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向电泳原理及实验步骤(1)

双向电泳原理及实验步骤(1)

• IPG胶的材料是Immobilines,为拥有 CH2=CH-CO-NH-R结构的8种丙烯酰胺衍 生物系列,其中R包含羧基或叔氨基团,它 们构成了分布在pH3-10不同值的缓冲体系。 根据公布的配方计算后,将适宜的IPG试剂 添加至混合物中用于凝胶聚合,在聚合中缓 冲基团通过乙烯键共价聚合至聚丙烯酰胺骨 架中而形成pH梯度。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 IPG不会发生电渗透作用,因而可以进行特 别稳定的IEF分离达可到编辑真版 正的平衡状态。 8
可编辑版
2
蛋白质组分析的首要要求
• 将来自于全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包含 的多达几千种混合蛋白质进行分离、检测 和分析 。
• 2-DE技术依然是大多数蛋白质组研究中分 离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首选技术 。
可编辑版
3
生物学问题 的提出
实验模型 的设计
实验组和对照组 样品的制备
感兴趣 蛋白点 的切取
蛋白样品的IEF和PAGE电泳分离 图像扫描和初步分析
可c编h辑a版rge
9
样品制备基本原则
• 使所有待分析的蛋白样品全部处于溶解状态(包 括多数疏水性蛋白),制备方法应具有可重现性。
• 防止样品在聚焦时发生蛋白的聚集和沉淀。 • 防止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发生样品抽提后的化学修
饰(如酶性或化学性降解等)。
• 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核酸和某些干扰蛋白。 • 尽量去除起干扰作用的高丰度或无关蛋白,从而
可编辑版
15
样品上样缓冲液
标准溶液:
Reagent
8M urea
50mM DTT or 2mM TBP 4% CHAPS 0.2%carrier ampholytes 0.0002%bromophenol blue ddH2O
Amount
47ml of 8.5 stock or 24g urea in 25ml H2O
还原剂:在离液剂和去垢剂联用条件下,加用还原剂可 使已变性的蛋白质展开更完全,溶解更彻底。常用含 自由巯基的DTT或-巯基乙醇,以及不带电荷的三丁 基膦(TBP)进行还原。
可编辑版
14
两性载体电解质:即便在离液剂和去垢剂存在的情 况下,某些蛋白质也需要在盐离子的作用下才能保 持其处于溶解状态,否则这些蛋白质在其处于PI点 时会发生沉淀。 两性载体电解质的作用在于补充样品中少量的盐分 ,从而保证蛋白质的溶解性。应用时,两性电解质 的浓度应小于0.2%(w/v)。浓度过高会使IEF的升 压困难、速度降低。另外,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性 ,在选择不同pH范围的IPG胶条时,也应使两性电 解质的pH值与之相符合。
385mg or 500ul of 200mM TBP stock
2g
See next table
100ul of 0.1% stock
To 50ml
可编辑版
16
胶条蛋白载样量
影响IPG胶条对蛋白载样量的因素包括: • 待分析的蛋白点的量需满足随后的质谱分
析。 • 电泳的研究目的。 • 待研究蛋白的丰度: • 样品的复杂度。 • IPG胶条的pH范围
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实验操作
可编辑版
1
1994年,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 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 的概念,其定义为在一种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
白质。
蛋白质组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双相电 泳(2-DE)、新型质谱(MS)技术、数据库设置 与检索系统等。
可编辑版
17
IPG胶条蛋白质大约载样量
IPG Strip length
Analytical Load (silver staining)
7cm
10~100 g /125 l
Preparative Load (Coom staining)
级抽提,按样品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可编辑版
12
双向电泳样品的溶解
• 是成功进行双向电泳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 溶解的目标:
– 样品中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和聚积体完全破坏, 从而形成各个多肽的溶解液;
– 必须允许可能干扰2-DE分离的盐、脂类、多糖和核酸 等物质的去除;
– 保证样品在电泳过程中保持溶解状态。
第二向:SDS-PAGE电泳

Proteins migrate through the gel at a rate proportional to their size.
Smallest proteins travel the furthest distance
+
pH 3
pH 7.5
pH10
size
保证待研究蛋白的可检测性。
可编辑版
10
样品制备
• 细胞样品:反复冻融、超声破碎
• 组织样品:碾磨、匀浆
• 植物样品:碾磨
• 分泌蛋白
蛋白质样品的浓缩、去除滤液中的高丰度蛋白
• 菌体蛋白
裂解液处理、超声破可编碎辑版
11
不同样品的基本处理方法
可溶性样品
固体组织样品 细胞
样品的分级处理
通过采用亚细胞分级、液相电泳和选择性沉淀等方法 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级处理,可降低样品的复杂性并 富集低丰度蛋白质。当前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是采用分
胰酶对脱色后蛋白质的消化 质谱的多肽指纹图、微测序分析
蛋白信息的 初步获得
质谱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对 新蛋白质的发现
可编辑版
其它实验
的进一步
验证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蛋白质组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凝胶中的蛋白
双向电泳
图像分析
转印至膜上的蛋白
溶液中的蛋白
混合肽
肽指纹图
肽序列质谱数据 蛋白质质量 N端测序
数据搜索 新的或已知蛋白
蛋白转录可编后辑修版 饰的鉴定
5
一、双向电泳的实验原理
可编辑版
6
第一向:等电聚焦
+
pH 3
+
pH 3
pH 7.5 pH 7.5

pH 10

pH 10
+
pH 3
+
pH 3
pH 7.5
pH 7.5 可编辑版

pH 10

pH 10 7
一维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 (IEF with IPG):
可编辑版
13
增加样品溶解性的手段
离液剂:通过改变溶液中的氢键结构使蛋白质充分伸展, 将其疏水中心完全暴露,降低接近疏水残基的能量域。 典型代表是尿素和硫尿。
去垢剂:经过离液剂处理而暴露蛋白质的疏水基团后, 还常需至少一种去垢剂来溶解疏水基团。常用的去垢 剂有离子去污剂SDS、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和 NP-40、两性离子去垢剂CHAPS、OBG等。其中 CHAPS应用最普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