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主观题 含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 含答案

一、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论的主要内容。

答:1.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教育来源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3.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的深厚动力。

二、、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

答:1. 教育本质上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2.教育目的上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3.教育教学方式上倡导从做中学。

4.课程理论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5.提出以儿童、活动和经验为三中心。

三、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因此中小学老师学不学教育学都无所谓。

答:尽管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学习教育学理论是因为
1、学习教育学能够有效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学习教育学能够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学习教育学能够沟通理论与实践。

四、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答:在教育学上,影响人的发展有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人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2、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

环境对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着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有着高度的组织性。

④、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同时,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4、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发展和动物的发展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五、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只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题干的论述过于笼统所以是错误的。

六、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万能的。

答:错误。

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且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

比如教育对人的身体发育和发展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在有些条件下,学校教育对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德也不一定能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必须实事求是的看待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能把人的发展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学校教育。

七、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答: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也不是学校教育在任何时候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等受学校教育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制约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主要有: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的自身情况、家庭环境的效应及社会发展状况。

八、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答: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
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手段和组织形式。

九、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答:错误。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而是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目的、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或者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来控制教育。


十、简述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
人口是构成人口社会的基本要素,教育是延续人类的基本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①、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②、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④、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十一、简述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策略。

答:
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启动点。

②、加大投入、预算优先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物质保障。

③、实现“两基”、保证“两全”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核心内容。

④、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制约机制。

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

十二、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一、定义:教育要受到社会的形态、变迁及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制约,而教育本身又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这便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教育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有些教学方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教育自身的众多规律具有其自身的稳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传承性。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整个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都必然要吸取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教育的成果。

③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发展观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四、教育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必须做到: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教育对社会适应要有所选择。

十三、简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答: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是真善美的原型。

应该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卢梭、洛克等。

其基本观点为:
1.教育目的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非社会的需要而制定。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十四、述评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其基本观点为:
①教育目的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社会的需要而制定。

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③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进步意义。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高举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使教育回归到人本身,起着重大的奠基作用。

直到今天,也不乏合理之处。

当前,我国高扬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因此我国教育应大力提倡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错误。

他片面的过分强调了教育要为个人服务,而忽视了教育同样也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同样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味的强调教育为个人服务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所以题干是错误的。

十五、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答: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由社会需要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其代表任务有孔德、柏拉图、斯宾塞等。

其主要观点是:
①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②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求以为并无其他目的。

③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