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泥土的声音(樵夫)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
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
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
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
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
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
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
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
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
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
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
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
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
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
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
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
他们不仅仅是与土地接触,更是在亲近生命。
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
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
苦么?苦。
累么?累。
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
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
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
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
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一尘不染。
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
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答题技法详见P84考点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4分)他们不仅仅是与土地接触,更是在亲近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本文在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1.[解析] 第①段点题领起后,第②段中写到“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第③段写到“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第⑦段又写到“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第⑧段写“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从文字来看,“听泥土的声音”就是本文的线索,紧紧牵系着作者对泥土的感情。
[答案] 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对)。
本,所以说农人敬重土地就是敬重生命。
此句加深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热烈的情感,突出了主旨。
[答案] 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
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升华。
3.[解析] 从作者所写的景象来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③段作者写“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激动,更有对泥土上生机勃发之景象的感动;第④段则写泥土上的收获,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喜悦之情,内心趋于平静。
[答案] 第③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我”的心“战栗”起来;第④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
4.[解析] 从词语的内涵上理解作者的情感。
“匍匐”“听”是一种倾注情感的亲切行为。
行为上的亲切,自然是情感上的亲密,作者对泥土的依恋与热爱溢于言表。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5.[解析] 结合第1题和第4题说明结构严谨的特点,结合第2题说明语言生动、含义丰富的特点,从作者在文中将人与泥土结合在一起咏诵,说明写法上的虚实结合的特点。
[答案] 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谨严。
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
写法: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任选一方面从某一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6.略。
(提示:开放性答案,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体会;体会深刻,表达顺畅)①初夏,故乡小院里的合欢树花满枝丫,仿佛落满了天上的云霞。
树下,一张小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六岁的我,正襟危坐,一只小手慎重地握着毛笔,父亲站在我身后,用温暖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画,一撇一捺。
我凝神屏息,一丝不苟,仿佛在书写自己一生的命运。
父亲教我写的字是:人、一、大、小……②一阵晚风吹起,淡粉色的花儿落在书桌上,落在我的小辫上。
我一抬头,就看见儒雅的父亲戴着一副眼镜,温和地微笑着,凝望着我认真习字的模样,注视着他瘦小的女儿一天天地成长。
③那一年,我在父亲的陪伴下开始练习书法,临帖柳公权《玄秘塔碑》。
父亲说,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练习书法,记住几句话:“习字如做人,不得慌张,不得潦草,更不能肆意涂抹;习字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静气,习字的人就像一个练武之人,比的是内力。
书写时气息不能断,提笔就要一气呵成,落笔无悔。
”④如今回想父亲的话,那些话不仅是在解读书法,更像是在解读人生。
⑤年幼时,父亲常带我去的地方,不是热闹的公园,而是西安碑林。
因为当时他在西安南郊上班,离碑林不远,而我正在学习书法,父亲想让我从小就能沐浴在古老文化的芬芳里。
⑥那些风轻云淡的日子,父亲牵我的手漫步在古木参天、庄严肃穆的千年庭院里。
我们悄然走在石碑之间,用心阅读着一块块虎踞龙盘的石碑,就像阅读一本本厚重沧桑的历史大书。
父亲指着一块石碑说,这是你练习的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父亲说,柳体端庄挺拔,沉稳端然,风骨俊秀,古人所说“颜筋柳骨”就是这个道理。
在另一块石碑前,父亲站立良久,碑文我看不懂。
这是谁写的呢?我问他。
父亲说,这是于右任先生的草书。
古人说,草书如名将,于先生的草书洒脱豪迈,雄健奇伟,如同驰骋沙场的大将。
他是我们陕西人,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可惜他八十岁病故异乡,再也没能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八百里秦川。
于先生去世前写过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父亲的声音在春风里有些嘶哑,我幼小的心灵被于先生的乡愁深深打动了。
⑦父亲说,汉字之美都在书法里。
楷书如文人,秀逸端正,别有风骨。
如今,我慢慢才理解父亲的话,楷书是穿着一袭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端正从容,疏朗俊逸。
收敛了青年时的气焰与锋芒,内敛含蓄,风骨清奇。
方方正正的汉字,庭院深深深几许,它充满了汉语的玄妙和美感。
它不枝不蔓,中规中矩。
只有懂得规矩和节制的人,才有完美的人生。
⑧年岁渐长,才觉得书法里最难写的字,莫过于笔画简单的“人”字。
每个人的漫漫人生,最难做的也是“人”啊!书法里除了“人”字难写,还有就是“一”字。
人要能做到坚守自己,不偏不倚,表里如一,不忘一颗初心,该有多么难得。
⑨书法是什么?是以竹和兰的身姿,书写尘世的情意。
一字一乾坤里,皆是人间的贞静和端然。
⑩小时候习字的经历,在我成年之后渐渐显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了我日后的写作。
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父亲安排好的。
多年后,我用父亲握着的手写作,给各大报刊写稿。
不知不觉,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懵懂的童年到人生的中年。
我渐渐明白,在浮躁的尘世间,只有沉稳静气的人,文字才能做到简洁不芜,端正开阔,坚韧洁净。
⑪对于如今的我,任何一种书写,都是一种修行。
⑫前些天,整理家中的书柜,忽然看见父亲的书法,写在包着书衣的书上,一本是巴金的《家》,另一本是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我抚摸着父亲苍劲俊逸的字迹,泪水潸然。
父亲,光阴走了,您也走了,只有您留下的书法还在。
⑬父亲,我用您留给我的笔墨纸砚,教我年幼的孩子学写书法,教会他第一个字是“人”字。
因为,是您握着我的手,教给我人生的第一个字。
也是您,教我一生好好做人。
一代代中国人,就是依靠汉字的书写,传承汉字之美和人间真情。
⑭您离开我一年多了,我常常回想您教我习字的时光,心里竟没有多少孤苦和伤悲。
父亲,每当我提笔书写的时候,仿佛您就站在我身边,慈爱的目光一直看着我,鼓励我,督促我,令我不敢懈怠。
那些生命之初最美的书写,珍藏在记忆里,温暖漫漫人生。
(摘自《红豆》) 1.父亲为“我”的书写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从书写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试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题技法详见P83考点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任选一个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