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第9课时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现存隋唐洞窟300多个,占洞窟总数60%以上。壁画题材丰富, 场面宏伟,色丽瑰丽。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 平。隋代壁画,除沿用原有的题材外,新出现了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 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画面一般较小,内容也较简单。 唐代壁画,主要题材是经变画。前期有观无量寿经变、阿弥陀经变、东方 药师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一般是每壁一幅。后期经 变画种类增多,新出现了金刚经变、金光明经变、华严经变、思益梵天请 问经变、密严经变、楞伽经变、楞严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劳度叉斗圣 经变等。多种经变汇于一窟,是后期的一个特点。此外,还有与经变画配 合的屏风画、佛教感应故事画、瑞像图以及历史人物画等。唐代还出现了 如意轮观音、不空羂索观音等密宗题材。供养人像变得高大起来,位置也 更为显著。唐后期第156窟的张仪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两幅长卷式 壁画,开创了莫高窟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唐前期壁画 中净土经变画占很大比重, 后期经变而种类繁多。世界艺术文化宝库莫 高窟 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的大 量佛经、文书等也极为珍贵。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或蓝绿等色平涂的,无皴擦,有装饰味,小
山象一个个馒头似的排列着。树木的枝干是
用土红色画的,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
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
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
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
形象的分布和解释
《龙凤仕女图绘有一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盘脑后,双手合掌,
作品赏析 《鹿王本生图》
“鹿王本生”壁画,在表现形
式上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
描绘故事情节,十分严密而
生动,突出地塑造了鹿王矫
健匀称的美丽形象。表现方
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即 用深色晕染外缘,到中间渐
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
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设色
浓重强烈,多用土红、粉红、
蓝、草绿等色。由,于年久
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
唐、绢本 设色、纵51.3cm,横531厘米《古帝王图卷》
或称《历代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
又称《古帝王图》。
阎立本(?~673),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
右相。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
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
点染,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设色浓重强烈,
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色。由,于年
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
成了灰黑色,如人的肌肉原来都是肉红色,
因为年久,其中铅粉已变成黑色。勾画形象
的轮廓线,是用屈如铁丝的很遒劲挺拔的线
条表现出来的,笔简而有力,手法自由而纯
熟,画风严峻劲拔。画中的山水,是用土红
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探爪攫拿状,翅膀伸展,一对尾羽上翘至头部,整
个动势向前飞扑。它作为凤的形象几乎没有争议。
③画面左方即凤的前面绘一条张举双足、体态扭曲的龙。郭沫若曾误
为夔,也是蔡季襄最早认为是龙。今天,龙说成为定论。
④画面右角即墓主人脚下有一月牙状物,联系到帛画的招魂性质,应
为“招魂之舟”。 艺术手法
身着凤纹宽袖细腰长袍。对于她的身份,曾有巫女说、女娲说、山鬼说、
巫祝说、宓妃说。蔡季襄最先主张的墓主人说,今天成为定论。联系到
《人物御龙图》、马王堆墓、金雀山墓非衣墓主人像,这个妇女像为墓主
人的观点,确凿无疑。随葬的假发一束,也似乎与画上的发髻有某种联系。
②画面中上部,即墓主人头上前方,有一只硕大的鸟引颈张喙,双足
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 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
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
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古帝王图》或者《历代帝 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 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 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陈 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 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 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
这幅画在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形象少而精,除了招魂和升天目的所必需的外,没有任何可有
可无的形象;
其二,招魂和升天的主要媒介物由凤变为龙,包含着楚人由崇凤向崇
龙转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在表现手法上,它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墓主人形象具有全身肖像特征,女子着细腰彩锦绣袍,以典型
的服饰表明墓主的中等贵族身份和不同性别;
其二,所有形象,包括人、龙、凤、鱼、天盖、舟,均以全侧面来表
现,说明早期绘画善于抓取形象轮廓最突出、特征最鲜明的一面。
另外,《龙凤仕女图》以勾线和平涂相结合,线条刚健古拙,尤其是
在刻画凤凰时,飞扑的利爪劲挺,冲天的尾羽富于弹性。
什么是帛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古代绘在丝织品上的图画。 传世帛画年代最早的有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 帛画三幅:一幅四周绘有奇异的动植物图像, 中写文字,多不可识,称“缯书”;次幅绘一 长袖细腰女子,侧身合掌而立,上有搏斗的凤、 龙;第三幅绘一高冠长袖的男子,侧身驾驭一 巨龙,龙身若舟。建国后陆续发掘出土的西汉 帛画有:1972年 1月湖南长沙马王堆 1 号汉墓; 1973年11月同一地区的3号汉墓;均为覆盖在 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作“T”形,名为“非衣”。 画面基本分三部分:天上、人间、地下各种景 象。1976年5月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 为长方形旌幡,内容和上二图相同,只是“人 间”部分比重增大。三图均属西汉初期作品。 当时厚葬之风很盛,这些帛画即为随葬品。内 容为古代神话传说;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 写实和装钸工巧相结合,线描规整劲利,色彩 绚烂谐调,显示当时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 我国绘画现实主义传统的发轫。后来的北魏司 马金尤墓中漆画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卷,与之一脉相承。
一、帛画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
壁画的主要题材,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本生
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
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
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
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净饭
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
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
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
国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 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 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 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 神内核是“笔墨”。
中国古代绘画代表作品
时期概况 作品早期绘画作品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战国《帛书图像》 《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北魏《鹿王本生图》隋唐绘画作品人物画 的成熟期花鸟画独立成画科山水画形成唐·张萱 《捣练图 》唐·阎立本 《步辇图》《古帝王图》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 》唐·韩滉 《五牛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宋代绘画作品山水画成熟,花鸟画高峰期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宋·赵佶 《芙蓉锦鸡图》元代绘画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体现 文人画成熟元·王冕 《墨梅图》元·倪瓒 《六君子图》 明清绘画作品 继承与发展明·徐渭 《墨葡萄图》明·曾鲸 《张卿子像》《王时敏像》 清·石涛 《淮阳洁秋图》清·朱耷 《荷石水禽图》清·郑燮 《丛竹图》
三,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 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 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 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 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 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 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 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 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 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 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 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第3段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 《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和《步辇图》,前幅描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 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步辇图》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另外选用汉代《宴饮画像砖》、北齐 《仪卫出行墓室壁画》和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通过汉代、北齐、东晋、唐代 这四个历史阶段的人物作品赏析,说明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3段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和《步辇图》,前幅 描宗绘 李的 世是 民晋接武见帝吐司蕃 马使炎臣作禄为东封赞建的帝情王景的,威忠严实神地态表和现非了凡唐的代气中度央。政《权步与辇边图远》民则族描的绘友了好唐交太往。 另外选用汉代《宴饮画像砖》、北齐《仪卫出行墓室壁画》和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 图》,通过汉代、北齐、东晋、唐代这四个历史阶段的人物作品赏析,说明它们不同的艺
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