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生产、市场及竞争力分析董松上海市化工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0)摘要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于制造甲醛、甲基叔丁基醚、醋酸、二甲醚、低碳烯烃等衍生物。
近年来,国内甲醇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很多发展中的问题。
对甲醇国内外生产、市场等情况进行了评述,就国内甲醇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甲醇生产市场竞争力建议中图分类号TQ 223.12+1甲醇作为有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及纯苯等基础原料。
甲醇衍生物很多,用于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低碳烯烃、氯甲烷、甲胺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故称之为C 1化学的基础。
近年来,甲醇作为替代能源发展迅速,主要用于甲醇汽油、燃料电池及甲醇制烯烃等。
1甲醇生产技术情况甲醇的生产可采用多种原料,如天然气、煤炭、渣油、石脑油和乙炔尾气等。
世界甲醇生产以天然气为主,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气少油的国家,甲醇生产以煤炭为主要原料。
传统甲醇生产工艺为气相合成法,即先将原料转化成合成气,然后在高压、中压或低压条件下生产甲醇。
1.1高压法高压法是使用锌铬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甲醇的流程。
高压法合成甲醇由于操作压力高、动力消耗大、设备复杂、产品质量差等缺点,正在逐渐被淘汰。
1.2中、低压法中低压法使用铜基催化剂,操作压力在5~10MPa 。
目前,世界上约70%的甲醇生产工艺采用低压法,主要的甲醇生产工艺有德国鲁奇公司的低压工艺、英国ICI 低压工艺及自热式LCM 工艺,这些甲醇合成工艺基本相似,只是在天然气转化、甲醇合成、精制和热量回收等方面各有建树。
图1为鲁奇公司低压法工艺流程。
第35卷第6期2010年6月上海化工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2世界甲醇生产及消费情况2.1生产情况2008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达到6859万t/a ,各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亚洲3059万t/a 、中东1278万t/a 、中南美洲1250万t/a 、欧洲903万t/a ,分别占世界产能的44.6%、18.6%、18.2%和13.1%。
近年来,亚洲的产能增加很快,增长率达到28.5%,远远高于世界9.6%的增长水平,北美降幅最大,达到-26.3%。
2008年,全球新增产能3029万t/a 。
大多数国家以天然气为生产甲醇的原料。
梅赛尼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甲醇供应商,2008年产能为638万t/a ,约占全球生产能力的9.3%。
产品主要供应北美洲、亚太地区、欧洲和拉丁美洲等主要国际市场。
梅赛尼斯在智利、特立尼达岛、新西兰等地拥有工厂,年产量分别达380万t 、190万t 、140万t 。
其次是荷兰M ethanol Holdings 公司,产能为441万t/a ;SABIC 排名第三,产能为315万t/a 。
表1为2008年全球甲醇主要生产商及产能。
2008年,全球新增产能1049万t/a ,其中大部分新增产能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
2.2消费情况2008年,全球甲醇产量4162万t ,新增135万t 。
2008~2009年世界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5.8%(不包括中国)。
全球表观消费量4156.6万t/a ,其中34.6%用于生产甲醛,12.4%用于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 TBE ),10.3%用于生产醋酸,具体消费结构见图2。
据资料显示,预计到2013年,全球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11516万t/a ,产量将达到6103万t/a ,全球开工率将达到53%,2008~2013年年均增长率约4.5%。
3国内甲醇生产及消费情况3.1生产情况2008年,国内甲醇产能为2851万t/a ,比上一年增长了67万t 。
但是全年开工率不高,仅为40%左右。
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商,年生产能力为100万t ,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包括一条40万t/a 和一条60万t/a 生产线;其次是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产能为80万t/a ,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产能80万t/a ,煤为原料。
2008年甲醇国内主要生产商产能见表2。
国内目前有近200家甲醇生产商,65%以上甲醇企业以煤为原料,其中又有80%的企业以无烟煤为原料。
在国外,甲醇生产几乎都采用天然气,其成表12008年全球主要甲醇生产商产能序号公司所属国/地区产能1梅塞尼斯美国6382M ethanol Holdings荷兰4413SABIC沙特阿拉伯3154Japan Saudi M ethanol Consortium日本2755博源联合化工公司中国1006M etafrax 俄罗斯1007建涛化工中国858Gazprom 俄罗斯809河南蓝天集团中国8010其他2266合计6859万t/a表22008年国内主要甲醇生产商产能序号公司原料产能1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天然气1002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煤803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煤804中海石油建涛化工有限公司天然气605内蒙古新能化工有限公司天然气606山西太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607陕西神木华工煤608兖州煤业榆林甲醇厂煤609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天然气5110其他1970合计2581万t/a 上海化工第35卷22··本比煤制气要低。
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为我国甲醇产能最大的4个省份,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48%左右。
实际上,目前国内超过40%的甲醇企业已经停产,绝大多数甲醇装置低负荷运行,产量和供应量不断减少。
3.2新建生产装置情况国内能够于2010年年底前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共有25个,合计产能861万t/a 。
另外,我国还有24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段的甲醇项目,产能合计2270万t/a 。
到2010年年底国内甲醇产能将至少达到3700万t/a 。
如果甲醇产能仍然保持现有的扩张速度,到2015年将很有可能超过6000万t/a 。
3.3进出口及消费情况2008年,我国甲醇产量1126万t ,比上年增长4.6%,表观消费量1233万t ,比上年增长11.6%,进口143.4万t ,出口36.8万t 。
2008年,进口甲醇超过一半来自中东地区,剩余大部分来自新泽西和东南亚地区。
大部分出口甲醇的目的地为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见表3。
我国甲醇消费结构与国外类似,最大消费领域是甲醛生产,消费比例为40%左右,其次是二甲醚、甲醇汽油和醋酸,分别占消费总量的18%、10%和9%。
近年来二甲醚和甲醇燃料方面的消费量发展较快,二甲醚生产及甲醇燃料消费已经成为驱动甲醇需求的主要动力。
随着国内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甲醇制烯烃(M TO )是未来消费的另外一个驱动力。
3.4需求预测近年来,除了甲醛、醋酸等传统应用之外,车用燃料、二甲醚、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甲醇衍生物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甲醇用量的增长。
2008~2013年间,甲醇的总体消费年均增长率约15.2%,届时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502万t/a 。
随后甲醇的需求量将会有所降低,2013年至2018年,增长率将下降至10.1%,2018年表观消费量大约为3320万t 。
未来几年,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情况分析如下:二甲醚:作为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龙头产品之一的煤制二甲醚,近年来投资呈现井喷之势。
2008年二甲醚生产企业50家左右,产能约432万t/a ,产量约150万t ,消耗甲醇量约225万t 。
目前在建的二甲醚项目,大多是以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料为目标市场,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国内二甲醚、液化石油气(LPG )及进口液化石油气等。
预计到2013年,国内二甲醚对甲醇需求量约为728万t 。
甲醛:甲醛是甲醇的主要下游产品,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用于木材加工、室内装饰装修的三醛胶仍是中国甲醛最大的消费领域,其对于甲醛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
此外,MDI 、POM 产能的增长,对甲醛的需求量也将有所提高。
预计到2013年对甲醇的需求量将达到575万t 。
燃料甲醇:发展醇醚燃料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是近期替代能源工作的重点。
2009年10月,《车用燃料甲醇》和《车用甲醇汽油(M 85)》两个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甲醇作为能源替代品,有了市场准入依据。
国内甲醇制汽油规模化生产顺利的话,预计到2013年,我国将有2000万t 汽油掺烧甲醇,若比例按15%计算,则需要300万t 甲醇。
醋酸:近年来,我国醋酸工业扩张迅速,2008年我国以甲醇为原料的羰基合成法生产醋酸的产能为400万t/a ,占世界总产能的22.8%,产量171.3万t ,消耗甲醇约117万t 。
2008年国内多套醋酸投产,使得进口量减少40%,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生产国。
预计到2013年对甲醇需求量为250万t 。
甲醇制烯烃: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相对于石油法烯烃而言,煤制烯烃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同时,煤制烯烃也符合我国“少油富煤”的能源形势。
预计“十二五”期间甲醇制烯烃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共有6个甲醇制烯烃在建和拟建项目,烯烃产能合计为325万t/a ,共计消耗甲醇996万t/a 。
但是由于这些甲醇制烯烃项目自身都有配套生产甲醇装置,所以不会外购甲醇,对我国的甲醇市场需求不会产生影响。
4竞争力分析与国外甲醇产业不同,我国甲醇产业并非单一表3国内近年来甲醇供需情况年份产量增长率(%)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增长率(%)2003326-140.2 5.1434-200444135135.9 3.357332200556929136.0 5.569922200676234112.719.085622200710593984.556.3108727200811266.3143.436.8123313.4万t董松:甲醇生产、市场及竞争力分析第6期23··产业,与氮肥产业、焦化产业、煤化工产业紧密相连。
甲醇产业的兴衰将对其伴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作为最基本化工原料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而中国巨大的需求量又必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甲醇生产上的目标市场。
(1)国外甲醇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近几年,由于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煤制醇醚产业显现出原料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煤化工原有成本优势正在经受挑战。
据测算,中东、中南美地区由于拥有丰富、低廉的天然气资源,甲醇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成本85.7美元/吨,折人民币587元/吨。
国内天然气甲醇的生产成本在803~1350元/吨之间,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在1154~1969元/吨之间,焦炉气甲醇的生产成本约为1224元/吨。
由此可见,国外甲醇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国内外不同原料制甲醇成本对比见表4。
(2)甲醇生产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外甲醇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装置规模大、工艺技术先进、物耗能耗低,而我国一半以上甲醇装置能力不超过10万t/a ,在原料和规模上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