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高一年级普通话教案

职高一年级普通话教案

职高一年级普通话课程教案教师姓名:张翼适用专业:公共课开课时间: 2008 至 2009学年两学期课程要求: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教育技能训练课,主要学习普通话声韵调的基本原理和语流音变规律,训练发音辨音技能以及用普通话朗读、说话的技能。

通过笔试考核学生对普通话知识的掌握,对普通话语音的分析和汉语拼音的运用等情况,据此评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口试考核学生声韵调发音的标准程度、口语表达中语流音变的准确自然程度和语调的自然流畅程度,以及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

据此评价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及其提高程度。

也可以据此检验教学效果和发现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课时安排:34学时学习建议:1. 思想重视,肯下苦功。

这是前提。

2. 加强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3. 找出规律。

(1)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内部规律。

(2)普通话语音系统与其他音系(包括古音、方音)的对应规律。

(3)普通话语音与语言中其他几部分的相关规律。

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普通话和地方话;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任务;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和方法。

2. 了解语音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基本概念。

3. 熟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课时安排:3学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语音的性质、音素、元音、辅音、国际音标。

二、教学过程(一)普通话和普通话课1课程学习的目的、任务①贯彻推普方针政策,进行以纠正方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学习、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进而具有说标准或比较标准、流利普通话的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

②近期目标:通过学习训练,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

2.普通话和地方话(1)普通话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个要素:①标准音:北京语音。

采用了北京话的声、韵、调系统,但北京人口语中一些太土的成分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普通话并不吸收。

如“王府井儿,大栅栏儿”。

提示学生思考:普通话是不是就是北京话?②基础方言:北方话。

北京话中有些表现力不强的词语,普通话并没有吸收,而采用了其他方言中的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如:“老爷儿(太阳)”,“取灯儿(火柴)”“今儿个(今天)”“Cèi (打碎)”。

(介绍基础方言)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要用北方方言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产生的基础方言呢?因为:Ⅰ北方话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Ⅱ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分不开的。

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建都大多在北方。

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北京这个地方是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八百多年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话作为“官话”——官府的工作语言,随着政治影响传布到各地,在全国汉族当中立下了根基,逐渐成为各方言间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Ⅲ政治、经济发达的地方,文化艺术也繁荣。

北方话还有较大的文化影响,元代的戏剧,明清的小说,都是用北方话写成的。

北方话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③语法规范:典范的现代的白话文著作。

(2)地方话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①汉语方言我国是一个方言分布十分复杂的国家,有的地方仅一山一水之隔,彼此说话就听不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很快,汽车、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各地间的距离,人们在几小时内就可从南方飞到北方。

另外,文化教育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促使人们交往频繁,这一切又为语言的集中提供了条件。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比较复杂,方言的存在也是客观的。

从理论上讲,方言指的是通行在某一地区的语言,它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

方言通行的地区称为方言区。

1988年由香港朗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汉语的方言区分为五个层次:大区——区——片——小片——点,如:官话大区——西南官话区——桂柳片——阳朔点。

粤语区——勾漏片——玉林点我国方言分布概况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全国各地都有说汉语的居民。

由于山川阻隔和社会历史原因,远在上古时期,汉语就有了方言的分歧。

在一个时期内,我国语言学界把现代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这是传统地划分汉语方言的方法。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以上方言的分布地区详见教材)1988-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联合编绘并由香港朗文出版社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对原来的方言区划进行了调整,把北方方言改名为“官话”(用旧名),北方方言区改名为“官话大区”。

在官话大区里面分出八方次方言区(分布详见教材)。

广西桂林就属于西南官话区。

另外,从原来的北方方言里面分出来一个“晋语”(包括山西省和山西毗临有入声的地方),安徽南部划出一个“徽语”,从广西划出一个“平话”。

这样汉语的方言就增加到了十种。

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汉语各方言,“晋、湘、赣、客比较接近普通话;徽、吴跟普通话差别较大,差别最大的是粤、闽和平话。

但是,这些方言跟普通话之间,都可以找到语音对应关系。

中国方言分布根据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中国方言分布图》整理的中国方言代表城市:一、官话区1,东北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代表城市有沈阳,长春,哈尔滨,鞍山,阜新,通辽,吉林,通化,延吉,白城,乌兰浩特,齐齐哈尔,黑河,佳木斯,牡丹江,海拉尔,满洲里等。

2,北方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津冀鲁一带,在黑龙江省嘉荫县有零星分布。

代表城市有秦皇岛,唐山,天津,保定,石家庄,邢台,滨州,济南,潍坊,日照等。

3,胶辽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和抚远县有零星分布。

代表城市有,青岛,大连,烟台,威海,丹东,营口等。

4,北京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北京周边,冀蒙辽交界地区,新疆北部也有广泛分布。

代表城市有北京,廊坊,承德,赤峰,朝阳,克拉玛依等。

5,中原官话区。

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华北以及山陕宁陇的南部,新疆中南部也有广阔的分布,甘肃北部阿克塞有零星分布。

代表城市有临沂,徐州,济宁,宿州,阜阳,郑州,商丘,许昌,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洛阳,运城,临汾,西安,延安,铜川,汉中,宝鸡,固原,天水,西宁,库尔勒,伊宁,阿克苏,喀什,和田等。

6,兰银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宁夏和甘肃北部以及新疆西部,疆北有零星分布。

代表城市有兰州,银川,金昌,嘉峪关,玉门,吴忠,石嘴山,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哈密。

7,江淮官话区。

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鄂陕渝交界地区有少量分布。

代表城市有南京,连云港,盐城,淮阴,扬州,淮南,合肥,六安,芜湖,安庆,九江。

8,西南官话区。

划分比较笼统,所以覆盖面极广,包括有湖北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广西西部,云南和贵州的全部。

代表城市有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宜昌,恩施,常德,重庆,达州,绵阳,南充,万州,雅安,乐山,自贡,泸州,内江,宜宾,西昌,攀枝花,昆明,大理,楚雄,保山,玉溪,个旧,东川,贵阳,六盘水,安顺,都匀,遵义,河池、桂林、柳州等。

9,西南官话与土话并用地区。

分布在湖南南部。

代表城市——郴州。

二、晋语区主要分布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南部,河北西部和河南西北部一带。

代表城市有太原,大同,忻州,榆次,长治,安阳,新乡,邯郸,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东胜,乌海,榆林等。

三、赣语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和安徽西南部,湖南中西部有少量分布。

代表城市有南昌,景德镇,抚州,宜春,萍乡,吉安,黄石,咸宁等。

四、徽语区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皖赣浙交界地带。

代表城市——黄山。

五、吴语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南,浙江大部,安徽沿江部分地区以及江西东部。

代表城市有上海,南通,无锡,苏州,常州,铜陵,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温州,丽水,衢州,上饶等。

六、湘语区主要分布在湖南大部和广西东北部。

代表城市有长沙,湘潭,株洲,岳阳,益阳,娄底,邵阳,衡阳等。

七、客家话区分布很杂,主要集中在赣南,粤北,闽西及,湘东南;另外台湾,广东东南,广西各地都有相对分散地分布;川东各地也都有客家人的居民点。

代表城市有赣州,梅州,韶关,惠州,柳州,新竹等。

八、粤语区主要分布在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和南部。

代表城市有香港,广州,澳门,深圳,江门,肇庆,茂名,梧州,玉林,北海,钦州,凭祥等。

九、平话区分散分布在广西中部和北部。

代表城市有南宁,桂林,百色等。

十、闽南语区1,闽南区。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潮汕地区,台湾和雷州半岛地区;浙江南部亦有分布。

代表城市有厦门,泉州,漳州,汕头,湛江,台北,台南,高雄等。

2,莆仙区主要集中在福建莆田,仙游一带。

代表城市——莆田。

3,闽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温州南部亦有少量分布。

代表城市有福州,宁德等。

4,闽北区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北部。

代表城市——南平。

5,闽中区集中分布于福建中部三明附近。

代表城市——三明。

6,琼文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沿海一带。

代表城市有海口,三亚,文昌等。

7,邵将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北邵武,将乐一带。

代表城市——邵武。

十、乡话区分布于湖南怀化,湘西东部。

无代表城市。

十一、韶州土话区分散分布于湘粤赣交界一带。

无代表城市。

十二、儋州话区只分布在儋州周边。

代表城市——儋州。

注:少数民族语言不在统计范围中。

广西方言分布广西能说或能听懂汉语方言的人口约3000万。

据1982年统计,广西汉族人口2200多万,都说汉语方言。

少数民族中许多人也用汉语方言作为交流的工具。

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6种。

粤语使用人口最多,其后依次是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

粤语广西汉语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属汊语粤方言。

又称白话。

使用人口1500多万。

主要分布桂东南。

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

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1/3;线的西北说粤语的不多,分布也较分散。

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

一部分粤语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

梧州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在粤语中与广州话最接近。

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

内部差异很小。

使用人口近100万。

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邕浔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

与梧州粤语比较相近,能互相听懂。

语音系统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壮语的成分,元音普遍高化,多类韵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