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解析

北京市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解析

会考复习提纲解析1.北京人(七上第1课)地点:房山周口店猿人遗址时间:距今70至20万年前特点:群居,会使用天然火,靠采集和狩猎生活,外貌还有点像猿,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练习1.下面这些描述,符合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 一群人围在一起吃米饭B. 群中的妇女使用骨针为大家缝制衣服C. 在合力围捕到一头鹿后,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 晚上住在洞穴中,洞口附近燃着一堆火2.下列各项叙述中,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符的是A. 直立行走B. 人工取火C. 使用打制石器D. 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虽然还有许多和古猿的相似之处,但却被称为人,是因为A. 会使用火B. 会直立行走C. 会说话D.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时间:两宋(南宋)表现: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农业(粮食)、手工业(瓷都景德镇、哥窑、丝绸等)、商业发展(苏州、杭州),“赋税仰给东南”。

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南宋朝廷号召;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

练习1.我国人口南方超过北方是在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2.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完成于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4.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躲避北方战火B.南宋朝廷号召C.南方相对稳定D.金政权压迫5.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两宋时,棉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土特产C.瓷器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具D.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3.丝绸之路(七上第9课)时间:西汉人物: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影响: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西汉政府后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练习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了解西域的情况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C.寻找匈奴的去向D.加强同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A.张骞B.班超C.玄奘D.郑和3.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4.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B.长安C.敦煌D.葱岭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6.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4.四大发明(七上第11、21、28课)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从此开始普及。

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炼丹中偶得配方。

宋元时期应用于军事。

指南针:宋代出现人工磁化,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传播: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练习1.假设你到英国旅游,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你会看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它最早印制于A.东汉B.隋朝C.唐朝D.宋朝2.我国四大发明中,对欧洲开辟新航路起重要作用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3.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哪一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A. 祖冲之和圆周率B.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C. 蔡伦改进造纸术D.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5.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A 泥活字B 木活字C 锡活字D 铜活字6.欧洲出现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A 200多年B 400多年C 700多年D 800多年7.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去的是:()A 意大利人B 印度人C 波斯人D 阿拉伯人8.我国有记录火药的使用,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在北宋B. 北宋时的海船上安有指南仪器“司南”C.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D. 元朝时期曾经来华的著名旅行家是意大利人利玛窦5.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七下第1课)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过程:关天培等影响: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门户开放,破坏了关税自主权,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从此国门洞开 B.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步入近代史D.主权彻底丧失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殖民国家所打败C.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B.推动中国由封建社会想资本主义社会过渡C. 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统治走向衰落D.林则徐严厉禁烟,打击鸦片贸易,严重损害英国权益4.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1.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领土不完整,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2.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了人民负担;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4.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七下第7课)人物:孙中山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全国响应。

结果: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翻清朝统治,但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意义:虽然未……但是(功)……练习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创办宣传革命的刊物是A . 《中外纪闻》 B.《民报》C. 《时务报》D.《国闻报》2.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指的是()()()4.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A . 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C. 延安、遵义D.上海、广州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6.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7.请你谈谈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7.五四运动(七下第9课)时间:1919年主力:第一阶段:北京,学生;第二阶段:上海,工人。

性质:爱国运动影响:工人阶级从此走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3.下列事件中,被称作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的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析材料请回答:在某次运动中,有人高呼如下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于哪年?2.引发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起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影响?8.抗日战争(七下第12、13、15课)九一八事变——日军大规模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西安事变奠定国共合作的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和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互相配合,共同制敌。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抗战胜利的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9.新中国成立(七下第21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政权的巩固:解放全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10.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八上第3课)希腊被视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民主政治的内容:公民大会;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抽签;职务津贴;陶片放逐法影响:使雅典的公民获得了广泛的参政机会,并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奴隶、外邦人、妇女不能参政。

11.西欧封建城市的历史地位(八上第5课)兴起:10世纪末11世纪初,手工业生产中心或国际性商路枢纽。

如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等。

自治: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琅城起义。

有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法庭、武装。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农奴在城市居住一年零一天便成为自由人。

大学纷纷在城市建立。

地位:形成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2.文艺复兴的时间(八上第9课)时间:14世纪地点:意大利——西欧代表:先驱——但丁《神曲》;巨人——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核心: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鼓励冒险精神。

作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为欧洲步入近代奠定了思想基础。

13.新航路的开辟(八上第10课)时间:15世纪动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渴求黄金。

过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找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

影响:使世界上原本隔绝的地区开始沟通起来,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西欧各国开始殖民扩张,这是亚非拉各洲灾难的开始。

1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八上第11、12、13课)英:1640-1688年,克伦威尔,1689年《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从此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