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大修工艺一、采煤机检修工艺作业流程设备入厂→预检查收→外部清洗→解体分类→零部件清洗鉴定→零部件分类修理、修复→部件组装→部件实验→总装→试运转、调节→喷漆防腐→验收出厂。
二、采煤机检修原则(一)机壳和机械零件1.机壳不得有裂纹和变形,容许补焊修复,但应采用防止变形和消除应力办法;2.各轴孔不容许有影响配合规定伤痕,配合尺寸符合设计规定;3.磨损严重轴孔,在不影响强度条件下,容许采用刷镀、喷漆、镶套等办法修复。
4.机壳镗孔修复后,其轴孔尺寸精度、粗糙度、中心距、各孔形位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献规定。
5.机壳上螺纹孔、定位孔、定位台修复后符合技术文献规定。
6.轴承无明显磨损痕迹,游隙符合规定。
7.齿轮类零件应保证齿面光滑、磨损均匀,轮齿无失效状况,内孔表面光滑,内花键完整无压溃、缺损等缺陷。
8.传动轴应保证不得有裂纹、严重锈蚀和损伤;与轴承配合轴径不容许有影响配合伤痕,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符合设计规定;外花键完整,无压溃、缺损等缺陷。
9.紧固件无明显塑性变形。
(二)液压件1.柱塞泵和马达1)柱塞与其配合孔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合间隙应符合技术文献规定;拆装时应对号,不得呼唤。
换件时应进行选配成对研磨;圆度、圆柱度不得不不大于设计公差2/3;柱塞表面不得有划伤、麻点,表面粗糙度Ra≤0.1μm;柱塞孔内表面不得有轴向划痕,表面粗糙度Ra≤0.2μm。
2)柱塞与连杆应转动灵活,其轴向窜量不得不不大于0.15mm。
3)连杆球头与球窝应符合下列规定:连杆球头表面不得有划伤,麻点,表面粗糙度Ra≤0.1μm;球窝表面不得有划痕,表面粗糙度Ra≤0.2μm;球头与球窝接触面积与配合间隙应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献规定,修磨或更换零件必要成对研磨。
4)转子与配油盘(盖)配合面不得有划痕,修磨量不得不不大于表面硬化层厚度50%,研磨必要成对进行。
5)径向柱塞泵、马达曲轨表面不得有划伤、剥落现象,表面粗糙度Ra≤0.4μm。
6)斜盘轴向柱塞泵滑履与斜盘滑动表面不得有划伤,表面粗糙度Ra≤0.1μm。
7)柱塞复位弹簧不得有断裂、疲劳和锈痕等缺陷。
8)别的各重要工作某些配合间隙、接触密封均应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献规定。
9)各种液压泵液压马达检修后,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机使用。
10)液压泵若由于密封件损坏,达不到性能规定期,可更换密封件,检修后进行性能测试,压力应达到原液压泵指标,流量不低于系统设计规定。
液压泵重要零件损坏应整体更换。
2.阀类1)各种阀体均不得带有磁性,配合面不得有毛刺、划伤、锈斑和点蚀等缺陷。
2)各种阀配合表面可以研配直到符合规定。
3)滑阀配合面、密封面表面粗糙度不得不不大于0.1 ,其他阀配合面表面粗糙度不得不不大于0.4 .4)阀杆和阀孔配合间隙为0.01~0.03mm。
磨损后间隙增大量不得超过原设计规定1/3。
5)电磁阀换向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液压系统额定压力下,换向与复位必要迅速、灵活、可靠,不得有外泄漏和卡阻现象;当电压降至额定电压85%时,电磁阀应能正常动作。
6)各种阀类元件损坏应更换,重要元件损坏应更换新件,各种阀修复后应能满足液压系统规定。
7)阀体上各种孔道表面、阀芯表面以及其她镀层表面不得剥落或浮现锈蚀。
8)阀用弹簧不得有锈蚀、腐蚀半点,弹性符合设计规定,否则应更换。
9)方向控制阀检修后,应保证其动作灵活,做1.5倍额定耐压实验5min,不得渗漏。
10)压力表、温度计损坏应更换。
未损坏应对齐进行校核,保证对的可靠工作。
11)油箱应彻底清洗干净,并加入规定牌号液压油。
压力表、温度计、油位计、空气滤清器应完好。
每周或在污物阻塞报警批示时更换过滤网。
(三)行走驱动装置1.各零件应认真清洗,不得有锈斑,机壳内不得有任何污物。
2.伺服机构调零必要精确。
3.实验前应按规定注入通过滤油液,并排干净管路中空气。
4.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必要齐全、敏捷、可靠,并按规定值调定,不得甩掉任何一种保护装置。
(四)截割传动装置和滚筒1.滚筒应转动灵活,不得有裂纹和开焊,不得损坏喷嘴螺纹。
滚筒端面齿座,径向齿座应完整无缺,其孔磨损不得超过1mm,补焊齿座角度应符合技术文献规定。
更换齿座时应一方面保证与原设计几何位置相似,然后采用预热或保护焊等工艺,保证焊接强度,且齿座应具备互换性。
2.截齿座严重磨损影响其强度或内孔变形过大,影响使用时应更换。
在更换过程中不得损坏切割体其她部位。
3.螺旋叶片磨损不超过原厚度1/3,否则要进行补焊。
4.内喷雾配水装置中易损件、密封件应更换,两金属零件密封面磨损应所有更换。
5.截割电动机扭矩轴应灵活,手把固定应可靠,当一根轴损坏时应将两根轴都更换。
6.截割电动机限矩器应检查磨损限度,当磨损批示器表面与端盘齐平时应及时更换输出装置。
(五)附属装置1.密封件(油封、浮动油封、0形密封圈、防尘圈、油缸用密封圈等)应所有进行更换。
2.连接件、紧固件无明敁塑性变形,否则应进行更换。
3.底托架、挡煤板无裂纹、严重变形或开焊现象。
底托架平面度不得不不大于5mm4.滑靴磨损量不得超过10mm,销轴磨损量不得超过1mm。
5.行走轮、导向滑靴无严重磨损或变形,否则应更换。
有链牵引采煤机,导链器不得变形,不得有卡阻现象;牵引链张紧装置应齐全可靠。
6.采煤机冷却喷雾系统符合技术文献规定,不得有变形。
内外喷雾装置齐全,在额定压力1.5倍下进行实验,不得有漏水现象。
7.防滑装置应对靠,制动力矩符合技术文献规定。
8.机身护板整形、配齐。
9.进行耐压和动作实验,不得浮现漏液。
(六)部件实验1.泵、马达1)跑合实验:在最大排暈、空载压力工况下启动,达到公称转速后运转2min 以上,开始测量排量,其值应在公称排量95%〜110%范畴内。
然后逐渐加载分级跑合。
2)超载实验:在公称转速、最大排量下,逐渐加载至最高输出压力或额定压力125%,运转1min以上,不得有异常现象。
3)在进行上述各项实验时,观测外泄漏、噪声、振动及温升,不得有异常现象。
2.行走驱动装置1)实验准备:按规定注油排气,接通电源,接上冷却水,水温不低于10℃。
2)空运转实验:以最大工作牵引速度正反向各空载运转20min,再以最大调动牵引速度正反向各空载运转10min,观测运转状况和各部温升状况。
规定操作灵活、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或强烈振动,各某些温升正常,定位可靠,零位精确;所有油管接头和各密封处无渗漏现象,测定空载最大牵引速度(输出轴转速)应符合设计规定。
3)热平衡实验: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和最大工作牵引力下持续加载运转,直到各测温点(检查部门依照热源位置拟定)均达到热平衡(每小时温升不超过IK时视为热平衡)。
正反向各实验一次。
测录各测温点热平衡温度和环境温度。
规定液压系统油池热平衡油温不不不大于75℃,温升不不不大于50K;齿轮传动油池热平衡油温不不不大于100℃,温升不不不大于75K;其她各测温点(如电动机、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等)极限温度指标按设计规定或关于规定。
具备四象限运营牵引特性采煤机,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和最大工作牵引力下持续运转,直到各测温点均达到热平衡(每小时温升不超过1K时视为热平衡)时,热平衡温度规定同上。
4)牵引特性实验: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缓慢加载,直到牵引速度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缓慢减载直到完全卸载,测录出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下最大工作牵引力值;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调动牵引速度位置,实验办法同上,测录出在最大调动牵引速度下最大调动牵引力值(牵引特性无恒功率区段不进行);牵引速度给定在1/5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实验办法同上,测录出在1/5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下最大工作牵引力值。
反向以完全相似办法实验,并观测运营稳定性。
具备四象限运营牵引特性采煤机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调节实验台加载装置为原动机工况,缓慢增长制动力,直到制动力额定值。
以上工况各重复实验两次,且实验时各测温点均保持在热平衡温度。
规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下最大工作牵引力值应符合额定值;在最大调动牵引速度下最大调动牵引力值应符合额定值;在1/5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下最大工作牵引力应符合额定值。
误差不得不不大于±5%并运营稳定。
具备四象限运营牵引特性采煤机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下最大制动力应符合额定值,误差不得不不大于±5%,并运营稳定。
5)运转过程中,应无异常噪声和撞击声,无渗漏现象。
实验结束后,检查齿面接触状况,应无点蚀、剥落或胶合等现象。
6)实验后,放油清洗油池,更换滤油器。
3.截割传动装置1)实验准备:截割传动组装注油后,接通电源,按设计规定水量接上冷却水,冷却水温度不低于10℃。
2)轻载跑合实验:以截割(主)电动机额定功率25%运转120min,应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或强烈振动,各某些温升正常,各密封处无渗漏现象。
跑合后,放油清洗油池。
3)温升实验:重新加油,摇臂置于近水平位置,以截割(主)电动机额定功率50%运转60min、75%运转60min和100%运转30min后来,测录各减速箱油温和环境温度,最髙油温不得不不大于100℃,最高温升不得不不大于75K。
运转过程中,应无异常噪声和撞击声,无渗漏现象。
实验后检查齿面接触状况,应无点蚀、剥落或胶合现象。
(七)整机实验1.实验准备:采煤机整机安装在配套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上,行走部驱动装置输出轴空转,按设计规定供电、供冷却水(水温不低于10℃),各油池按规定油质和油量加油。
2.空载跑合实验:依次启动各电动机(供少量冷却水),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两摇臂分别处在最高和最低位置,空运转30min;速度给定在反向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两摇臂最髙和最低位置互换后,再运转30min。
运转过程中测录各电动机输人功率、滚简转速、破碎滚筒转速和正反向最大工作牵引速度各三次;观测各某些运转和温升状况,以及所有管路系统和各接合面密封状况。
规定空载跑合时滚筒转速、破碎滚筒转速、最大牵引速度值位符合原设计规定;各电动机空载功率接近原采煤机出厂检查报告值;各某些运转平稳,无异常噪声、无异常振动和异常温升;各密封处均应密封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
3.操作系统实验:依次操作采煤机(涉及无线电随机控制和巷道控制)所有机械、电气、液压操作手把、按钮、旋钮各五次。
观测各受控部位动作精确性和可靠性(涉及预告信号和延时启动)及各显示屏(显示屏、表、光柱等)显示。
规定操作手把、按钮、旋钮操作灵活,各受控部位动作精确,不得有任何误动作;预告信号和延时启动时间均应符合设计规定;显示淸楚,显示值符合原设计规定。
4.空运转噪声测定:依次启动各电动机(供少量冷却水),牵引速度给定在最大工作牵引速度位置,将声级计分别放置在采煤机中部和机身两端水平距离1m 处,测录三处空运转噪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