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

第三部分是练习。

借助图画识字学词理解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理解“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9个生字,能按笔顺准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看挂图,想想字义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七、小结八、指导书写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准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个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三、指导读韵文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即时反馈。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教材简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

《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

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

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1、理解“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相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猜猜,这是什么歌曲?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

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黄莺在唱歌,我们能够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能够用“燕舞”来表示。

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

(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

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实行。

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很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语的表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

学生朗读。

(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很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春回大地)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抢答和合作朗读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增强趣味,又符合阅读从整体──部分──再整体的螺旋上升规律】四、总结全文,师生共读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8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个词语背下来。

五、识字交流,写字指导1、课件表现8个词语,让学生找出13个要求会议的生字。

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

注意“苏”是平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

让学生当“燕子”,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准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

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5、学生自写课后生字,展示评议。

【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

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注重“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这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表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所以会比孤立表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六、实践活动:找春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

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

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能够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课前准备1、学生用识字卡。

2、教师用识字卡。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但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

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初读课文,理解生字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

(也能够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写字教学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这个字的哪部分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自读课文布置课下收集谚语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b、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a、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b、第二句: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c、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

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d、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e、朗读全文。

3、积累。

a、记背本课谚语。

b、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附:谚语十雾九晴。

(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因为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雨过天青。

(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

(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东虹日头西虹雨。

(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

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移来。

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