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虎门销烟1、背景:(1)清王朝逐渐衰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PS: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后变成入超。

2、影响这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2、《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3、《南京条约》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4、影响前期后期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地主与农民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农民起义旧民主主义革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5、1842 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PS:1、香港逐步被割走过程(1)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九龙司(3)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1)1840~1842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2)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3)1895 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4)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陷入(正式确立、最终沦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

2、借口:1856年10月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3、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4、《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1)增开10处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PS:1860年2月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北京条约》内容(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四)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背景:工业革命、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外患:鸦片战争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代表人物:中央:奕 、文祥地方: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4、总理机构: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5、“求强”~“求富”:求强:(1)最大军事机构: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2)建立北洋、南阳、福建三支海军求富:第一家民用企业:1873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6、文化:(1)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2)派遣留学生7、洋务运动影响:积极: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消极: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五)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一、民族资本主义1、规模最大:1869年方举赞发昌机器厂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3、民族资产阶级特点:革命性、妥协性二、早起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2、代表主张:经济: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政治: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文化:废除八股、多办学校、广植人才(六)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强盛,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加剧,“大陆政策”为国策。

(根本原因)2、《马关条约》内容:(1)中国承认日本队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三国干涉还辽:德法俄三国干涉下,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

4、反割台斗争代表人物:刘永福、徐骧5、甲午战争的影响对中国的:(1)便利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2)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义和团运动。

(七)戊戌变法1、背景(1)社会基础:19C末(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C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和康、粱维新思想的传播。

2、公车上书:(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1300多名举人=“公车上书”(2)标志: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使维新变法由理论变为政治救亡运动。

3、1896年创办《时务报》影响最大宗旨:“变法图存”4、1897年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5、过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变法内容:政治: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后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意义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思想启蒙作用。

7、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反对与破坏。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根本原因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告密。

(八)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一、19世纪末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画法势力范围情况简表国别租借地租借时间租借期限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 1898 99年山东俄国旅顺、大连 1898 25年长城以北英国威海卫 1898 25年长江流域新界 1898 99年法国广州湾 1898 99年广东、广西、云南日本——————福建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899 美国影响:美国侵华新阶段,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

三、八国联军入侵(1)1898年义和团山东“扶清灭洋”(2)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华四、《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9年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

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洋人朝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九)清末新政1、时间:1901~19052、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触及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

(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一、辛亥革命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以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深化。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爆发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3、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振兴中华”4、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东京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对应关系: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6、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地点:湖北武昌二、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布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2、《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3月(如果问民国多少年,是年份减去1911!!因为1912是民国元年!!!)颁布机构:临时参议院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反对封建专制、否定君主专制;坚持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启蒙思想)3、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3月袁世凯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辛亥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5、失败标志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7、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的支持(2)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3)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4)依靠北洋、新军(十一)20世纪国际冲突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欧洲列强疯狂的扩军备战,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2、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3、主要矛盾:(1)(2)德法:普法战争(3)俄奥:巴尔干(十二)大战爆发过程1、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2、开始标志: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3、过程四大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第一次用坦克)、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4、结果1918年11月3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5、影响(1)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2)改变了国际格局。

(美、日上升,俄、德、奥匈下降,奥斯曼瓦解)(3)形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十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6月2、地点:巴黎史称“巴黎和会”3、“巴黎和会”三巨头:美国、英国、法国美国威尔逊攫取世界霸权英国劳合乔治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克列孟梭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确保法国大陆霸权45、和约(1)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2)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总成《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PS: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二、华盛顿会议1、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2、地点:华盛顿3、操纵国:英国、美国、日本4、目的: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5、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6、华盛顿会议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