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仓储物流项目(2)

仓储物流项目(2)

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议书目录一、项目概况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发展概况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四、项目建设规模五、市场分析六、技术方案七、投资估算八、结论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粮食仓储物流项目2、承办单位:3、项目负责人:4、项目性质:新建项目5、建设地址: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人民币6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流动资金5亿元,建设粮食烘干塔2座,年烘干仓储粮食20万吨。

资金为企业独自。

7、项目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5.2亿元,销售税金及附加1亿元。

年实现利润0.3亿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4年。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发展概况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

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仓储,对提高我国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和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未来十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建立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及深加工产业的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2012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

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

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主要体现在支持国家对粮食物流机制的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建设跨省粮食物流仓储供应链;通过现代粮油仓储物流系统的建立及功能完善,提高粮食市场流通效率,起到稳定粮食市场的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建立现代粮食物流新业态。

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经贸〔2008〕413号)以及国家粮食贮备项目建设规范,符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招商优势:肇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邀请客商实地考查,从特色中寻找切入点,支持业主投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把现实利益让给客商,做好项目推介、洽谈和签约后的跟踪服务,在立项、建设、生产等环节给予客商最大的便利和优惠,同时关心客商的吃、住、行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以真情激发客商的投资行动。

政府以特招商,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利招商,这四“招”引来了许多投资商。

2、区位优势: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坐落在大庆市第一建制镇——新站镇,园区控制面积13平方公里,地处黑、吉、辽、内“三省一区”的“金三角”,是黑龙江西部大通道上的商贸重区,参与广泛的经济大循环。

3、交通优势: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交通优势独特,铁路、公路、水路三路畅通,通让铁路与林肇公路穿园而过,新肇二级火车站日客流量千人以上,沈铁新肇内陆港年交易中转量380万吨,水路与大安港、肇源新港衔接。

肇源新港是黑龙江省第四大港口,年吞吐量120吨以上,开辟了肇源至哈尔滨、佳木斯、同江、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北上贸易通道,实现了江海联运。

松花江公路大桥连通“三省五市”,使肇源成为大广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和南下入关、北上内蒙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

肇源新港和松花江公路大桥投入使用,为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如今肇源已成为哈大长交通枢纽“金三角”,大庆市对外开放的“南风窗”,黑龙江西南通道的“桥头堡”,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地”,特殊的区位优势成就了这座江畔港城未来无限发展的空间。

4、劳动力优势:新站镇常住人口6.1万人,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三个副科级街道办事处,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5、政策优势:《肇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补充条款,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支持政策和优惠政策。

四、项目建设规模该项目占地200亩,仓储能力20万吨,年周转能力100万吨;新建16个现代化粮食仓储,占地约2万平方米,另建3万平方米的水泥敞蓬货场、1万平方米粮食堆场及综合服务楼等。

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流动资金5亿元,全部投资自筹解决。

主要设备有:热风炉、烘干塔、通风机、提升机、地秤、谷冷机、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温控系统及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购置2台10吨/小时链条炉排热风炉,2座500吨/天烘干塔;并购置各种车辆10余台等附属设备。

厂区内新建3万平方米的水泥敞蓬货场及1万平方米粮食堆场,3000平方米的化验检测中心及综合服务楼等。

从全球供需形势看,如果美国和中国二大主产玉米的大国都出现了供应短缺,那么其他主产地区也不可出现恢复性和替代性的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种植面积和规模有限。

玉米现货的贸易赶不上价格的走高,后期可供想象的空间非常广阔,从全球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大量发行货币以保持经济稳定,目前的资金投放量是2007年以来的数倍,这些资金进场,会推动价格出现放大性的走势。

所以美盘玉米的上涨才只是冰山一角,后期的价值将会更高。

国内玉米供需数据首先,我们从今年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

2010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1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

但是实际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今年(2011)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天气良好,造成各地区玉米长势良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2000万吨。

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去年相同,产量也与去年大体持平,那么整体上国内增产大约在2000万吨,2011年产量约为1.86亿吨。

其次,在库存结构上,我们看到2010年国家为央企补贴70元收购玉米(主要是运输补贴)。

其政策的倒置许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国内的玉米市场大量收购,对市场影响较大,这样国内的玉米又大量的集中在了国储手中。

2010年国内的玉米无论是饲料用粮和深加工方面都比2009年大幅增加,所以国储通过多次拍卖,成上演了一部强势的回归之旅。

在中储粮历时6个月(2008.10-2009.04)收储玉米竞拍供给市场3500万吨后,全国玉米价格每吨普涨100-200元,为后市出现历史高点埋下了伏笔。

2011年国家扶持农业产业政策基本没有变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向好,但在全球债务危机、美元持续宽松政策的引导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国内农资价格随行就市,加之劳动力成本增加,新粮价格也一路走高;2011年玉米价格徘徊在2100元/吨左右,虽然玉米市场满足供应,但农户惜售心态加剧,最高价格曾达到2260元/吨,成为历史经典,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稳定态势。

东北三省一区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5%,正常年份总产量为6000万吨左右;而2009年东北地区由于播种期低温寡照,灌浆期缺墒少雨,生长期延后,因此,东北三省一区整体来看,共减产约1086万吨。

在金融危机及当年粮食减产、市场玉米不断走低的情况下,国家在2008年10月开始实施了国家收储政策,其中玉米至2009年2月已储备4000万吨,由于国家采取大规模的托市、收储、调运使玉米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玉米价格强势反弹;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玉米市场已经逐渐转型为政策导向型市场。

2010年国家扶持农业产业政策基本没有变化,宏观经济全面向好,但全国遭遇了春旱秋涝两季的恶劣天气及自然灾害后,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主产区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玉米价格徘徊在1800元/吨左右,玉米市场供应偏紧,农户惜售心态加剧,最高价格曾达到2060元/吨,成为历史经典,因此,近期玉米大量进口已初露端倪,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玉米价格将保持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在国家“稳定-提高-调控”政策的主旨下,我国未来玉米市场价格底部已有政策承接,在国内温和通胀的经济环境下,以及国外大宗商品全面涨价的影响下,玉米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

预计2011/2012年度玉米现货市场流通平均价格大约在2000-2200元/吨,具体的上涨空间仍要看未来市场因素变化而定。

六、技术方案粮食收储、烘干、保存工艺过程1)粮食进厂后,先检样、确定等级,称重后将粮食倒入卸粮坑,开启除尘风机及传送带,边卸粮边除尘。

2)在一级提升机后经永磁体除去粮食中的铁物质,经大物过筛网除去杂物,再过振动筛除去瘪粒、碎粒,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粮食经二级提升机装入临时储仓。

3)由三级提升机将净粮提升到烘干塔塔顶,靠重力粮食自由落下,热风由下上升,与粮食形成逆向运动,通过热交换将粮食中的水份蒸发成水蒸汽,由塔顶排出,干燥好的成品粮食由烘干塔底传送带输送到第四级提升机。

4)成品粮食由四级提升机倒入成品仓。

为提高粮食保存期,在粮食存放过程中需要定期倒仓,定期通风,严格控制仓内粮食温度和湿度,防止霉变及生虫,保证粮食品质不受破坏。

七、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产1亿元,主要是相关厂房、仓库、办公、生活设施,设备购置。

流动资金5亿元,用于项目前期流通、企业管理、原粮收购等费用。

1、建筑工程费用估算建筑工程根据类似工程按指标法估算。

建筑工程费用2400万元。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设备根据钢材市场现价及制造厂家报价估算。

工器具购置费及运杂费包括在设备价格中。

设备购置费用6000万元。

3、安装工程费估算设备安装费1000万元。

4、无形资产费用为60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

流动资金总额5亿元。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6亿元。

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流动资金5亿元。

建设投资构成:土建工程24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6000万元,安装1000万元,不可预见费用600万元。

八、结论本项目建设即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技术上与经济是可行的. 本项目财务评价效益较高。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正确,产品市场缺口大,前景看好,社会效益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