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有效吸痰 PPT课件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有效吸痰 PPT课件


Nurses must have a compassionate and willing to work a pair of hands.



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 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 有效的负压 吸痰的负压一般不超过 24.5kPa,防止负压过大引 起肺泡萎陷。 中心吸引的应该定期查看压 力和检查压力表的准确性, 压力过高会引起严重的气道 损伤,肺不张和低氧血症。
吸痰的方法
开放式吸痰
手法 时间 注意事项
密闭式吸痰
吸痰时机的掌握
以前常规一小时或两小时定时吸
痰,多数可造成病人的气道损伤, 现在多采用非定时性吸痰
技术
如何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吸痰

非定时性吸痰技术
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等明显指征。
上机病人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根据波形判断。 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 老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需要鼻饲的患者要鼻饲前翻身拍背,充分吸 痰后给气囊内冲气3~5ml,再行鼻饲。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
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 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则吸痰不畅。 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 宜。7mm的气管插管应选择12Fr,8mm的 应选择14Fr。 一次性吸痰管和密闭式吸痰管 后者不会引起缺氧和交互感染,但其气道 内出血率24.1%明显高于一次性吸痰管 8.5%,国外学者指出后者可能干扰呼吸机出 发水平,并且吸引流速可引起呼吸机拮抗, 同时存在的流速常高于吸引流速,影响吸 痰效果。
痰液的粘稠度
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
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 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 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 水冲净。
手法 时间 注意事项
吸痰的氧供
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1~2min,使
其SPO2再理想的范围内,增加肺的氧气贮备, 以增加吸痰时的安全性。 危重和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 净,应将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 单纯给高浓度氧气不能防止低氧血症时可吸 痰前适当加大潮气量,其数值可为呼吸机所 定数值的150%能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 有效吸痰
呼吸道解剖
有效吸痰的重要性
排痰程序
国外 雾化吸入药物 变换体位 叩打 使用震动器 吸痰

国内 一吸:雾化吸入,溶解稀 释干燥痰液 二打:翻身扣背,使附着 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 的痰液松动、脱落、易 于吸出 三吸:吸痰

有效吸痰一直是ICU护士迫 切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
如何去湿化气道

病 室 及 床 单 位
蒸 气 加 湿
注气 道 内 直 接 滴



充 足 液 体 入 量
雾 化 吸 入
机械排痰应用
现代各种震动排痰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排痰效果优于以往的人工扣背方法。 常规翻身、吸痰前进行。
震动排痰机
体位
人工气道,在建立24-48小时内应采取平卧位或半 卧位,而体位不宜变动过多,以增加气管与管道 相容性。 48小时后随病情采取体位。处理好吸痰和体位、 休息的关系尤为重要,吸痰体位宜侧卧且患侧在 上,利于分泌物流入大气道被彻底吸出;休息时 宜患侧卧位及头高位防止误吸,睡前增加翻身、 扣背、吸痰次数,睡眠时间少次数。 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值的危险性, 肺的血流分布、气体和血流关系甚至气体交换率 都会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仰卧位是机械通气病人 发生VAP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和长时 间平卧位是误吸得最危险因素。床头要抬高30-45 度。
有效排痰要点






吸 痰 的 原 则
吸 痰 的 压 力
吸 痰 的 方 法
吸 痰 的 氧 供
吸 痰 时 机 的 掌 握
吸 痰 管 的 选 择
吸 痰 管 插 入 长 短
பைடு நூலகம்
气 囊 的 管 理
气 道 湿 化
机 体 械 位 排 痰 应 用
吸痰的原则
吸痰的压力


成人10.64~15.96KPa 婴儿应控制在7.98~ 10.64Kpa 新生儿吸痰的压力要 <13.3kPa
各式吸痰管
吸痰管插入长短
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内,
一般为1-1.5以确保能吸出气管支气 管内的分泌物。 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 清醒及有咳嗽反射的病人,插入深 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以保 证吸痰时气道通畅无阻。 动物实验??yeah
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 为预防上呼吸道定植的 呼吸道正常的解剖功能, 菌群移入下呼吸道造成 在声门和气管之间形成 的二重感染以及意外脱 管,常规每4小时查气 一死腔,大量分泌物在 此潴留形成隐匿的感染 囊压力,不主张常规放 灶,因此保持声门下和 气。研究发现压力超过 30mmHg时会造成严重 气囊上区域的清洁是十 分必要的。 气道损伤。气囊压力过 大引起气囊破裂。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的 气道湿化的
依据 有效措施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
道内异物的功能。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 的适当粘度,才能保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 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 加湿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除不畅。 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所有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