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叙事要完整一、导入新课。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童年趣事、家庭琐事、校园故事、游戏活动、社会见闻、难忘往事、交往故事、赛场故事、游览故事、成长故事、亲情故事、爱好故事、发明故事、历险故事等。
这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一篇佳作呢?二、作文导训:一篇好的记事作文必须:1、____题眼2、____中心3、完整____4、____渲染5、____得当6、____描写三、实例教学。
1、作文框架《拔河比赛》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起因: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2、反例改错:有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为了能在“迎国庆歌咏比赛”上获得好成绩,某班班长决定利用假期时间集体练习,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本班同学集中到来,他百思不得其解,来到写通知的小黑板前,只见小黑板上写道:通知我班决定在本周末集中,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班委会9月23日这时班长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份通知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没来参加集体练唱的原因吗?(因为通知上没有交代清楚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定提纲。
明确《尝试》一文的记叙要素: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我尝试给爸爸打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_________;“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学期学习过的《散步》、《羚羊木雕》等叙事课文以及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文章,小组讨论探究如何灵活交代记叙要素。
小结:交代要素,不能像答题一样呆板,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对于时间、地点的交代,也并不一定是直接写几月几日几时,某省某市某区,有时候,还可以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将时间或地点间接的表示出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6、写充练习:指出下面句子显示的时间。
(1).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罗……喂。
()(2).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
()(3).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
()7、练习:指出下面句子显示的地点。
(1).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
()(2).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8、小结:文章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采用隐讳的方式交代地点,如《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等称皇宫为“回忆城”,称皇帝为“瞌睡龙”等。
这其实也是暗示了作品中的地点和人物。
记叙文写作中时间和地点的灵活运用是好把握的,而记叙文的“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就复杂得多。
三、人物:“人物”的交代是记叙文的重点,交代人物离不开描写。
(一)、练习: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2.“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3.“她来到河边,放下篮子,将衣服从篮子里取出,摁到水中浸湿,捞出水面搁在石板上,撒些洗衣粉,就开始搓洗起来……”()4.“前面的同学作了很好的发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我是起来发言呢,还是放弃?”我内心这样想着。
“算了吧!我还是放弃!”我想“我该坐下了。
”()四、事件:事情的经过,不论其简单还是复杂,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要把事件的过程和结局叙述清楚,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全面完整的印象,了解事件的意义。
有时,重要的细节要具体叙述或描写。
人们了解一件事,总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总爱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总爱推测事情的结局。
这就是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要有所交代。
五、佳作导向《最好的奖赏》①……②我爱吃花生,更爱香浓花生粥。
一直渴望能在冬天吃上一口爸爸煮的花生粥,早已经暖到入心了。
但他从来不会亲自下厨煮东西。
就是在那天冬天,我跟爸爸穿着厚厚的棉袄,一起开往去湖南的路上。
一路上我跟爸爸约定好了,谁如果怕冷,谁就输。
③到了湖南,只看见一片白茫茫的一段公路,旁边的树木在这时显得有多裸露呀!一下车,爸爸说休息一下,我连忙冷到呲牙打冷颤,但是,我看爸爸却没有丝毫感到冷的感觉似的,似乎没有退缩的意思。
而我恨不得马上回到车上,最后还是冷到感冒。
④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居然发烧了。
爸爸连忙把我带回车上,把我载到叔叔家去。
当时,我睡在车上迷迷糊糊的,没有丝毫感到冷。
醒来后,爸爸不停地抚摸我的额头,用他那庞大的身躯抱着我,我依偎在爸爸的怀抱里,用低沉的声音说:“爸爸,我输了,我怕冷!”说完就用自己的双脚都也蜷缩在爸爸的棉袄里。
⑤爸爸却大声笑了起来,说:“傻孩子,你如果怕冷,怎么会跟我一样,站在路边那么久呢?如果你怕冷,为什么还逞强,不跑上车暖和一下呢?你已经赢了爸爸我了!爸爸输的心甘情愿!”然而爸爸装出很神秘的样子继续说:“今晚给你一个惊喜!”说完便笑咪咪的走出房间。
⑥我很开心,因为烧退了可以下床,那个所谓的“惊喜”是什么呢?我跟着出去,只见爸爸那高高瘦瘦的背影在厨房出现。
叔叔走过来悄悄跟我说:“你爸爸不会煮的,你可是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其实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但假装没看见,跟着叔叔到那边看雪景。
⑦不久,我闻到了一阵焦味。
糟了!爸爸煮什么呀?随后,爸爸拿出一煲刚煮好的粥出来,一边搽着汗,一边紧张兮兮的说:“这是给你的奖励。
来尝一口看看味道如何?呵呵!”接着把香葱洒在上面。
咦?是我最喜欢的花生粥!⑧这是我尝爸爸的手艺的第一口,好浓的花生味。
此时粥闻起来,却比以前更香,几乎埋没了那阵焦味。
嗯!暖到入心了,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⑨“爸,很好吃!”我慢慢地品味,轻声的说道。
爸爸走过来轻抚着我的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直注视着我。
⑩……1、《最好的奖赏》点评和首尾写作情况。
(一)、你点评1 、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B.展开场面的观察、描写。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例文添加开头和结尾。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开头结尾):①一缕浓香,一丝温情,一生真爱。
秋天已随风慢慢的远去,每见树叶飘零冬天将至,我都会想起爸爸给我的一次最好的奖赏——爱的花生粥。
⑩我永远都记住这种味道,这一煲焦中带香的花生粥。
不,这不是一碗粥,这分明是父亲心底那份至浓至醇的爱!抬眼看看父亲,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因为我尝到了那粥的真正味道——爱的奖赏。
四、写作训练:(一)、同学们,伴随着你们的成长,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开心,有失望,有催人奋进的,有令人醒悟的,有小事,有憾事,也有趣事……请用你的慧眼撷取一件你最想诉说的,以《一件令我事》为题,用你流畅的文笔清楚地告诉大家吧。
要求;(1)在空格处可填词语或词组等,注意题目的完整通顺。
(2)清楚并灵活地交代记叙的要素。
(3)记叙的“经过”要具体生动。
(4)600 字左右。
(二)、作文评改(互评)要求1、评议开头、结尾有何特色。
2、用“ +?”划出有毛病(不通顺)的句子,指出不妥之处。
3、用“﹏﹏﹏”划出好词好句(运用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的句子、抒情句、中心句等)并在其旁边写上点评。
4、全文细改后,写上不少于100字的总评语。
先写具体的优点,后指出不足的地方或建议。
5、评出该篇文章所属等级,给出对应分数,并签上批改者姓名。
6、组长审阅后加意见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