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练习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练习1.(2019年全国Ⅰ卷28题)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2019年全国Ⅰ卷33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3.(2019年全国Ⅰ卷34题)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4.(2018全国Ⅰ卷 24题)《墨子》中有关“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5.(2018年全国Ⅰ卷32 题)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6. (2018·全国II卷35题)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7.(2018·全国Ⅲ卷30题)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8.(2017·全国Ⅱ卷33题)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9.(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10.(2017·全国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11.(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2.(2016•全国Ⅱ卷高考26题)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3.(2016海南单科19题)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15. (2015全国Ⅰ卷高考26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16.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材料现象表明( )A.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B.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C.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D.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17.汤普森在《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一书中写道: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

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1/3;另外1/3是职业者的代表,包括律师、外交人员、殖民官员、军人;另外有1/4是旧土地家族的家长。

这种变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 )A.颁布《权利法案》B.建立内阁机构C.改革议会制度D.健全工会制度18.1973年11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

”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C.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D.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1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

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

这说明(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20.下面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2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23.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B.“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1958年工农业开始比例失调主要是由“大跃进”运动造成24.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

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

”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 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 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

总理衙门大臣奕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

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

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

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仿西法”,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

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

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

以后,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

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

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

——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