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 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认为:人的认 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 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 西,是先天就有的。它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 物”的认识路线。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 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 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 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芳菲尽 VS
始盛开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 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 反映论。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 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 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 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认识客体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认识工具:中
介是指各种形式的 工具、手段以及运 用、操作这些工具 的程序和方法。可 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 延长、体能放大的 工具系统,二是作 为人的感官和大脑 延伸、智力方法的 工具系统。
A、物质工具
认识工具:中
介是指各种形式的 工具、手段以及运 用、操作这些工具 的程序和方法。可 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 延长、体能放大的 工具系统,二是作 为人的感官和大脑 延伸、智力方法的 工具系统。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 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方法的工具 系统。
认识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 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列宁
三、认识运动的基Βιβλιοθήκη 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
➢ 含义: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 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 个片面的认识。
➢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生动性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 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 指导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 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终 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主体、客体、中介
B、观念工具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第一,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第二,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客体或主体活动对于主体
需要的满足程度。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实践活动 ➢反馈和调节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觉是客观事物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引起的一种最简单 的反映形式,是对 客观事物表面的个 别属性、个别特征 的反映。
硬! 红!
甜!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 形象。是人脑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在 记忆中的再现。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 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鸟巢”
社会一旦有技 术上的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
——恩格斯
水果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 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 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主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体 实践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论。首先,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揭示出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 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
➢ 能动性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创造性是 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知觉
表象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性认识
➢ 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 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 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 性的概括的反映
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 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指出:“只 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辨别认识的真 假,从而推动认识 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