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车组概论论文

动车组概论论文

动车组概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铁路时世界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善铁路的运能与运量之间的和谐是当今铁路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速、重载是扩大铁路运能有效的手段。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动车组作为铁路高速客运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科技和成熟技术。

发展高铁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第一部分:课程所学知识
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组的,列车两端分别设有司机室进行驾驶操作,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

高速动车组是按照速度的划分,通常指设计及运行时速达200km/h以上的动车组列车。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

动车组按动力装置分为柴油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三类。

其中柴油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又分为机械传动动车组、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分为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电力动车组按电流制分为直流电力动车组和交流电力动车组。

动车组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是动力分散,一种是动力集中。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支撑车体,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灵活顺利通过曲线,减少振动和冲击减少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等功能。

动车组制动方式按电动车组功能转移方式可以分为摩擦制动方式和动力制动方式;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划分为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按制动源动力分类主要有压缩空气和电力。

制动控制系统是制动系统在司机和其他装置的控制下,产生、传递制动信号,并对各种制动方式进行制动率分配、协调的部分。

目前主要有空气制动控制系统、电制动控制系统两大类。

第二部分:动车组与信息科学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效实现自我领域内的生产突破。

铁路方面同样如此,列车通信网络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电动车组和动车组上已使用了多种通信总线。

动车组LonWorks网络功能包括列车重联控制功能和首尾车监控数据的通信功能;列车重联控制逻辑包括操纵端设置和工况控制等方面。

而其中人机接口则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地方。

人机接口由彩色显示屏、薄膜键盘外加PC104嵌入式模块、通讯接口、显示卡等组成。

具体功能有实时显示动车运行参数,如运行速度、电流、电压、温度、压力、工况、通信状态等;以不同颜色实时显示动车故障处理如报警、降功、卸载等;日历时间显示校正等;多种查询方式查询动车故障记录及解决方案等;完成动车车轮径直地修改等;调试功能等等。

信息技术在动车组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各方面的准确性,提高了动车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代替了许多人工的标准。

可以运用一些软件进行动车调度,使用模拟等应用提高了动车组构造的可视化。

现在已经有优化的灰度马尔科夫模型动车组闸片寿命预测,铁路动车组鼓掌诊断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实际方面的应用和探索。

第三部分:动车组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动车组与传统的机车拖动普通列车相比,有很多优点。

动车组可以容易组合成长短不同的雷车。

有些地方的动车组会先成一列中途分开成数截开向不同的目的地。

动力分散的动车组动力效率较高,斜坡上尤其明显。

再生制动能力好。

运转快、占地小,行走市郊更方便车内环境和设备不断改善,提高了旅客乘坐舒适度和服务质量等等优点都体现了我国发展动车组的必要性。

虽然动车组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但是无论从国际高铁发展还是中国国情来看,高铁对于中国有利之处远远大于弊端。

所以动车组在中国的发展是潮流趋势,动车组的核心和创新技术更有待我们掌握发掘。

第四部分:学习该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动车组概论这个课程。

在几个老师的授课下,大致了解了动车组的历史,构造以及国内动车组的情况等知识。

女老师比较严谨,注重理论多一点,男老师注重实践多一点,给我们放了很多了解性的视频,既调动了我们求知的积极性,也让我们更了解动车组。

也看到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相比的差距,我国的高速列车技术仍然还处在引进、消化吸收、改革创新的阶段,距离自主研发、实现技术国产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