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朝人画山水的基本态度有了改变,不 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却注意自己的 有笔有墨,大家所谓的“宋人丘壑”和“元 人笔墨”正是对比。换言之,宋朝人爱大自 然胜过笔墨,而元朝人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 自然,这就是元朝画家笔墨趣味特重之所由 来。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代于1279年灭南宋,并废除了五代两 宋的画院制度,遂使中国山水画的演变自然 而然走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文人的气息重 了,书法的气味重了,笔墨的趣味重了。由 于文人多半书家,就形成了题跋泛滥的一种 特殊现象。
1
荆浩《匡庐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 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 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 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 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 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 水”之称。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1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关仝
构图上以一条河从左向右斜下而 流,将画面分割成“z”字 形。河右边是起伏的山峦,以高远法 向上画出巨峰,突兀高耸,形如卷云, 这是关陇山川的特色;河左岸地势略 为平缓,有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桥上 及岸边都有行人,骑驴或者徒步向旅 店走来。
《关山行旅图》,水墨绢本 ,144*97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荆浩、关仝tong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荆浩、关仝的山水画被认为是以黄 河中游两岸的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的, 为大山大水式的全景构图,是北派山水 的代表。
1
董源、巨然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江南山明水秀,对这一地域山水描绘的画家以南唐 的董源最有名。董源,南京人,官作南唐的北苑副使, 宫,草木丰美,山峦明秀的风光。他的画没有明 晰的浓墨勾勒的外轮廓线条,而是将笔、墨、皴、染结 合为一,传达江南草木华滋,湖光山色的特点。传世作 品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 观则景物灿然”。
南宋山水画的演进,形成我国山水画的 又一乐章,和北宋的仁者乐山的黄金时代相 连,因称之为白银时代,长江大河,景色不 同,诗情画意,益为明亮照人。
2
南宋四大家
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南宋山水画改变了雄壮浑厚的北宋画风,而 走上了一条追求空灵秀雅的道路,四名画院画 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代表了 这种转变,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 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 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 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 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 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 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读碑窠石图》李成 北宋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 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代表作品为 《富春山居图》,作品为画家79岁时作 品,画卷描绘富春江两岸峰峦平缓、渔村 小桥等多种景色。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元代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元代
3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 松雪道人、鸥波先生、水精宫道人等, 宋太祖11世孙。元代著名画家,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 孟頫)之一,入元后受到忽必烈的重视, 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他学识渊博,诗 文、音乐、书画都很精通。在绘画方面, 人物、鞍马、竹石,无所不能。
1
董源《潇湘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画面上山峦平缓圆润,林间雾气弥漫。画中那份江南秀美 圆润的神韵中,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 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潇湘图》卷是董源的代表作品,被画史视为 “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 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 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 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
《溪山行旅图》, 双拼绢本, 206.3*103.3,台北 故宫博物馆
范宽签名
1
郭熙《早春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此图成功地画出了严 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 的微妙变化,土地转暖、 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 晨雾弥漫的山谷间,溪 水在山间奔流,河已解 冻,点缀渡船、渔夫和 行旅的活动,画中充满 一片生机。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明代的四大家:沈周、文徵明、仇英、 唐寅,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能诗善画, 风流放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吴派, 也称吴门四家。 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兼能几 种画科,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描写 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 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马、夏尤擅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 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代表了 中国画以虚代实的空间意境。
斧 劈 皴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四景山水图卷》刘松年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勾画 出了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 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 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 “独”字。
1
米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米芾(105l~1107),字元章,本太原人,迁居 襄阳,曾长居镇江。北宋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 一。与其子米友仁(1074~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 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地表现江南烟 雨迷蒙的景色,自刨“米点皴”,世称“米家山 水”。
米芾《春山瑞松图》,纸本
2
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4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明清两代虽有 五百四十余年之久,但是其主要潮流,几乎 全是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临摹风盛,创 意式微,因而称之为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4
明四家
4
四僧——自由主义的新风格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四王”的摹古守古的画风使得画坛上的 一些革新派十分不满,一些有创造精神的画 家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以愤世、压抑的情 感,在新的审美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初“四僧”。
1
李成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是唐代宗室,以画寒林为世人所景 仰。李成对寒林景色别有会心,在极艰苦中 包含无限希望。 他的传世的作品有《晴峦萧寺图》、《寒 林平野图》、《小寒林图》、《观碑图》等。
1
李成《观碑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观碑图》为双拼绢绘制 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 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 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 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 着木叶尽脱的寒树。故事 是蔡邕关曹娥碑因书“黄 绢幼妇、外孙齑韭” 的 一段佳话。现存于日本大 阪市立美术馆。
1
范宽《溪山行旅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可称作是古代 山水画中的典范。画面上矗立在正中的雄峻的大 山占有三分之二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 给人鲜明的印象。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淙淙 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地画出 北方山川的壮美,在静谧的山野中,使人仿佛听 到水声和驴蹄声,颇为动人。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元代
3
元四家——黄、吴、倪、王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生活在元代末年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 瓒和王蒙,自明清以来备受推崇,被称为“元四 家”。他们因不满现实而隐居江湖,在艺术上受 赵孟頫的影响,以画山水为主,兼工竹石;其创 作既有真山真水依据,又重视笔墨表现,表达了 淡泊孤寂的情趣,文人气味浓厚。元四家的出现, 标志着文人修养与笔墨情趣、性灵表现与师法自 然相结合的中国文人山水画传统已经形成。
图《 》寒 马江 远独 钓
此画是写柳宗元的《江雪》诗意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 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图绘晴日 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岩、茂林、楼阁、 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 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 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 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3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 大家,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 口号,他在这里所标榜的“古意”,其 实是指要崇尚晋唐、五代、北宋绘画传 统,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 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 然。 并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 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 韵味变化增强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 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 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 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 “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 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 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 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4
清代“四王”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 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 王原祁四人。 四王的画法一来重视文人笔墨,少自然真精 神的启发;二来是临摹风气形成了画坛主流, 尤其对元代黄公望特别崇敬,所谓“家家子 久,人人大痴”,形成了一种不敢越其规范 一步的坏现象。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画给南宋后期, 元、明时期的山水画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也给日本的山水画以极大的影响,如在 日本被称为是画圣的雪舟的山水画,就 具有浓郁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韵。综观 两宋的山水画,总的来说,北宋以雄浑、 辽阔、崇高胜,南宋则以秀丽、工致、 优美胜,两美(壮美,优美)并峙,各 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