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ppt
求更好地理解个人和集体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 是怎样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 形象学超出文学本来意义的范畴,而成为人类学、史学 或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与一般文学研究中形象学的区别
World Literature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只限于异国异族形象
文比学较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学外 文国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夏成
knifeling@
第六章:形象学
World Literature
❖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对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 “异国”形象的研究。
▪ 卡雷: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 基亚:不现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形象,而是力
(二)一般文学研究中的形象只局限于人物形象, 而异国异族形象以多种样式存在。
▪ 人物 ▪ 器物,如英国文学对中国瓷器、丝绸的描写。 ▪ 景物,如18世纪英国的中国园林 ▪ 观念,如英国培根、韦伯认为中国语言是人类的初始
语言 ▪ 言辞,如关于中国的套话“哲人王”“傅满洲”“陈
查理”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中国当代文学中, 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 对日本军人的描写,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 这时期的/ 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 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 来, 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 走上了由 政治化向文学化, 概念化向人性化, 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World Literature
中国褐黄,照在吓人的物体上—— 黑色的冥顽。腐败。 Chinese yellow on appalling
objects— Black asininity. Decay.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对黄种人的恐惧 ❖ 美国人对华人移民的印象
World Literature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二、形象学的研究方法
(一)文本外部研究 1.社会总体想象物
World Literature
2.作家:他者形象作为作家欲望的投射对象,包含着作家的 丰富的情感能量,作家在创作时的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 态,同样也影响着所塑造的他者形象的存在方式和性质。
3.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他者形象的真实性程度, 并不能决定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对异国形象与真实的 异国的关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对“主体”的研究,即重 视对注视者一方的研究。探讨“主体”对于异国形象, 出于何种原因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偏离。
2.. 任何一种异国形象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对 异族的认识,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和心 理结构。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World Literature
3.理解异族和认识自我密不可分。对他者的剖析是 审视自我、建构自我的一种方式。
▪ 巴柔:“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也传递 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
▪ 他者(other,otherness):自我为自身所设置的参照 物,用心确定自身。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4.社会总体想象物
World Literature
▪ 即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 (认同与相异)的阐释。
❖ 意识形态:被理想化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现了自我 存在,并由此强化了自我身份。偏于认同性。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案例分析三:揭露“傅满洲医生” 李贵苍
World Literature
▪ 以傅满洲为原型的中国人和所有黄种人的形象在公众的心理层面 日益固化:那就是邪恶的黄皮肤的傅满洲们需要西方不断地从 “知识”和“道义”方面进行规范。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二)文
1.词汇:关于“他者”形象的词汇。
▪ 源于注视者国家用来定义被注视者国家的词 ▪ 未经翻译直接转入注视者国家文本的词。
2. 等级关系:“我”与“他者”,“注视者”与 “被注视者”二元对立关系
3. 故事情节:研究文本是如何通过程序化和模式 化的叙事模式来建构异国形象的。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案例分析一
World Literature
❖ “黄祸”与诗人之自我认同 ——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World Literature
❖ 美国女诗人西维娅·普拉斯的作品《钟形瓶》中, 女主人公艾斯特·格林伍德三次将自己比喻成中 国人,凸现其泛黄的皮肤、枯槁的形象、令人沮 丧的平凡相貌。
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
World Literature
(一)主体欲望的投射性
• 比较文学中形象学所研究的形象,具有三重意义:是异 国形象;是出自于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是 由一个作家的特殊感受所制作的形象。当代形象学尤其 关注第二点,即注重创造出一个形象的文化。
1.一切形象都是个人或集体通过言说、书写而制作、描 述出来的,并不遵循写真实的原则,它以在场(对异 国的理解和想象)置换了缺席的原型(异国)。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我是一只灯笼…… 我的头部是 日本宣纸糊的月亮
——普拉斯《发烧一百零三度》
I am a lantern My head a moon Of Japanese paper
World Literature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案例分析二: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 刘舸
World Literature
❖ 乌托邦:质疑现实,具有“社会颠覆功能”。偏于相异 性。
❖ 凡完全使用本社会话语重塑出的异国形象就是意识形态 形象,凡用离心的话语塑造出的异国形象就是乌托邦形 象。但二者又常交融在一起。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二)研究的跨学科性
World Literature
▪ 研究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 多方面的内容,需要研究者在文学、文化人类学、史 学、社会学、民族心理学等学科交汇处进行综合性的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