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唐诗宋词赏析教学课时:32适用专业:文、理、工科学生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教学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人生百味,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读懂古代诗词,也即是了解一门以历史文化为根柢,以人生体验为精髓的生命科学。

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审美熏陶,学会审美操作,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使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达到生活的审美境界。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什么是现实人生,什么是诗化人生,亦即艺术人生。

了解存在的四种形式。

懂得创造、审美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们不但要发现世界,也要创造世界,创造美,创造生活,要珍惜生命,关怀生存,热爱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运用他们的生存智慧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这样一种审美操作方式来超越生存,把握生命。

尽量使自己不被生存所沉埋,不迷失生命,迷失美。

他们以美质自珍,以贤人自比,从而超越生存,超越不幸,走出困境,进而释放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自我。

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了解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如兴、观、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等。

了解诗歌的特质,诗缘情而绮靡。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

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

第二章初唐诗1、初唐四杰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昂扬开朗,启盛唐之音。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惜春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

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人理解的悲愤。

三立意识: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盛唐诗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诗《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

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也的确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涤污去浊,平息烦恼,使人忘却尘世纷扰,产生忘情山水而甘于淡泊的情怀。

“禅是中国人接受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

静默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孟浩然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象浑灏,的动态的美,表现了积极的用世之心,充满生命活力,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

《夏日南亭怀辛大》清幽宁静之境,舒适闲散之情,孤独情人之思绪。

《宿建德江》将一缕淡淡的乡愁融汇于烟水朦胧的江面,境界清幽而又不失明净、开阔。

常建《题破山寺》光与影的结合,进入一种纯净恬悦的精神境界。

2、边塞诗派王之涣诗《凉州词》悲不失壮,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王昌龄诗《出塞》囊括了悠长久远的历史时空,千古永恒的长城与明月既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又是古往事今来边战不息的无声见证。

高适《燕歌行》朝廷的导向激起了人们强烈的竞争意识,造成“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陶入汉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

3、李白诗《将进酒》源于对生命的叹息,对生命意识的觉醒,诗人感受到生命短暂、去而不返的痛苦现实。

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充满无比自信。

此诗表现是正是李白诗中“人生苦短”与“怀才不遇”两大情结。

但由于有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所以不全是消极的。

《登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情绪变化幅度很大。

但根本问题是时光已逝而报国无门。

《行路难》今人多赏其末两句,殊不知这正是经过了一番艰难的精神挣扎所得出的。

李白不是没有消沉过,但始终不言放弃,而是充满自信。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饮酒》《独坐敬亭山》李白在山水诗中,一方面表现了不畏强暴、鄙弃凡俗、向往崇高伟大事业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将自己躁动的灵魂安息于恬静清秀的大自然山水境界中。

4、杜甫诗《望岳》少年时所作,但其博大宏伟的胸襟,生命的力度,青春的憧憬,对才华的自负,志向的高远,都可看出。

《月夜》情圣。

与李白不同的家庭责任感。

此诗极有章法,一切承接“独”字而来。

《春夜喜雨》表现了杜甫对生命的热爱,从而爱人间一切事物的“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句中对,又名当句对。

生平第一快诗。

《登高》借对。

此首七律不但格律精整,气势苍凉开阔,而且语言凝炼,概括力极强,集中体现了杜诗艺术特点。

《旅夜书怀》《不见》《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卫八处士》《登岳阳楼》第四章中唐诗1、刘长卿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王、孟遗韵,但少清朗而更幽远。

2、刘禹锡诗《酬乐天席上初逢见赠》3、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恨歌》情是欲的升华,此诗写了升华过程。

一是生离死别的惨痛,爱情在反思与回忆中得到升华。

二是人在失意的时候才更觉得情的可贵。

元和体。

4、柳宗元诗《江雪》诗人面对冰天雪地,决不退缩,决不屈服。

无论地老天荒,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

5、李贺诗《梦天》《雁门太守行》色彩浓重,想象奇诡,匪夷所思,是与李白不同的另一种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第五章晚唐诗1、杜牧诗《沈下贤》清绝净绝幽绝。

晶莹澄澈的境界,是人品襟怀的外化象征。

《江南春》对历史文化的追思遐想。

《乌江亭》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不言失败。

人是人自己所打败的。

2、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以深切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着重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凄美意境的创造。

《无题》(昨夜星辰)这是一种为外力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与牺牲的爱情。

割不断的思恋,无法舍弃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在绝望中燃起不熄的希望之火,使这些无题诗成为千古爱情绝唱。

第六章词的起因与体制1、清乐、雅乐、宴乐。

小令、中调、长调。

2、词的审美特质:诗言志,词缘情;诗庄词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所能言。

”(王国维《人间词话》)3、简介温庭筠、李煜等人作品。

第七章北宋词1、范仲淹词《渔家傲》开豪放词先声。

词中的忧患意识与伤感情绪。

《苏幕遮》与诗相比较,词更具有美的特性。

一是多情,二是特别重视美,尤其是秀美、柔美。

文人性格与人格的多重性。

豪放之作与婉约之作。

2、晏殊词《浣溪沙》“夕阳”句是沉深的人生感触。

使具体的怀人之情进一步扩展到了对整个人生在渐变中悄悄流逝的锐利伤感。

而“无可奈何”两句使它赋有了深广得多的哲理性思想内蕴。

大晏词境是温润秀雅的,而温润秀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多愁善感,又不失淑女风范,正是词的一种审美特性。

3、张先词《天仙子》张三影《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这就是词心,情结。

4、欧阳修词《踏莎行》两个“渐”字,把人的心理感受拉细、拉长,仿佛了随之出现了春水般的迢迢之感。

春水喻愁,春山喻远,分写游子与思妇。

“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5、晏几道词《临江仙》小晏的身世,多情善感的特点。

词中三位美少年。

此词所写乃是一种梦后的追忆。

表现出一种人去楼空、一切都如同梦幻般的怅惘。

正宗的宋词境界总是情深深,雨蒙蒙的。

正因为雨蒙蒙,才有助于表达情深深、意绵绵。

6、柳永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种不同境界的比较。

词贵点染。

凄清婉约。

《八声甘州》天涯漂泊、羁旅行役之愁。

7、苏轼词“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饱经忧患,气韵沉雄。

慷慨激昂。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出现在苏词中的,是大量进入不惑之年后的复杂人生况味。

即使是《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这样的作品,也融入了无比深重的身世之感。

《水调歌头》苏词是多思的,他已不仅限于个人的忧愁哀乐了,当他个人遇到不幸遭遇时,便往往从宇宙人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于是他词中的愁便有了一种极深广的普遍性。

这是智者的深思,不是弱者的哀叹。

《定风波》面对人生道路上突如其来的风雨袭击,东坡却“何妨吟啸且徐行”,处困境不惊不扰不惧,安之若素,这就是东坡的功夫。

正是这种处顺境淡然处逆境泰然的人生态度,支撑着他承载着生命的苦难,使生命既不为威逼所屈服,也不为利诱所迷惑,而获得自由。

当具备大气的诗人去除了荣辱、得失、苦乐、利害等束缚后,拨去浮蔽,便敞亮了生命的本真。

《西江月》蕴藏着诗人多么宽广博大的的人格与泛爱天地万物的情怀。

比起那些仅懂得“怜香惜玉”的词人来,东坡的胸怀显然阔大得多。

“但心头不系一物,便世间无事不可乐。

”这是生命的体验,也是生命的超越。

8、秦观词《八六子》此词很注意意象。

芳草、杨柳、娉婷、夜月……这些字面都很秀雅高洁。

通过“销凝、怆然、暗惊”等动词,表现的是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情怀。

柔美意象所体现的正是柔美的风格。

《浣溪沙》通体都显出轻、柔、淡、细的特点来。

含蕴深细,韵味无穷。

《鹊桥仙》歌颂了真挚、专一的爱情。

显示了多于情、深于情的特点。

情辞兼胜,婉雅有致,自是词中上品。

9、贺铸词《青玉案》美人迟暮之感。

词中的“闲愁”。

10、周邦彦词《六丑》咏物词,其寄托有:惜韶华,伤美质,悲不遇,叹知音。

于回环往复之中展现嫣然风致,极尽长调一唱三叹之妙。

同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意,诗与词的表现手法有异。

一、抒情方式有直率与宛曲之分;二、造境有开阔与幽深的不同;三、语言有明白畅达与含蓄曲折的不同。

《少年游》温馨旖旎的闺房镜头。

有特写,有中景,有近景,有室内之景,有室外之景。

有动作,有神情,有对话,体情状物,无不细致入微。

第八章南宋词1、李清照词大学士赵明诚。

文坛佳话,归来堂赌茶,易安居士。

《醉花阴》高情雅趣,“东篱把酒”与“人比黄花瘦”所表现的词品与人品。

《一剪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幽深的心态,构成了这些词的“词心”。

《声声慢》寻求从苦痛解脱的精神挣扎历程。

《武陵春》2、岳飞词《满江红》豪情词。

婉约词柔情似水,豪放词则壮气如山。

是气的产物。

婉约词则是韵的产物。

《小重山》3、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在一派平湖秋月的景色中,诗人的愤懑暂时得到了冲淡与平歇,在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过程中,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光风霁月的自然境界和心灵境界。

从融我入物到万物皆备于我。

4、陆游词《钗头凤》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三情结:情爱、功业、人格。

两首《沈园》诗。

《诉衷情》报国无门的老英雄悲剧性的人生体验。

《卜算子》当情爱与功业都不能如愿时,文人士大夫还有人格可以坚守,这正如柳宗元一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要为一点小事打消耗战。

5、辛弃疾词身世介绍:非一般意义上的文人,是弓刀游侠,英雄豪杰,文韬武略都不同凡响。

辛的气是“狂气”。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