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开课)
专题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开课)
材料二 “臣遇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三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 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 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 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问题二:
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一个“焚书坑儒”,一 个却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释疑:
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①秦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一些儒生攻击郡县 制度,儒家思想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所以秦始皇 “焚书坑儒”。 ②西汉武帝时,一度泛起的分封势力被铲除,需要以思想上的统 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咤
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
废丞相,权分六部
跪受笔录;
;
设锦衣卫、八股取士
2. 材料二中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什么影响?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着,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 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发展的影响。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 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基本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专制主义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中央集权 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
地方拥有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
三、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两对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趋势一: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矛盾基本解决是明太祖 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 趋势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分封——郡县——行省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图左)最初的宰相还是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 而论道” ,(图中)但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宰相 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图右)而当皇帝高度集权的 时候,宰相只能“跪奏笔录”了。
理论上:法家 韩非子 ; 实践上:商鞅变法 2.建立于秦朝(七上P57) 秦始皇: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于西汉(七上P68) 完善于宋元(七下P67) 汉武帝:“大一统” ; 元朝:行省制度 4.强化于明清(七下P88 , P100)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问题一:嬴政统一六国后......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 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分封制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三种地方机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一、是秦朝皇帝制度、三公制和郡县制; 四个重点: 二、是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三、是行省制度;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五个关键人物: 韩非、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和 雍正帝。
1.秦始皇、汉武帝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在 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极端、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 儒家思想问题 2.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 200多个报告, 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 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由皇帝选 调亲信大臣组成,这一机构是( ) A.布政司 B.按察司 C.都司 D军机处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 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材料一 隋唐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 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经济空前繁荣等。边疆少数 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 往出项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文化辉煌灿烂。 材料二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明史·邢法志》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 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中古史 “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以钳制知识 分子的一种手段。” ------中古史
思考: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首领产生 方式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和影响
盛行于奴隶社会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诸侯王位世袭
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史料补充 七国之乱:汉初,高祖刘邦陆续分封了九个诸 侯国,之后诸侯王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 ,最终 (七国之乱) 于汉景帝时爆发了叛乱。(汉武帝如何解决?)
元朝的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 中书省 ),在地方设( 行省 )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 行省 ),设三司。 在中央,废除( 丞相 ),权分( 六部 )。 2、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3、思想上实行( 八股取士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清朝君权的强化: 1.雍正帝,设( 军机处 ),标志着君权的进一步强化。 2.思想文化上,大兴( 文字狱 )。
秦始皇 政治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 国的势力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思想 文化 军事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
反击匈奴、万里长城 统一岭南、修建灵渠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专制主义
皇帝
太尉 丞相 郡 御史 大夫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县
知识脉络
战国
秦 西汉 隋唐 宋元
萌芽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 演变 过程
明清
顶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1.萌芽于战国时期(七上P49 , P38)
三、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时期,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 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 材料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叛乱的 事件。如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末年的藩镇割 据问题;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 乱”。 请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着哪两对 矛盾?矛盾的斗争结果反应出了什么趋势?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 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 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 进步。
小结
一条主线: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四、专制主义Fra bibliotek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 作用为主。
积极作用: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稳定的政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建设;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
材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材料一说明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外还采取了什 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