开明书店《一般》杂志写稿,他写作可能涉及的话题有①《哈姆雷特》:诗性语言的张扬②《人间喜剧》:尽释悲悯情怀③《格尔尼卡》:无理性现实的折射④塞尚:调色盘上刮起一股现代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三、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计60分)21.(12分)“制度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材料二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1) 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过程。

(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2分)22.(11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2分)材料三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材料四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1分)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2分)材料五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4)材料五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2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