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 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 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 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 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 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 面前,所以容易画。(罄,尽,完全显现;类,像)
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 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 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 一一《后汉书· 袁安传》 (1)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 该再求别人。" (2)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 做了孝廉。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不喜爱 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给你送 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
1、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 “言”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璧有瑕,请指示王。于是相如前进缶。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例2: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古今异义)
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且相如素贱人。
(色彩变化)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例1:左右欲刃相如。 怒发上冲冠。
(名作动) (名作状)
(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 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 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 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 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 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 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 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 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如:①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簟。 ②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 ③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 ④去:离开。 ⑤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 ⑥悉:了解。
翻译划线的三个句子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 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 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 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 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 长物。”
• 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 添 •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 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 漏了 •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 语法规则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 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 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 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高考例题(2007 江西卷):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 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3分)
译: 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 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 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信、达、雅
翻译《诗经· 秦风》中这首诗
蒹 葭
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①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 ②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给他。 ③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
训练
〖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 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 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 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译: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译: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译: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 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替换法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
对译法 意译
的人的推崇。
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
• • • • •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以今义当古义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 留
参考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 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一)信
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 意思,还需要注意:
1.从“言”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 特色。 2.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准确理解 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①见于孔子:拜见。 ②有事于颛臾:有所举动。 ③有事于颛臾:介词,相当于“对”“向”。 ④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相当于“恐 怕……吧”。尔是过,责备你。与-欤。 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⑥且:况且。 ⑦是:这。 ⑧社稷: 国家。 ⑨是社稷之臣也:表判断。 ⑩何以……为: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 相当于“为什么……呢?”
1.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请找出该文段的文言语法知识点并口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 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 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 主。
把它 当作东道主。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2、 (渑池会) 既罢, (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 (赵王) (蔺相如) 为上卿。 译: (渑池会) 结束后, (赵王等)回到赵国, 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 任命(蔺相如) 做上卿。
如牛马一般供驱使的人
(6)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
例2: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 语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言愁怨极多,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
2、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意、句意 ---
“文”
例:2002年北京高考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 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 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 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
例3:奈何绝秦欢?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例1:臣乃夷门抱关者也。 例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判断句) (省略句)
例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诸侯。 (被动句,状语后置) 例4: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例5:何功之有? 例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 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 好的时候。
天下不多管仲之 贤而多鲍叔能
知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训练
朗读短文《身无长物》,找出该文段的 语法知识点。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 尺簟(diàn)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 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 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 无长物。”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 者也”“者……也……”,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 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第一段
季氏 将伐 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 将 ① ② ③ 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④ ⑤ 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⑦ ⑧ 也。何以伐为?” ⑨ 该文段所用的翻译方法: ①专有名词不译。(留)②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换)③注意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选)④了 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选)⑤宾语前置句式要按现代 汉语的语序调整。(调)⑥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应删去。 (删)⑦注意准确补上句中的省略成分。(补)⑧ ⑨注 意固定文言句式的翻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