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一、单选题1.生产与运作管理研究对象是()a.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b.顾客的需求c.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与运作系统d.生产与运作系统2.生产运作活动的主体是()a. 各种生产设施b. 各种社会组织c. 企业法人d.企业的员工3.运作过程是一“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a. 原材料和零部件b. 信息、设备、资金c.劳动力d.资源4.生产运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
a.投入b. 生产运作过程c.产出d.服务过程5.生产运作战略属于()战略。
a.职能b.功能c.责能d.业务单位6.大量生产一般()a. 重复性小b.柔性高c.设备利用率高d. 产品品种少7.关键路线是()。
a.活动(作业)最多的路线b. 活动时间持续最长的路线c.存在时差的作业构成的路线d.成本高的作业构成的路线8.某流水线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20分钟,要求的产量为210件,则节拍为()。
件/ 分钟 b. 2分钟 /件 c. 件/ 分钟 d. 分钟 /件9.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是()。
a.自动化机器b. 看板c.时间测定d.工作分析10. 2000版ISO9000质量标准强调()。
a.持续改进b.刺激需求c.产品d.对人的管理11.敏捷制造在人力资源上的基本思想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柔性设备b.以顾客为本c.远程办公系统d.人员的核心是追求()a.零库存生产方式b.柔性生产方式c.大量产出方式方式13. 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灵活的管理集成起来,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a. 大量b. 柔性c.负荷距离法d.批量14.大量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对()的开发和使用上。
a.人力资源b.设备c.库存d.物料15. ABC控制的要点是()。
a. 尽可能减少A类物资的库存b. A、B、C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Bc. 尽可能增加C类物资库存d. A、B、C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C二、多选题1. 箭线型网络图由()构成。
a. 节点b.通路c. 箭线d. 作业时间2. MRP的输入包括()。
a.主生产计划b.物料清单c.库存状态文件源代码3.工作设计中三种方法是()。
a.工作扩大化b. 绩效评价c.工作丰富化d. 工作职务轮换4.设施选址的方法包括()等方法a.对象专业化法b. 量本利分折法c. 重心法 d. 评分法5.质量认证制度包括的内容为()。
a.产品和质量认证体系b.认证机构的认可c.描述资源法d.人员的参与6.可以说网络图是由“活动”()组成的。
a.事项b.路线c.平均周库存转d.费用7.报酬制度使用较多的是()和(),同时要考虑()。
a.计件报酬制度b. 个别激励制度 b.质量与报酬制度c.人员因素8.工作标准的作用是()。
a.制定生产运作能力计划b.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c.进行生产运作系统及生产运作程序设计d.进行绩效考评9.选择地区要考虑主要因素有()a.是否接近于市场b.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c.运输问题d.员工的生活习惯10.全面质量管理是()。
a.全面的质量管理b.全过程的质量管理c.全员参与的管理d.全方法的管理三、名词解释JIT:Just In Time的缩写,译为准时化生产。
JIT是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其目的是在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保持最小库存的情况下实现大批量生产,零件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被下道工序迅速加工和转移。
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核心:追求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最终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并行工程:在信息化社会,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将并行设计的概念应用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称为并行工程技术。
行工程技术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被称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运作的主要模式。
“浴盆”曲线:就是设备故障率曲线。
设备在不同的阶段故障发生率是不同的,由其故障发生情况所绘制的曲线,因形似浴盆,故称为浴盆曲线,如下图所示。
非独立性需求:对产品的需求而产生的对构成该产品的物料(原料、零部件等)的需求,就属于非独立性需求。
生产系统:是与实现规定的生产目标有关的生产单位的集合。
它是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有机结合的整体。
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工作地:工人运用机器设备和工具对物料进行加工制作或为顾客服务的场所。
大量生产: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的一种生产方式。
工作扩大化: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对顾客的意义,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固定间隔期订货系统: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
四、 分析计算题1、某企业决定在武汉设立一生产基地,数据如下表。
利用重心法确定该基地Y=(800*2+900*5+200*4+100*5)/(800+900+200+100)=.2、某生产线计划每天产量为240单位,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各作业的时间及作业的先后顺序如上表,试对生产线进行平衡。
要求:(1)绘制流程图;(2)所需最少的工作站数量的理论值(3)使用最长作业时间原则以最少的工作地数量来平衡装配线。
解:.(1)节拍=8*60/240=2分钟/个(2)所需工作地数=[作业时间和/节拍]=[++++++/2]=3 (3)各作业的关系图如下。
度库存费为800元/单位;现有的季度生产能力为55单位。
需求预测如下表。
现有两种方案,一是调节库存(均匀策略,每季度的生产能力为年度需求的平均10分)、(1)跟踪策略(2)均匀20+30+60)跟踪策略成本低,选择跟踪策略三、 简答题 1.服务系统有何特点答:服务业的特点:(1) 服务是无形的产出;(2) 服务的提供与消费的同时性,无法储藏;(3) 服务一般是劳动密集型——需求的差异性,以手工的柔性来满足。
(4) 提供服务时顾客的参与;(5)服务的生产要求高度的用户化;(6)市场覆盖面小——尽可能多店作业与规模经济(7)与最终用户保持直接接触。
2.生产过程的组织有哪几种基本形式答:产品(对象)原则,工艺运则,综合(混合)原则。
3.有哪些针对需求变动变动的生产计划方法答:基本措施:(1)变化计划周期的产量。
在现有生产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增减产量的方法是:变化工作的时间;外包。
(2)变化劳动力数量,包括增聘和解聘。
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失业保险费、培训费、工资、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
一般而言,服务企业一般采用变动劳动力的方法来调整需求变动。
(3)利用库存平滑产量(4)转移需求。
通过销售策略来影响需求,如调价,销售促进、推迟交货。
基本策略(1)均匀策略;(2)跟踪策略;(3)混合策略。
4.质量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新时期质量管理阶段。
5.生产运作战略的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1)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的输人有3个部分:产品出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
产品结构文件又称为物料清单文件,它仅仅是所有元件的清单,还反映了产品项目的结构层次以及制成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7.项目可定义为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项目管理通常涉及三个主要目标:质量、费用和进度,即以低的费用、短的工期完成高质员的项目。
8、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五个阶段。
事后修理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
这种修理法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因而,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此外,因为修理是无计划的,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预防修理要求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在设备位用过程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
生产维修以提高企业生严经济效果为目的来组织设备维修,其特点是,根据设备重要性选用维修保养方法: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
维修预防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以便在以后的使用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故障发生,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
设备综合管理是指在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
9.简述机器零件的磨损规律机器雾件的磨损规律:(1)初期磨损。
磨损速度很快。
这一阶段对设备来说没有什么危害,而是设备进入正常运转的必经阶段。
(2)正常磨损。
过了初期磨损,设备各个部分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时候只要工作条件比较稳定,零件的磨损是比较缓慢的。
这一阶段的长短代表着—个零件的寿命周期长短。
为了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这一时期要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及时清扫和润滑。
(3)急剧磨损。
零件是有—定寿命的、经过一定时间以后,零件由于疲劳、腐蚀、氧化等原因,正常磨损关系被破坏了,这时候的磨损速度非常快,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使零件丧失应有的精度或强度。
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就可能导致整个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出现重大事故、导致设备报废。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容许零件进入急剧磨损期的。
四、论述题请利用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高企业的运作管理水平。
从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运作系统的设计水平、加强战略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等角度进行阐述。
JIT的发展和应用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