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推荐文档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推荐文档
3、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 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中,信息用户分为四种,分别是:①网络信息的 生产者;②网络信息发布者;③网络信息执行者;④网络信息使用
者。 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过程的三个阶段: 1 信息生产阶段 2 信息交流阶段 3 信息接收阶段
三、信息分布
1、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 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 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 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包含的期刊数成 1:a:a2 的关系。 齐夫定律:将一篇较长的文章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 (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 出现频次最高的为 1 级,其次为 2 级……这样一直到 D 级,如果用 f 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 r 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 fr=c,c 为常数。 2、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洛特卡以论文数(x)和作者数(yx )的对数为横坐标 和纵坐标(即 logx 和 logy)作图,得出论文数 x 和作者数 yx 之间 存在着:xnyx=c,c 为常数。 普莱斯定律: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
2 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 起点。信息采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手工收集和自动获取。 3信息组织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 的 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化的整体,以便于对信息的存取和利 用。 4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该阶段 的 主要任务是依托相关存储应用技术,将存储在相应载体和介质 上的信息从不可得状态变保护、备份、恢复、复制等功能用自动 化的方式实现。 5信息利用阶段。信息利用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信 息 利用是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 6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许多信息总会在 一 段时期后,没有再继续保存的价值。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工 作就是建立科学明确的数据回收的规则。 8、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 1 网络资源 2 图书馆 3 信息网络 4 信息检索 5 信息组织 6 元数据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 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 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 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 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 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 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 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 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 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 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 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
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 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 的 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 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 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 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 策、 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 眼 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 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 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 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 因 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 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 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 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1) 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是 进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在信息创建阶段需要保持文档格 式、规范以及元数据描述的一致性。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 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 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 “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 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2、信息栈 信息栈:由于这些借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储、转换、处理、传递, 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货栈一样,我们就将这些节点称为“信息栈”。
信息交流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而信息传递又靠信息栈来实现 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栈的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 栈”。 信息栈虽然经常被接收者(R)当做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像图书 馆、信息中西这样的信息栈,它们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 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 S, 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 一般来说,信息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对某些信息栈而言,它们一 方面传递信息一方面又使用这些信息。 “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 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特点 之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 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
7 用户服务 8 评价 9 信息资源共享 10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11 信息环境
二、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信息交流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必 须是他人头脑(S)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自然或社会观察而 获得信息。如果我们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称为客观信息,那么信息 交流的信息就全部都是从客观信息转换生成而来,生成转换器就是 大脑,它是 S 认识的结果,属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我们称其为主观 信息,它是一种间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