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主体结构材料.doc

建筑主体结构材料.doc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

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

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

建筑材料定义分类: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定义: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通称为建筑材料。

知识点滴:万里成城:(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总长度大约有十万里以上!所用建筑材料:土、石、木料、砖、石灰。

关外有关、城外有城,其材料运输量之浩大、工程之艰巨世所罕见。

知识点滴:河北赵州石桥建于xxxx51m,净跨37m),建造该桥的石材为青白色石灰岩。

比意大利人建石拱桥晚400多年,但在主拱肋与桥面间设计“敞肩拱”,比外国早了1200多年。

2.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1)材料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是构成土木工程建(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其质量基础。

在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中,与材料有关的费用占50%以上(2)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及管理,对工程成本影响很大。

比如广东某跨海桥,其桥面原来使用的钢纤维混凝土,使用一年以后出现了许多裂纹,后来要铲去重新铺沥青混凝土,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3)材料对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进步起了一个促进作用。

例如钢材及水泥的大量应用和性能改进,取代了过去的砖、石、土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占领了土木工程结构材料的主导地位。

现代玻璃、陶瓷、塑料、涂料等新型材料的大量应用,又把许多建筑物装扮得绚丽多彩。

3.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有三大类:(1)国家标准如GB xxxx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GB”为国家标准的代号,“xxxx19xx”为标准颁布年代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该标准的技术(产品)名称,上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任何技术(产品)不得低于此标准。

此外,以“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它表示也可以执行其他标准,是非强制性的。

(2)行业标准如JC/T 479-92建筑生石灰其中“JC”为建材行业的标准代号,“T”表示推荐标准;“479”为此类技术标准的二类类目顺序号;“92”为标准颁发年代号。

(3)地方标准(DBJ)和企业标准(QB):国际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类:①团体标准和公司标准。

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团体和公司的标准。

如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标准(ASTM)等。

②区域性标准。

如德国工业标准(DIN)等。

③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代号ISO。

4.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石材、木材和泥土,后来发展为使用石灰、砖瓦等,再到后来就到钢筋混凝土,还发展了各种新型的墙体材料等。

(1)轻质、高强;(2)发展多功能材料;(3)廉价、低耗能;(4)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及制品发展;(5)扩大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6)用工农业废料、废渣等代替自然资源为原料,向环保方向发展;(7)发展更多花色品种的装饰材料。

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前景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

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建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种新型建材不断涌现,建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十一五”规划基建投资已棋至中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爆发增长和普通民用建筑投资的平稳增长,使建筑行业正处在景气上行阶段。

同时,在建设节能社会和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节能和技术创新主题将是行业的发展热点。

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简史中国先秦典籍《考工记》对当时营造宫室的屋顶、墙、基础和门窗的构造已有记述。

唐代的《大唐六典》,宋代的《木经》和《营造法式》,明代成书的《鲁班经》和清代的清工部《工程做法》等,都有关于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公元前1世纪罗马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论》和《五种柱式规范》等著作均有对当时建筑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记述。

在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物理等学科的成长,建筑构造学科也得到充实和发展。

研究内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

为此,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

为此,就要研究: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选择;影响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结构与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关系等。

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基本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和骨架结构建筑(以上为传统结构体系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工具式模板建筑(以上为现代工业化施工的结构体系建筑),筒体结构建筑、悬挂结构建筑、薄膜建筑和大跨度结构建筑(以上为特种结构体系建筑)等。

建筑部件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

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抵御和防止风、雨、雪、冻、地下水、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噪声以及内部空间相互干扰等影响,为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

建筑配件按照建筑功能需要而设置的构件和设施,包括楼梯、台阶、阳台、雨篷、栏杆、隔断、门、窗、天窗、火墙、火炕和房屋管道配件等。

建筑配件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均有艺术造型方面的要求,在习惯上把中国古代属于小木作范围的如门、窗、栏杆、隔断、固定家具以及顶棚、地面、墙面等构件归入建筑装修。

单纯为了满足视觉要求而进行艺术加工的则归入建筑装饰。

建筑装修和装饰同建筑的艺术表现和使用功能有密切关系。

为此,就要研究构配件的功能、造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照度等有关问题。

建筑防护为了防止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或破坏,必须研究下述问题,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爆、建筑防尘、建筑防腐蚀、建筑辐射防护、建筑屏蔽、地下室防水、外墙板接缝防水以及变形缝等。

设计的过程建筑构造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如果没有技术依据,所作的设计只能是纸上的方案,没有实用价值可言。

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每个步骤。

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首先应根据该工程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技术条件等环境来选择合宜的结构体系,使所设计的建筑空间和外部造型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在技术设计阶段还要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的具体技术问题,并对结构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空调设备等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各工程项目之间的交叉矛盾。

施工详图设计阶段是技术设计的深化,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制作和安装的具体技术条件。

展望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以及各种特殊建筑都在构造上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项目。

例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对构配件提出既要标准化,又要高度灵活性的要求;为节约能源而出现的太阳能建筑、生土建筑、地下建筑等,提出太阳能利用和深层防水、导光、通风等技术和构造上的问题;核电站建筑提出有关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建筑技术和构造的问题;为了在室内创造自然环境而出现的“四季厅”、有遮盖的运动场,提出大面积顶部覆盖的技术和构造的有关问题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1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重点、难点知识解答1. 建筑三要素及其关系?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中,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

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功能起制约或促进发展的作用。

建筑形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相同的功能要求和建筑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达到不同的美学条件。

2. 民用建筑按高度和层数如何分类?住宅建筑:一般按层数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国际上,将高层建筑又进行具体分为四类;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小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大于24m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3. 建筑物按耐久年限划分为几级?各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一般分为五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具有历史性、纪念性、代表性的重要建筑物。

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物。

三级:耐久年限为40~50年,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