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
图中信息 ●随着城市化推进,B地农业生产转向为城镇提供农
副产品,市场需求起重要作用 ; 做一次农民 ●生产蔬菜、花卉、瓜果的利润高于粮、棉、油生产;
●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农副产口的运输。
1、关于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现在,B地许多农民出租土地,或建成 简易房出租;粮食基本上从外地调入,蔬菜、 花卉、瓜果和副食品也要外调一部分。 试分析这一阶段B地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 分)
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 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
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 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
BA
1、关于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⑴早期,B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 基地的组成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形成 相应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
?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气候适宜;地形 平坦;水源充足; 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生产历史悠久。
自然+人文
回归教 材
1、关于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中期,B地粮、棉需要从东北、苏北等地 调入;蔬菜、花卉、瓜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 试分析这一阶段B地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位因素分析
主要内容:
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三、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我们学过哪些地理事物的区位?
农业区位 工业区位
城市区位(乡村、古代城市、现代城市)
交通区位(铁路、公路、航运、港口、车站) 工程建设区位(电站、能源基地等大型工程) 商业区位
B
A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例题分析
右图是某种工业区位 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 变化图,读图回答下 列各题。 ⑴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 D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素质 C.技术 D.原料
排除法(联系教材内容)
例题分析
右图是某种工业区 位因素的影响力随 时间变化图,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⑵导致该种区位因素战后影响力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D ) A.市场条件的变化 B.自然环境的变迁 C.工业生产对该因素使用总量日趋减少 D.科技和交通的发展
于劣势等。
原料指向型 基础回顾: 动力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经济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工 因素 技术指向型 业 国家政策 区 社会 个人偏好 位 因素 因 工业惯性 素 污染空气—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环境 污染水源—河流流向(远离水源地和上游 因素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堆放
37.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 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 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 7 ,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 年该国在甲 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我国的“三农”问题
㈠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③土地资源总量大 ②水资源总量大 ④耕地质量较好
1、优点:
⑤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①气象灾害较多 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衡
2、缺点:
③山地、干旱地区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不多 ④濒临灭绝的生物增多
①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林 业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3、我国农业 ②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抗灾能力差 存在的问题: ③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⑤加入WTO后,我国许多农产品受冲击较大
基础回顾:
自然因素 农 业 区 位 选 择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运输
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 劳动力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
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 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 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 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试“比较”长江 三角洲城市群与 美国东北部城市 群的发展条件。
如何对比: 找准角度、运用规律 联系实际、分别阐述 归纳异同、清晰表述
地形
城 市 区 位 因 素
自然 条件
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山区的沿河谷地 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水运起点或终点 两条河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 河流弯曲较大处、河心岛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如大庆、大同、鞍山等 社会 经济 交通:如石家庄、株州等
条件 政治、军事、宗教:如麦加、合肥等
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发展 条件 不同点 相同点 “长三角”城市群 “五大湖”城市群 位于中部高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五大湖
地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有利于对外联系。 气温适中,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发展变化较快,影响力 加强。随科技进步,交 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和保 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影响最明显。
2、关于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A A为一假 想城市 该城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Ⅰ阶段以乡镇 企业为主;第Ⅱ阶段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 第Ⅲ阶段(近几年),当地在鼓励外企和民企的同时, 制定了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甚至动员一些早期进入 的企业转产,或迁往苏中、苏北、安徽等地。
请利用上面材料模拟出1到3道题,请写出你的题设?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 分)
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
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
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 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 水分 垂直分异 市场 土壤 技术
河西走访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2、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要综合分析其所属工业类型及相 关投入要素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
条件
②出租房屋可以带来更 多的收入; ③大量外来人口成为土地和 房屋出租的对象。
①B地逐步成为城区的 一部分,劳动力和土 地价格上涨,农业生 产成本大大提高;
每种区位因素的影响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比较稳定,影响明 显。受社会经济、 农 业 科技因素的影响和 改造,影响力有减 弱趋势。
①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主导因素
②资源、资金、劳动、技术密集型工业的主导因素
③列举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制糖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织布
汽水、啤酒 普通服装、纺织
化工、电子、飞机
三、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 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 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典型区域分析:
1、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优势
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大规 模机械化,
劣势
纬度高,热 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华北平原 南方平原地区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气温低, 热量不足 单产高、质量好
光热充足 降水少、水源不足 地势平坦、土层深 水源不足、旱涝、盐 厚疏松、光热充足 碱、风沙 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水热充足 洪涝灾害严重
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 分)
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三角 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 分)
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 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
2、以工业为例:
沪宁杭工业区
优势
劣势
能源、矿产资源不 足
工业历史悠久,基础 较好,门类齐全,交 通便利,技术雄厚,
有丰富的铁、石油、 水资源短缺 京津唐工业区 海盐资源;靠近山西 能源基地;交通便利; 技术发达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能源、水源不足 辽中南工业区 便利的交通;雄厚的 基础 接近港澳台和东南亚, 能源、矿产短缺 珠三角工业基地 外资丰富;先进的技术 和管理方法;交通方便; 劳动力丰富。
战后如何变化? 为什么?
每个地区的区位条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时代发展,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自身 的发展,每个地区的区位条件都处于不断 的发展变化之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地区的区位条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综 合 案 例 分 析 ] [
1、关于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A为一假想城市,B地早期位于A城的远郊,在 不同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试 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例 模拟题
工业结构调整——首钢搬迁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首都钢铁公司整体搬迁到河北省唐山市曹 妃甸,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