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是进行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亟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学生大都有着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容易忽略对亲情的感悟和回馈。而亲情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中首要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纽扣。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加强亲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资料
一例多用,引入下一个话题
知识拓展:梅拉比安沟通模型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揭露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应该包含三大要素:肢体语言、声调和说话内容,而它们的重要性在整个技能中的比例竟然是55:38:7.
设问:梅拉比安沟通模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在与家人沟通中,尤其要注意肢体语言和和语气语调。
引导:爱才是亲情的真谛。
疑问: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亲情经受
着考验。如何看待“手机连通了世界,但
阻隔了亲情”这种现象?
引导:亲情是真实的情感,需要用真爱来呵护。
课堂活动:亲情对对碰
1.选择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回忆并记录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
2.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
3.根据数据结果,写一段关于亲情的感悟。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家中亲情的可贵与美好,学会正确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学会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知识目标:增强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7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设问:看过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引导: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
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
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
说明: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
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亲情的表达方式会变,家庭中成员也可能会变,,但是亲情中爱的内涵永不变化!
设疑:亲情,顾名思义即基于婚姻、血缘、收养关系组成的亲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是不是亲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亲情?不是亲人的两个人就不能不能建立起亲情吗?
结论:不是,“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的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有的直系血亲之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追问:亲情的真谛是什么?
就在他快要进房门一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他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被这声音浇灭了,他噘着嘴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了!”
设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结合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亲情冲突这一话题
问题引导:如何正确认识亲子冲突?
结合奥运赛场“亲情如影”的画面感悟亲情的内涵。
理解感悟
体味亲情的真谛
完成活动
利用奥运热点话题引起学生注意
提升认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亲情的真谛在于“爱”
唤起学生对亲人的爱
二、爱的碰撞
案例探究:
有位同学临近期中考试决心要努力复习,打
一个翻身仗。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回家后回想自己一天总算没有虚度,他决定小小地放纵一下。于是,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着电视。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感觉父母在盯着自己,越来越不安。终于,他下定决心关了电视回房间学习。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师长情谊》中自己与长辈等家人之间的关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这些道理学生从小就知道,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领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的自觉性,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建温馨和谐的家。
教师:案例中的同学应该怎么回应父母?
了解课外知识,从中得到启发
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引导: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沟通技巧介绍:
关注事实,沟通之中得理解
把握时机,沟通起来更容易
留意态度,有效沟通不可少
分析: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但是,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具有巨大的隐患和消极作用(影响我们吸纳父母的建议,影响学业成绩等)。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
明理:亲子冲突是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看,青春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获得发展自主权。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3、从父母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达成自己的心愿;
4、再来一次;
5、借助第三者的力量。
补充提示
总结升华
亲情在在爱与被爱中感悟
亲情在亲子碰撞中经受考验
亲情在沟通理解中得到升华
领悟
升华总结
课后活动
自制一张亲情卡,表达你对亲人的爱。在亲人过生日时或重要的节日里,送给她(他)。
课后制作亲情卡
延伸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爱在家人间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阅读领悟
拓展知识
升华情感
2.爱需要呵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
感悟亲情
激起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体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从客观方面看,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领悟道理
提升学生认识
三、沟通传递爱
案例再现
设问:这位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化解亲子冲突?
引导:学会与父母沟通
概念解析:“沟通”字面意思:有沟便通。原意是分享或建立共同的看法。中文大辞典的解释:穿沟通达也;疏通意见,使之融洽。
割舍不断体味亲情之爱表现各不相同
难免
正确认识爱的碰撞不可过度
需要
沟通技巧沟通传递爱爱需要呵护
整理笔记
总结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
燕诗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思考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领悟
悟情于诗
引导:亲情是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这种爱与被爱的割舍不断的情感就是家中的亲情之爱。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领悟道理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说明:亲情之爱是立体的,丰富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选择方式,巧妙沟通是关键
考虑环境,沟通结果更乐观
聆听领悟
在分析铺垫的基础上,总结沟通技巧
学以致用:
资料:漫画----父母偷看孩子日记,被发现。
探讨:如何与父母就这件事进行有效沟通?
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示:与父母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所;
2、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