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
【总揽全局】
【第一讲】城市
(七)城市区位:
1.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考点一: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
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②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
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分析如下:
a.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b.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
c.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
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
电厂等),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
(2)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
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3)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居民
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第二讲】农业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综合考虑自然区位因素,对自然区位因素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因素。
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以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
如水稻属喜湿热的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
最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要以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判断,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农业区位。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如:①地价的高低,一般而言,距市场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常见的农业类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②对灌溉水源的需要,如需水量大的花卉应布局在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③对运输要求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乳牛等农业类型应布局在市场周边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2.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模板
考点二
世界主要
农业地域类型
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我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和区位条件: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一般要先调用头脑中储备的基础知识,然后到材料问题和区域微观图中寻找区
位信息,分析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次要因素,最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自然因素:①土地: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建筑的用地。
②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分布。
③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④水源:有较近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
⑤环境: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2)经济因素:①农业经济基础:好坏(如上海工业的发展就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强大的农业经济基础)。
②距离问题: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或消费市场 (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③交通条件:沿海,沿河(运河),沿江,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线等。
④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知识和技术)。
⑤科学技术:接近高等教育区。
⑥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等。
(3)社会因素:①政策:支持、鼓励(如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
②国防需要:巩固国防(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建设)。
③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地方。
④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⑤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由于搬迁费用、政府干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因素仍然留在那里。
⑥社会协作条件:包括社会服务条件(共用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工业集棸、群体效益)等。
(4)环保因素:①大气污染:要结合当地气候考虑当地风向,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隔开。
②水体污染:要结合区域图中等高线信息确定河流流向,相对于居民区的位置合理布局自来水厂和易造成水污染的企业。
③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第四讲】交通
商业网点的分布
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