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 《物理学史》
主讲教师:傅志挺吴菊英
教学材料:汇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高一年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五次大综合、大统一为主线,分章节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系统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物理学宏伟大厦是如何建造,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相互联系能有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让学生重复物理学发展中的著名实验,经历、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3、在物理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知识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物理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4、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物理学
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形成
第四章、电磁理论的建成
第五章、热学发展史
第六章、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八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第九章、多彩的物理新世界
第十章、奋起直追的我国物理学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多种教学形式的整合。

实施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1、组织形式:每班25~30人为宜,5、6人为一学习小组
2、实施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课堂交流汇报等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一学期开9周,一学年共计18周18课时
4、教室场地:带多媒体的教室(最好是在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1、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材料的收集与归纳、总结中体现出的学生学习热情与思考程度,动手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模块,进行专题的整理总结,写出总结论文,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如实验演示、媒体展示等,可提高评价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