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东北大学)第五章

材料科学基础(东北大学)第五章


(2)晶界总是向角度较锐的晶粒方向移动,力图 使三个夹角都等于120度。
当界面张力平衡时: 因为大角度晶界TA=TB=TC, 而A+B+C=360 度 ∴A=B=C=120度 在二维坐标中,晶界边数少于6的晶粒,其晶界向外凸出,必然 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而边数大于6的晶粒,晶界 向内凹进,逐渐长大,当晶粒的边数为6时,处于稳定状态。 在三维坐标中,晶粒长大最后稳定的形状是正十四面体。
D b 2sin

2
θ ≈ b/D (ymmetric tilt boundary) 晶界的界面对于两个晶粒是 不对称的; 可以视为对称倾斜晶界的界 面绕某一轴转了一角度φ。 晶界的结构可以看成两组柏 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交 错排列而成。 不对称倾斜晶界
压缩区 共有 扩张区
不属于任一晶粒
大角度晶界模型
纯金属中大角度晶界的宽度不超过3个原子间距(原子层)
重合位置点阵模型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model
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 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 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 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 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 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 重合位置点阵。
非平衡偏聚 由于空位的存在,促使溶质原子向晶界迁移 的偏聚,辐射或加热时产生大量空位在冷却时 向晶界迁移并消失,同时拖着溶质原子运动, 溶质原子富集在晶界。
(1)非平衡偏聚特点: a. 偏聚范围大,在晶界上形成一定宽度偏 聚带,达几微米,偏聚带两侧有溶质原子贫化 区。 b. 非平衡偏聚在适当冷却速度下发生 c. 一定冷速下,淬火温度升高,由于空位 增多,偏聚及贫化宽度增加
(1)平衡偏聚公式 Cg=AC1exp(Δu/kT) Cg :晶界上溶质原子浓度, C 1 晶内溶质原 子浓度,Δu晶界、晶内能量差 (2)平衡偏聚特点 a. 由公式可见一定溶质浓度在一定温度 下对应一定偏聚量 b. 温度升高时,偏聚量迅速下降,至一 定温度后,偏聚消失 c. 溶质原子分布悬殊,偏聚时晶界浓度 可比晶内高10-1000倍 d. 平衡偏聚层只1-2个或几个原子间距宽, 与晶界层厚相当
c)扭转晶界(twist boundary): 两部分晶体绕某一轴在一个 共同的晶面上相对扭转一个θ 角 晶界结构:互相垂直的螺型 位错
一般情况下,任意的小角度晶 界可视为一系列刃型位错、螺型 位错或混合位错的网络所构成
大角度晶界的结构
多晶材料中晶粒间的晶界通常为大角度晶界 大角度晶界比较复杂,原子排列紊乱,不能用位错模型描述
• 当宏观表面具有高的或者无理{hkl}指数面时,
表面就会出现台阶状结构,其中的每层台阶宽均 为密排面。与密排面的夹角为θ的晶体平面因为存 在台阶所包含的破断键将比密排面上的破断键多 一些,图中斜表面的长度设定为单位长,垂直纸 面的厚度也设定为单位长度,那么,单位面积表 面上,将有(cosθ/a)(1/a)个破断键伸出密排 面,并且从台阶的阶高又多出(sin|θ |/a)(1/a) 个附加的破断键。再给每个破断键ε/2的能量,那 么 γ=(cosθ+sin|θ |)ε/2a2
5.1.2 晶界分类(根据相邻晶粒位相差)
小角度晶界: (Low-angle grain boundary) 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小于10º 亚晶界一般为2º 左右。 大角度晶界: (High-angle grain boundary) 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º
大角度晶界
小角度晶界
a)对称倾斜晶界
完美共格
弹性畸变
1 共格相界(coherent phase boundary): 共格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理想完全共 格界面畸变小,界面能低;具有弹性畸变的共格相界更具有普 遍性
2 半共格界面(half-coherent interface):
界面上的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存在于两相邻晶体在界 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的情况,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来降 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 3 非共格界面(non-coherent interface): 当两相邻晶体在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很大时,这种相界与大 角度晶界相似,可看成是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薄过渡层构成
晶界上重合位置越多,即晶界上 越多的原子为两个晶粒所共有, 则原子排列的畸变程度就越小, 晶界能也相应越低。
1/5重合位置点阵
孪晶界 twin grain boundary
孪晶 Twins 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相关 系,这两个晶体称为孪晶; 这一公共晶面称为孪晶面(孪晶界) Twin plane (boundary)。
影响晶界偏聚的因素
(1)晶界溶质浓度; (2)温度; (3)畸变能差和溶质原子的固溶度 (4)溶质元素引起的界面变化
5.2.3 界面结合方式的分类
1)机械结合。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纯粹靠机械
连结,靠纤维的粗糙表面与基体产生摩擦力而实现的。 2)溶解和润湿结合。基体润湿增强材料,相互之间发生原子扩散 和溶解,形成结合。界面是溶质原子的过渡带。 3)反应结合。基体与增强材料间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生成化 合物,使基体和增强材料结合在一起。
16Mn低合金钢SEM F+Fe3C double phases
5.2 界面的性质
5.2.1 晶界能量 grain boundary energy
晶界上原子畸变引起的系统自由能的升高,它等于界面区单位面积 的能量减去无界面时该区单位面积的能量,单位:J/m2
小角度晶界能量主要 来自位错能量,与位相 差θ有关: = 0θ(A-lnθ) 0=Gb/4p(1-u) 大角度晶界能量基本 为定值,与晶粒之间位 相差θ无关 : 0.25-1.0J/m2
第五章 界面
5.1 界面结构
5.1.1 固气界面
固体与气体间的界面结构可以用刚性球模型进行 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面指数的提高,原子的面密度降低。
• 表面自由能的起因就是表面的一层原子缺
少某些原子与之相邻接,例如与{111}相 平行的表面上的各原子,就缺少了12个近 邻中的3个邻接原子。如果金属的键力是ε, 每个键可以使每个原子的内能降低ε/2,因 此,有3个破断键的每个表面原子比体内原 子多出内能3ε/2。对于纯金属,ε可以从升 华热Ls计算,若气化1mol的固体,就可以构 成12NA个破断键,因此Ls=12Nε/2。{111} 的表面自由能可以近似的表示为: γ=0.25Ls/N
5.3 界面理论的应用
5.3.1 晶粒长大
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晶界能的下降,即长大前后的界面能 差值。 一、晶粒的正常长大 1.定义:指晶体中有许多晶粒获得长大条件,晶粒的长大 是连续地,均匀地进行,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粒的尺寸是 比较均匀的,晶粒平均尺寸的增大也是连续的。 2.晶粒长大的方式 (1)弯曲的晶界总是趋向于平直化,即向曲率中心移动 以减少界面积,同时,大角度晶界的迁移率总是大于小角 度晶界的迁移率。
晶界偏聚意义
对强韧性、晶间腐蚀、应力腐蚀、蠕变断裂强度、钢 回火脆性,钢淬透性有重要影响: a. 纯铁中氧含量增至0.057%,由于氧在晶界偏聚降低 晶界结合力,脆性转变温度提高至 300 ℃以上, NiCr 合金钢经 250~350 ℃回火后脆性增大,是因为 P (磷)在奥氏体化时在晶界偏聚。 b. Ni3Al 金属间化合物加入 0.1%B 后, B 在晶界偏聚提 高Ni3Al室温塑性 c. 中、低碳钢中加入0.0005~0.003%B可提高淬透性, 即是硼(B)偏聚在晶界降低奥氏体晶界能,抑制奥 氏体分解时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成
2 cos( / 2)
(1)当γαβ=γαα时,δ=120°,第二相平衡形貌似透镜形。 (2)当γαβ>γαα时,δ>120°,作为极端情况,γαβ》γαα,则δ→180°, 此时表示第二相与基体不侵润,形成球形。 (3)当γαβ>γαα时,δ<120°,作为极端情况,γαβ=1/2γαα,则δ→0°, 此时表示第二相与基体完全侵润,第二相沿基体晶界面扩展,呈一 薄层。
4)交换反应结合。基体与增强材料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
且还通过扩散发生元素交换,形成固溶体而使两者结合。
5)混合结合。这种结合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一种结合方式。是以
上几种结合方式中几个的组合。
界面强度理论
1 强界面理论 理论认为:界面结合良好,即认为材料性能与界面强度无关,即使增 加界面强度,复合材料断裂强度也不增加。要求界面本身能有效地传 递载荷,本身不发生破坏。 2 弱界面强度理论 理论认为:复合材料受力时,认为界面在传递载荷过程中发生破坏或 削弱而引起整个复合材料破坏。若界面强度理论认为,界面强度决定 复合材料强度。 实际界面破坏又四种形式: (1) 由弹性收缩或塑性收缩而产生地拉伸应力造成地界面破坏。 (2) 增强材料周围形成一定厚度的化合物,在拉应力作用下造成的破坏。 (3) 传递载荷过程中剪应力造成的破坏。 (4) 界面反应削弱纤维造成增强材料的破坏。
5.2.2 界面偏聚
晶界偏聚 :溶质原子在晶界处的浓度偏离平均的现象。
平衡偏聚
平衡条件下由于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很大,溶质原子在晶内、晶界的畸变能 差很大,造成溶质原子在晶界富集如 Cu-1Sn% 合金,:Sn 的偏析, Sn 的原子半径 比Cu大9%,发生严重点阵畸变。 当Sn处于晶界时畸变能明显降低
Dmax 4r / 3 f
f 粒子体积含量分数 r 半径
第二相质点的数量越多,颗粒越小,则阻碍晶粒长大的能 力越强。
5.3.3 第二相析出形状
基体α和第二相β之间的界面能将影响第二相的形貌和分布。 固体中第二相与基体一般有部分共格界面和部分非共格界面。 若第二相β存在于晶界面上。β与基体相界面为非共格关系, 则它的形貌取决于其在两个α晶粒间所张的角度,亦称为两面 角δ。在β相界面与包含该β粒的晶界的三叉结点处,根据界面 张力的平衡条件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