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①选题一、选题的意义(一)选题的含义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二)正确选题的意义1.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

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二、选题的来源(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1.在理论学习中选题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

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从研究文献中选题(1)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2)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3.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

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4.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二、选题的来源(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一)选题的条件1.广博的知识2.多思善疑3.掌握科研动态4.从实际出发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二)选题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四、选题的论证∙(一)选题论证的目的∙选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通过论证,对初步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价值及可行性判断,并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选题论证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要占有翔实的资料,要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较全面的分析来支持选定该课题的理由。

(二)选题论证的内容∙选题论证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其主要内容应回答以下问题:∙1.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即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说明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

∙4.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5.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四、选题的论证∙对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尤其是省部级以上的课题,上述选题论证的内容,也将详细体现在课题申报书(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中,同时在发表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中也会有一定的阐述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一、查阅文献的目的(一)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好足够的理论和知识准备(二)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查阅文献的方法步骤(一)掌握查阅文献的主要工具书1.查阅名词术语的工具书2.查阅有关事件的工具书3.查阅论文著作的工具书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二)熟悉文献资料的分布与特点有关学前教育的文献主要有:教材、专著、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资料等。

查阅频率最高的是期刊,它出版周期短,内容新、深、广,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动态。

∙期刊主要有两类:A.偏重学术性、理论性的期刊B.实践应用性期刊C.此外,文摘杂志也是查阅文献的重要期刊。

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三)掌握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 1.顺查法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

如知道幼小衔接从90年开始研究,即可从90年开始逐卷逐期查。

查全率高,但费时间。

∙ 2.逆查法查阅最新发表的文献,缺点:不一定全面∙ 3.抽查法针对某一课题的时间特点,就其发展较快、文献较多的年代中,抽出一段时间查找。

优点:费时少而查到的文献多,但须熟悉该课题的发展特点。

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三)掌握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 4.追踪法亦称顺藤摸瓜法,即以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或引文注释为线索,步步追踪查找所需文献。

优点:费时少,权威性高,利用价值高。

缺点:资料无时代次序,特别应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 5.综合法:亦称交替法、混合法,能扬长避短,尽快全面地找到所需资料,大型课题一般都用综合法。

∙ 6.计算机法图书馆内计算机查阅(辽东学院→教学单位→图书馆→资源检索→数字资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项、检索词)网址(http://10.2.20.6:8085/kns50/Navigator.aspx?ID=CJFD)三、撰写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所谓文献综述报告,就是研究者就某一个研究课题范围的有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二)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1.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2.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时间跨度及主要分布)、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

∙3.正文部分这是文献综述报告的主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阶段系统清理研究问题的发展过程,说明每一时期该课题研究的重要进展。

(2)重点阐明该课题范围内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争论的不同观点,代表性著作及事件。

(3)在研究方法论层面上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反思。

∙4.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在文献综述报告的最后列出撰写这篇报告所阅读的文献资料,也即参考文献。

③制定计划(研究计划、方案)一、研究计划的意义∙(一)研究计划的含义研究计划是在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工作过程进行的整体构思和全面规划,是对研究各项主要工作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合理安排。

∙(二)意义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提供论证和评价的依据,也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

对整个研究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调控和激励作用。

二、研究计划的内容与原则(一)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论证(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3.课题设计(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 4.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日程)∙ 5.成果形式∙ 6.经费预算∙如果课题是申报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则科研计划也可体现为“科研课题申报书”二、研究计划的内容与原则(二)原则∙1.科学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预见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④收集资料一、资料收集的意义∙(一)收集研究资料是实施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实质性阶段∙(二)收集研究资料的成效是决定研究结论科学性的关键④收集资料二、收集研究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一)确保资料的客观性∙(二)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兼顾质与量∙(三)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设计,尽量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如:观察记录、问卷、访谈、实验数据、幼儿作品、典型案例等。

∙(四)及时整理、修正错误⑤整理分析资料一、定性资料的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含义定性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搜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实物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

它是一个对资料的分类、描述、归纳和抽象的过程。

⑤整理分析资料一、定性资料的分析(二)定性分析的过程∙1.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审核就是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资料的客观性。

这是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对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

∙2.资料的分类资料的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3.资料的归纳分析归纳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的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它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常用的方法。

具体有三种方式:(1)完全归纳法:(2)简单枚举法:(3)科学归纳法: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一)定量分析的含义∙定量分析是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

∙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即利用多种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并在一定条件下由样本特性推断相应的总体特征。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二)数据资料的描述(描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描述就是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分布形态和数据特征进行刻画的过程。

包括统计图表的编制、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分析、地位量数的转换以及相关关系的描述等过程。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三)数据的推断(推断统计)∙科研一般不可能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一一观测和考察,在研究设计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常常依据一定的规则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特性的研究来推论出总体的特性。

数据的推断就是用来完成推论总体的任务的一种统计分析手段。

数据推断总的来说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四)数据的综合分析∙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对数据资料的特性和原始数据资料与总体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这一分析仍限于对数据资料的表层进行分析,未能向数据的纵深层次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为此,必须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数据的综合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由于需要运用复杂的统计手段和大量的数据计算,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

但是,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大量应用,数据的综合分析也可以为一般研究人员掌握。

⑥表述研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