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完整版)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2)2主要测量工作内容 (6)3编制依据 (7)4施工测量工作目标 (8)5测量保证体系及人员配置 (8)6仪器设备的配置 (9)7加密控制测量方案 (9)8质量保证措施 (12)9安全保障措施 (12)10施工放样 (13)11施工测量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16)12测量工作精度保证措施 (17)13测量工作保密措施 (18)14测量工作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9)15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 (19)16测量误差分析及措施 (20)1工程概况1.1桥梁拆除工程概况沿线需要拆除的16座车行桥以及1座管线桥中,除海晏路1号桥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和汪董桥西侧的管线桥外,其余均为简支梁桥,下部结构为盖梁+钻孔桩基础,部分为群桩基础,重力式桥台,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空心板梁形式,每块预制板梁宽度大多为1m。

具体如下表:17座桥梁拆除情况统计表1.2桩基拔除工程概况17座桥梁桩基拔桩数量统计表建筑物遗留桩基拔桩数量统计表1.3桥梁重建工程概况桥梁重建部分基本情况表2主要测量工作内容全线施工控制网(导线网、水准网)的复测加密;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网周期性复测。

2.1桥梁结构施工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如下表内容的测量并规定测量的允许偏差。

桥梁施工测量内容及允许偏差表2.2道路施工测量h为测点至线路中线桩的高差(m)。

3编制依据4施工测量工作目标4.1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测控中心、监理单位要求,按时按质的完成测量工作任务。

保证放样成果的精度,满足规范及相关设计要求;测量工作进度能保证施工进度的有序进展。

4.2各道工序的施工放样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4.3测量内业资料竣工验收时达到一次性通过。

5测量保证体系及人员配置5.1建立健全项目测量组织机构由项目部成立测量组,并在测量组下设技术小组、质检组、作业队、联络组和后勤保障组,并确定各级责任人员。

5.2人员配置人员配置及其职责6仪器设备的配置根据本工程的特性和工程放线的精度要求现场配备的测量仪器如下:7加密控制测量方案7.1起算基准根据指挥部提供的首级测量控制点(34个平面控制点,14个高程控制点),后续也可根据测控中心提供的地面精密控制网作为起算基准。

7.2加密控制点的布设本工程多数加密点由首级控制点引测至地面,加密点的布设按《测量控制实施细则》的要求,平面进行一级导线加密,高程三等水准加密。

(若地面控制点交桩后,以地面控制点引测为主)沿线拆复桥梁及拔桩施工点附近布设平面加密点,加密点编号按照施工点名首字母进行编辑,再由施工点附近水准点引测高程点。

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控制点点位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桥梁及道路的测量放样的精度,在施工周期内对各工区加密点进行1次复测,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7.3平面加密点测量工作7.3.1 外业测量工作加密点布设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进行观测前先确定仪器状态正常、棱镜常数正确,且外界环境适宜。

不在大风、大雾、高温天气进行加密导线测量工作。

根据宁波市地区海拔,确定仪器中气压值的设定,温度根据现场情况设定温度值。

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导线外业数据的采集。

按照《测量控制实施细则》要求,采用2″级尼康DTM-532全站仪按一级导线要求对加密导线角度进行正倒镜两个测回观测,测量精度需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如有超限则应当重新观测。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加密点外业数据采集后,按照一级导线要求,由测量员负责导线的严密平差计算。

经测量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将平面加密控制点成果、观测记录、一级导线计算表逐级上报至测量监理工程师、测控中心,经监理和测控中心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

7.4高程加密点测量工作7.4.1加密高程点的布设高程加密点每个施工点设置2处,高程点与平面点共点。

7.4.2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水准路线测量前,对DSZ2水准仪的i角进行测定,在20″范围内,方可使用。

如超限,进行仪器的自校,合格后才可使用。

确定两根铟瓦尺(2m)及常数(3.0155m)。

高程控制测量使用配备FS1平板测微器的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加铟瓦尺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前,对水准仪的i角进行测定,当i角≤15″时,方可使用该仪器。

若i角>20″需进行仪器的自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对外业采集数据整理后,安排专人进行三等附合水准平差。

第二人复核无误后,成果采用统一表式上报测量监理、测控中心。

经复核认可后,才可使用。

7.5加密控制点的使用7.5.1加密控制点应至少使用2个首级控制点引测和检测,若发现异常应停止使用并立即向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测控中心报告。

7.5.2加密控制点需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测控中心复核审批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监理和测控中心复核的加密控制点。

7.5.3加密控制点应由首级控制点引测,不得从次级加密点再次加密。

7.5.4由于各工点施工周期较短,加密控制点可根据周期时间在施工中期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上报至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测控中心审批。

7.6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的埋设、标示及保护措施根据轨道交通《施工测量控制点标化管理办法》进行控制点的埋设,标示以及保护。

此外,在项目部对测量控制点仍有如下措施要求:7.6.1测量组人员加强对点位的监测与保护。

在点位附近做出醒目标志,防止他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破坏;在每次使用过程中,复测边长。

判断点位是否有所偏移。

7.6.2对现场施工员和班组长进行交底,防止施工人员或机械破坏。

7.6.3一旦点位遭到破坏或产生位移,及时在适当位置埋设新点位,并重新测量整条导线,并将成果上报至监理和测控中心,经逐级审批认可后,方使用新点进行施工放样。

8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项目的成果质量,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测绘与信息工程过程作业程序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对本标段道路及桥梁测量工程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建立、健全我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做到人员、设备、管理三到位,精心组织施工,创建优质工程,确保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目标的全面实现。

本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建成后的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平面、纵断面线性符合设计要求,最终保证建成后的桥梁及道路是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工程。

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工程竣工实体必须满足相关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9安全保障措施1、外出作业前必须向主管领导汇报当日工作行程。

2、测量人员每天要将工作的内容逐一、完全记录,包括测量内容,安全环境情况、任务布置情况,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措施等,一切与自己有关、与项目有关的情况。

3、作业前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仪器被带破损要立即更换。

4、注意森林绿化防火,不带火种进入施工场地,发现明火及时熄灭。

5、遇大风、雷雨天气禁止外出作业。

6、佩戴必要的安全工具,如安全帽、安全绳,登高测量必要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高边坡顶面测量时首先要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在没有可靠的方案之前不能在潜在崩塌的边坡顶面进行测量作业,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7、作业开始时,必须确保仪器架设牢固,自身站立平稳后方可开始测量。

8、登高测量时不能随意往下丢掷锤子、石头等物品用具;在平地测量时不能随意对面使锤、不能随意丢掷物品、用具等,防止物品打击事故发生。

9、测量作业时,要注意上空电线、高压电线等,防止塔尺触到电线,在没有可靠的测量方案之前,不能在高压电线下或在高压电周围进行测量。

10、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作业,尽量避开在交通线路中心进行,测量时安排人员警戒,疏导交通,防止过往机械、车辆碰伤、挂伤。

11、进行测量作业时,测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协作、相互提醒,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搞好测量安全工作,工作中严禁嬉戏打闹,注意保护自身及同伴安全。

12、禁止在正在进行挖方作业的下面进行测量作业,必须在挖方下面进行测量作业时,要安排人员进行警戒,关注边坡异常情况,遇到异常情况,人员首先转移,优先确保测量人员人身安全。

13、禁止在正在实施爆破作业的现场进行测量作业,在爆破警戒没有得到解除之前禁止在现场进行测量作业。

14、如遇特殊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自救措施,同时向领导汇报。

15、测量过程中如需占用交通,应设置安全线,注意交通安全。

10施工放样施工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在控制网布设后,以其为依据进行控制。

10.1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测量按照以下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10.1桩基测量放样(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测控中心复核并审批认可),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放出桩位中心点,打上木桩直至稳固牢靠,在木桩顶面精确测放出桩位中心坐标后,钉上小钉子。

(2)每个桩位中心点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校验。

(3)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桩位放样,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的距离和对角线距离。

(4)桩机就位后测设护筒顶标高和桩机平台标高,用以计算钻孔桩设计孔深和吊筋长度,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

(5)成桩15天后,凿除桩头至桩顶设计标高,测放出桩基的中心点坐标并与设计坐标对比,计算误差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同时测出桩顶的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10.2立柱测量放样(1)采用极坐标法在桩头顶面测放出墩柱底部100cm轮廓控制线,用墨线弹出后开始支模。

立柱模板安装完毕后,直接测量立柱模板顶四边中心位置,用钢尺效核立柱与立柱之间的尺寸距离。

再用垂球从立柱模板顶垂下,检查模板垂直度。

(2)用DSZ2水准仪测放立柱顶面高程,在模板四周做好标高控制标识,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0.3盖梁测量放样(1)在墩柱顶上先测放出盖梁底模轴线位置的控制线,待底模铺设后,再放出盖梁的轴线位置及复核底模标高,若有误差则对底模方向、标高进行调整直至底模方向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盖梁侧模立好后,测放盖梁顶标高,在模板四周做好标高控制标识,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0.4支座测量放样(1)支座施工前对垫石高程进行复测(2)测放支座纵、横轴线,用墨线弹出支座中心位置。

10.5支座垫石测量放样(1)支座垫石施工前对墩顶高程进行复测(2)在墩顶测放垫石角点位置,立模完成后测设垫石顶面高程,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平面控制。

10.6板梁安装测量放样(1)复核每个桥台盖梁的中心线和相邻桥台盖梁中心之间的距离,如距离误差大于规范要求时,应立即汇报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处置。

(2)复测支座顶面高程(3)板梁安装时精确测放出X、Y、Z坐标/高程,发现问题时立即进行调整,保证线形和高程正确。

(4)现浇湿接缝完成后,复测板梁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10.7铺装层测量放样(1)直线段按10m一个断面测放平面位置,每个断面3个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