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200mmhg();试吸
4
3
2
1
13.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确保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方法:
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病人岀现咳嗽反射;气管导管畅通的情况下,吸痰管已
经无法再深入;有肺叶切除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
8
7
6
5
14.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 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
项目
内容
分值等级
得分
目的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气切、 气插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岀,维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防止感染
3
2
1
0
用物
听诊器、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氧气连接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 痰液稀释液、呋喃西林液、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引装置
3
2
1
0
操 作 步
0
0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
1
0
0
3.评估是否需要吸痰,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无分泌物;肺部听诊可闻及 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
3
2
1
0
4.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合作
2
1
0
0
5.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叩肺
2
1
0
0
6.安置病人合适的卧位
2
1
0
吸球囊加压呼吸3-4次,是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
3
2
1
0
19.细谈结束后立即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给纯氧呼吸10-15次,再
将病人气管导管与给氧装置连接
5
4
3
2
20.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
1
0
0
0
21.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折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机
5
4
3
2
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22.再次评估病人呼吸、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内压力、潮气量、与痰液前比较
5
4
3
2
23.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洗手,整理用物
2
1
0
0
注
意
事
项
1.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内吸引,吸痰管、手套、吸痰溶液及容器必须每次更 换,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交叉感染
2
1
0
0
2.细谈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
0
7.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
延长时间)
5
4
3
2
8.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证实压力正常
2
1
0
0
9.将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碗内,合理放置
1
0
0
0
10.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放置妥当
4
3
2
1
11.戴手套一手保持无菌,取岀吸痰管
4
3
2
1
12.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最大不超过
8
7
6
5
15.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吸引
5
4
3
2
16.若痰液没吸完,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
后,再行吸引,两次吸痰时间应间隔约3分钟
5
4
3
2
17.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2
1
0
0
18.如分泌物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导管壁注入3-5ml痰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然后呼
2
1
0
0
3.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快,避免损伤气道粘膜
2
1
0
0
4.吸引器各导管连接要准确,无漏气,吸引瓶内加消毒液;吸引瓶及时倾倒,吸岀液面不 超过2/3,每天浸泡消毒;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其余用物每日更换
2
1
0
0
5.气管切开处敷料,一般每天更换
2
1
0
0
合计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