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学习浮躁最典型的5个表现解决方法

小学生学习浮躁最典型的5个表现解决方法

学习上浮躁最典型的表现有:(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错了,因为粗心不改正。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办?(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

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

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课前看书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

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课后看书: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

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

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现在!!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有那么一天,时空倒转,让我们从80岁活到一岁,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将成为哲学家,世界上一定会多出几百个百万富翁”。

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那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么?如果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偶尔的,下回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就不会认真对待,不会下定决心,也不会每次做题时做到一次性把题目做到满分,不会每次做完考题后认真检查直到不出错误。

如果不是每次这么做,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一定保证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所以,我们认为:学习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5)发现题目错了,因为粗心不改正有很多孩子都说:“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这次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再上一次呢?只要你认为是‘低级错误’,你就永远改不了,就永远不能重视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题目会做,但怎么都不能把会做的题目得满分!”怎样让孩子学好数学?让TA做到“三个好”!经常有人同学或家长来信咨询数学怎么学的问题,从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内心很想学好数学,可是不知道怎么付出行动。

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学数学的事情,给出一些方法和建议,同学们趁此寒假,可以针对性补充或提高。

数学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我要告诉你,数学不但不可怕,而且很有趣!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喜欢数学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从社会到学校,从考试制度到教学模式,无处不充满着考试的压力。

当一门课程成了考试升学的拐杖时,还会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呢?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是必然的,各国都是如此。

不少同学问:“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问题就出在这里: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我们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什么没学好?”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习惯好;基础好;方法好。

这叫做学习上的“三好学生”,三好凑一好(成绩好),缺一不可。

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必要条件,可以事半功倍。

什么是好习惯呢?1)勤奋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耳勤:听讲仔细.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深入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用?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会”有不同的层次: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活运用和创新3)严谨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

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

不严谨,遇到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a)戒掉恶习:网络、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b)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

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家长、老师是厨师,只能把饭菜做得更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但只有你爱吃才会有效果。

所以,作为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作为家长,要注意你主要应该做的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自己动起来了,才会有好的成绩。

二、好基础1)基础知识要扎实,想提分必须有本钱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象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润,但若投资1万元,哪怕只盈利10%,利润也有1000元。

所以,要想学习成绩有大的提高,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所以,你若有20分的基础,提高100%,才到40分提几点建议:a)自我弥补:小学或初中的,可以自补,年龄增长了,智力提高了,过去学起来非常困难的现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个别指导:对于高中的知识,可以找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但应明白,个别指导只是应急措施,不能有依赖性。

c)资料:借助某些资料,可以快速补充基础知识。

我经常告诉学生,基础知识不是万能的,没有基础知识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讲知识与解题的关系,知识点懂了,不一定会解题,但用到的知识点没掌握,则100%不会解题。

2)下苦功走出恶性循环良性循环:做题快→用时少→解题更多→能力更强→做题更快恶性循环:做题慢→用时多→解题更少→能力更差→做题更慢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学生是很苦恼的。

一般解决恶性循环的办法就是“恶补”,就是人家休息你不休,人家玩你少玩或不玩。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以后问题变会变得很容易。

特别是过去好,忽然变差的那种,这样很管用的。

三、好方法1)预习很重要:往往被忽略,理由:没时间,看不懂,不必要等。

预习是学习的必要过程,还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2)听讲有学问: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注意记录。

3)做好错题本:每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有。

最好再加个“好题本”。

发现许多同学没有错题本,或者是只做不用。

这样学习效果都不好。

4)用好课外书: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5)注意总结和反思: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和教训6)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科目在易错知识点上常常丢分较多。

这就造成孩子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

专家建议,小学生可在一些易错知识点上多花一些时间进行练习,则可以在考试中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丢分。

现将小学数学易错知识点总结如下:1.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区别。

3.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

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4.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5.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的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6.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米另一根剪去,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根长米,第二根长,不是无法比较而是第一根长。

7. 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8.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9.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10.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11.大数的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错误答案】其他【正确答案】2个【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2.近似值问题【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错误答案】9999【正确答案】14999【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3.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错误答案】3.14<π<22/7【正确答案】22/7>π>3.14【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