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2.王颖等: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国内研究
空肠海绵状血管瘤
胶囊内镜图像
有学者【3】对16例OGIB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检出 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 部位者10例(62.5%),后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剖腹手术,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所提示的出血部 位或原因相吻合。
国内研究
国内有学者【1】对52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 血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小肠异常37例,未 见异常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1.2%(37/52)。 其中血管畸形18例(39.1%,18/52),经手术或DSA血管 造影证实为出血原因的有5例,其余13例由于检查时机的 原因,仅能作为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病因。 7例检查时发现小肠有活动出血,其中5例虽因出血影响视 野仅能定位诊断,仍有助于指导后续处理。
CE诊断OGIB
小肠出血
◆常规检查手段难以诊断OGIB
◆CE对OGIB的诊断价值
常规检查手段难以诊断OGIB
每年因消化道出血导致住院治疗者超过了300000例,大 约10%~20%的患者没有发现明确的出血灶。 全部病例的5%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从而导致 全面和反复的检查【1,2】 。 OGIB处理难度很大。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OGIB的出血 部位在小肠,常规内镜和影像学检查难于发现这些部位 的出血病灶。
Carey E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5; 34: 719–34
CE在国内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 慢性腹痛或腹泻疑为小肠器质性疾病所 致; 疑似克罗恩病、小肠肿瘤;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其他检查提示或怀疑小肠影象学异常,临床上需要排除 小肠疾病者; 观察胃肠道手术吻合口情况。
1.FiremanZ,MahajnaE,BroideE,etal.Gut, 2003;42:390 392 2.EliachimR,FischerD,SuissaA,etal.EurJGa stroenterolHep,2003;15:353 357
CE对克罗恩病的检出率
国内学者【1】对20例临床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行胶囊内镜 检查,发现阳性结果13例 (65%)。 钟捷、吴云林等对65例临床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内镜的诊断率为63.6%。
胃镜下十二指肠降部多发溃疡
胶囊内镜下降部多发性溃疡
小肠内正常图片
小肠内病变图片
蛔虫病
钩虫病
空肠粘膜缺失
空肠上段活动性出血
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灶
小肠憩室
小肠息肉
小 肠 多 发 黄 色 瘤 ( 以 空 肠 多 见 )
小肠寄生虫
小肠线虫
结肠内正常图片
结肠内病变图片
结肠片状充血
结肠炎
结肠多发息肉
临床实验启动仪式
胶囊内镜的构成
OMOM胶囊内镜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和手持无 线监视仪(选配)组成。主要有2种选配:
配置一:
智能胶囊 图像记录仪 影像工作站 06手持无线监视仪(选配)
配置二:
OMOM智能胶囊
影像工作站 (笔记本电脑)
图像记录仪
U-CAM手持无线监视仪(选配)
检查过程简单
1.Ge ZZ,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 1349-1352.
CE对克罗恩病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 的诊断率50%-70%,诊断的准确率约为75%-82%。
CE与其他检查手段的比较
钟捷、吴云林等对65例临床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肠钡灌和胶囊内镜的诊断率分别为 52.2%和63.6%,经双气囊小肠镜证实的诊断准确率为75%和 78.6%。 张子其等【1】对一组146例胶囊成功进入小肠的患者进行了研 究,其中克罗恩病的检出率为5/146,该项研究认为胶囊内 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小肠钡灌及肠系膜血管造 影。
4. Saurin JC,Delvaux M,Gaudin JL,et al. Endoscopy 2003;35:576.
5. Selby W. Gastrointest Endosc 2004;59:782.
CE诊断IBD
CE对克罗恩病的检出率 CE与其他检查手段的比较 CE对克罗恩病临床转归的影响
1.Spiller RC,Parkins RA. Br J Surg 1983;70:489. 2.Thompson JN,Salem RR,Hemingway AP,et al. Gut 1987;28:47.
CE对OGIB的诊断价值
自胶囊内镜开始在临床应用后,已有很多报道证实对小肠 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2,3]
手术大体标本
3.汤敏等:胶囊内镜在提高OGIB诊断中的价值 病理图(HF×100)
OGIB胶囊内镜图像
1
结论
CE对OGIB全部的诊断率大约为55%-70%【 1,2,3,4 】。 对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而言,胶囊内镜可 能是最有用的【 5】。
1.Chong AK,Taylor AC,Miller AM,et al.Med J Aust 2003;178:537. 2. Hahne M,Adamek HE,Schilling D,et al.Endoscopy 2002;34:588. 3. Mylonaki M,Fritscher-Ravens A,Swain P. Gut 2003;52:1122.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337-338
CE在国内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胶囊内镜对肠腔内的溃疡、糜烂、 粘膜下隆起、寄生虫、异物(毛发、塑 料)等均能清楚显示,而且未发现胶囊 内镜所致的组织损伤,因而可用于不明 原因腹痛、腹泻、放射性小肠炎等的诊 断。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337-338
1.张子其,陈孝.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25(3):218-220
CE禁忌症、并发症及处理
CE禁忌症 CE并发症 胶囊滞留———手术切除的标志
CE检查的禁忌症
国外报道【1】,胶囊内镜的禁忌症主要有:
1.已知或临床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或瘘管等 2.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已植入其它电子医学仪器 者 3.吞咽障碍者(贲门失弛缓症和胃轻瘫患者) 4.孕妇.
整个相似图片排除处理过程只需10~15分钟时间,能排除一半以上 患者相似图片,使医生的读片时间缩短到最快只需15分钟,大大减少医 生阅片时间,减轻医生工作量。
食管炎
食管齿状线
胶囊内镜图片效果
胃内正常图片:
胃内病变图片
幽门孔周围斑片状糜烂
胃窦充血
胃体条形糜烂
胃手术后疤痕
胃内小溃疡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电子胃镜与胶囊内镜对比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关于胶囊内镜
什么是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发展史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胶囊内镜是由吞入的内镜胶囊在胃肠道内的移动过程中摄 取图象,通过传感器无线传送到记录仪并记录的检查方法。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胃肠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 突破,使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得以实现。
CE并发症
胶囊滞留是CE主要的并发症。
各家文献报道的胶囊滞留率差异甚大,从 0% 到 21%.
但多数认为胶囊滞留率不足1%.
1.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2218–2222.
胶囊滞留———手术切除的标志
鉴于目前所报道的能导致胶囊内镜停留在体内的因素基 本为器质行疾病,如肠道重复畸形,小肠憩室等,从一 定程度上来说,胶囊内镜停留在体内可以作为手术切除 病变的标记。因此有可能出现此并发症不能成为胶囊内 镜检查的禁忌症,只有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才是本 检查的绝对禁忌症。
胶囊内镜基本构造
胶囊内镜发展史(一)
在胶囊内镜正式问世之前,经历了长达20年的酝 酿、构思和研发过程
1981年
首次有人萌发研制无线内窥镜的设想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世界上出现第一个实验用胶囊内镜雏形 全球首家胶囊内镜问世 中国第一个胶囊内镜在重庆诞生
胶囊内镜的历史
1991 念 “Tiny Missile” concept 小型导弹概
镜头覆盖异物
结肠息肉样增生
结肠憩室
结肠胶囊与普通结肠镜
结肠镜
胶囊内镜
图像未增强前后图片质量对比
图像未增强 图像增强后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胶囊内镜在国内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动物实验 表明,CE对小肠疾病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92%。
【1】
1.Appleyard M,Zireman Z,Glukhovsky A,et al. Gatroenterology 2000;119:1431.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通过对全球有关小肠出血的临床试验报告和出版物的综合 研究,在小肠黏膜损伤方面胶囊内镜检出结果非常明显 小肠出血: 胶囊内镜检出率比其他诊断方法平均高21% 疑似CD:在疑似克罗恩氏病的检出率方面不低于其他任 何诊断手段 全球医师比较接受的观点是胶囊内镜在小肠黏膜损伤检查 方面可以与小肠镜同比或优先。而且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手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