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

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3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50 150 250 350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

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

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甲中再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与乙中C的浓度相等B.t1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压强仍相等C.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的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D.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量的氦气,甲中反应速率和乙中的反应速率均不变6、往三个不同容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与2mol 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和体系压强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容器体积(mL) CO转化率(%)平衡压强(Pa)①200 V150 p1②200 V270 p2③350 V350 p3A.起始时反应速率:②>①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C.若容器体积V1>V3,则ΔH<0D.若实验②中再通入1mol CO,则CO的转化率大于70%7、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 ΔH< 0。

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对该反应相关图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t0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为增大压强B.乙图中温度T2>T1,纵坐标可代表NO2的百分含量C.丙图为升高温度时的速率变化曲线D.丁图中a、b、c三点中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最小8、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2NO+O2(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222=(NO )=(NO )v v k c 正正消耗,222=(NO)=2(O )=(NO)(O )v v v k c c ⋅逆消耗消耗逆,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1)2(NO )c(NO)c2(O )c 2(O )cI 06 0 0 0.2 II 0.3 0.5 0.2 Ⅲ0.50.35A. 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 4:5B. 达平衡时,容器Ⅱ中22(O )(NO )c c 比容器Ⅰ中的大C. 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大于50%D. 当温度改变为T 2时,若k 正=k 逆,则T 2>T 19、在容积为2.0L 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 在T ℃时发生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物质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7mol/(L·min)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2(A)·c(B)C.已知反应的ΔΗ>0,则第5分钟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D.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 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 的物质的最变化的是a 曲线 10、合理利用和转化NO 2、SO 2、CO 、NO 等污染性气体是环保领域的電要课题。

(1)用CH 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

已知:①CH 4(g) + 4NO 2(g)=4NO(g)+CO 2(g)+2H 2O(g) H ∆=-574. 0 kJ/mol ②CH 4(g) + 4NO(g)=2N 2(g) + CO 2(g) + 2H 2O(g) H ∆ = -1160.0 kJ/mol③H 2O(g)=H 2O(l) H ∆=-44.0 kJ/molCH 4(g)与NO 2(g)反应生成N2(g)、CO 2(g)和H 2O(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已知2NO(g)+O 2(g) 2NO 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①2NO( g)N 2O 2 (g)(快)v 1正=k 1正,2(NO)c ,v 1逆=k 1逆•22(N O )c ② N 2O 2(g) +O 2(g)2NO 2(慢) v 2正=k 2正•22(N O )c ,v 2逆=k 2逆•2(NO)c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 2(g) 2NO 2(g)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用k 1正、k 1正、k 1逆、k 1逆表示),反应①的活化能E 1与反应②的活化能E 2的大小关系为E 1E 2(填“>”“<”或“=”)(3)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的有关拉应为:C(S ) + 2NO(g)N 2(g)+CO 2(g)。

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 C ︒)时.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NO N 2CO 20 0. 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 0.030 30 0.040 0.030 0.030 40 0.032 0.034 0.017 500.0320.0340.017①T C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在31 min 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40 min 、50 min 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上表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

③在51 min 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人NO 和N 2,使二者的浓度均增加至原来的两倍,则化学平衡(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4)反应N 2O 4(g)2NO 2(g) H ∆>0,在一定条件下N 2O 4与NO 2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22(N O )v =k 1•24(N O )p ,22(N O )v =k 2•22(N O)p 其中是k 1、k 2与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与 N 2O 4或NO 2的分压关系如图所示。

在T C时,图中M、N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理由是。

改变温度,v(NO2)会由M点变为A、B或C,v(N2O4)会由N点变为D、E或F,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填字母)。

11、以氧化铝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可合成氮化铝(AlN);通过电解法可制取铝。

电解铝时阳极产生的CO2,可通过二氧化碳甲醇化再利用。

请回答:1.已知:2Al2O3(s)=4Al(g)+3O2(g)△H1=+3 351kJ•mol﹣12C(s)+O2(g)=2CO(g)△H2=﹣221kJ•mol﹣12Al(g)+N2(g)=2AlN(s)△H3=﹣318kJ•mol﹣1则碳热还原Al2O3合成氮化铝的总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常压,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合气体(体积比1:4,总物质的量a mol)进行反应,测得CO2的转化率、CH4和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H4和CO的百分比)。

反应Ⅰ:CO2(g)+4H2(g)⇌CH4(g)+2H2O(g)△H1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H1小于零B.温度可影响产物的选择性C.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少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和H2的初始体积比改变为1:3,可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②350℃时,反应Ⅰ在t1时刻达到平衡,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则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用a、V表示)。

③350℃时,CH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画出400℃时,0~t1时间段内,CH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平衡常数K.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恒温恒容时达到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