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包的制作实验

面包的制作实验

面包的制作实验
摘要简要介绍了面包制作的基本工艺, 并对影响面包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工艺进行了分析概述,为进一步提高面包制品的品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面包发酵烘烤影响因素
前言
面包作为一种方便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对面包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面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包的制作历史悠久,经过历代面包师的不断实践、创新、挖掘和整理,使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从而使面包的品种也更加丰富。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面包以应用活性干酵母生产的一次发酵面包为主,只有很好地掌握此种类型面包的生产技术,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面包制品。

因此,本文对影响面包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工艺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面包制品的品质提供借鉴。

1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面包,了解掌握面包生产工艺和主要操作要点;用高筋、中筋、低筋三种面粉,分别发酵不同时间,制出不同的面包,评价分析并讨论不同处理的优劣,了解其中的原因,初步掌握生产中主要操作技能。

2 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果仁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整型、成型、烘烤、冷却等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在面团发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积累了足够的生成物,使最终的制品具有优良的风味和芳香感,使面团发生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后变得柔软,容易延展,便于机械切割和整形等加工。

在发酵过程中进一步促进面团的氧化,增强面团的气体保持能力。

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是部分淀粉在β-淀粉酶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
淀粉酶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淀粉麦芽糖
第二步是麦芽糖在麦芽糖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其反应式如下:
麦芽糖转化酶
C12H22O11 +H2O ───→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第三步是酵母菌能迅速将糖分解成C02与H20,其总的反应如下:
C6H1206 +602 ─→6C02 +6H20 +2821.4kJ
而制作面包的面粉一般是湿面筋值在35%以上的高筋面粉,用以形成组织结构和为酵母菌提供发酵所需的能量。

本实验使用高中低筋面粉,发酵不同时间,考察不同处理制出的面包质量的差异。

3 实验设备与器材
烤炉、油刷、刮刀、不锈钢盘、烤盘、和面机、纱布、量筒
高筋面粉8斤、中筋面粉3斤、低筋面粉3斤、酵母、白砂糖、盐、植物油、蜜糖
4 实验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
原辅材料→面团调制→静置→整型→发酵→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4.2 操作步骤与要点
4.2.1 面团调制
先将等于面粉质量12%的糖用50%的水溶化,加入面粉中,加1.0%酵母和0.2%盐,混合后放入和面机和面。

4.2.2静置
把和好的面团盖上纱布静置15-20min。

4.2.3发酵
在30-33℃下,按下面分组进行发酵:
①组:高2h,中1h
②组:中1.5h,低1h
③组:高1h,低2h
④组:高1.5h,低1.5h
⑤组:中2h
4.2.4 烘烤
上火180℃,下火150℃烘烤。

4.2.5 成品检验
使用排空法测面包比容。

5 感官评定结果
对制作出来的面包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面包样品感官评定结果
高筋2h 高筋
1.5h
高筋
1h
中筋
2h
中筋
1.5h
中筋
1h
低筋
2h
低筋
1.5h
低筋1h
形态(20)19 17 16 18 17 15 16 10 8 色泽(20)18 16 15 17 16 14 12 10 9 气味(20)15 14 11 12 10 10 11 10 10 口感(20)18 14 13 12 11 10 8 7 6 组织(20)16 14 12 14 12 8 8 6 5 总分86 75 67 73 66 57 54 42 38
由表中可得,发酵时间对高筋,中筋和低筋面粉制成的面包都有影响,其中发酵两
小时的三种不同筋度面粉面包都比发酵1.5小时和1小时的感官评定得分高。

而由面粉
筋度来看,相同的发酵时间,面粉筋度越高,面包的感官评定得分越高。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1 面粉质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6.1.1 面粉质量对面团搅拌的影响
在面团搅拌的过程中,由于面筋蛋白质空间结构存在硫氢基容易被空气氧化成二硫键,从而扩大和加强了面筋网络组织,随着搅拌的延长和对面团的不断揉压、迭叠,面
筋网络进一步细密化。

当面筋得到充分扩展时,面团变得非常柔软,用力拉时具有良好
的弹性和延伸性,良好的延伸性使面团变得柔软,易于滚团和整形,而良好的弹性则使面
团在发酵和烘烤过程中可以保存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能承受面团膨胀所产生的张力,
使二氧化碳不易逸出,面包具有良好的面包急胀,保证成品达到最大体积且组织均匀。

另外面筋含量高且质量好的面粉的吸水率也较大,从而有利于保持产品的柔软度,同时也提高的出包率
6.1.2 面粉质量对面团发酵的影响
影响面团发酵的因素较多,就面粉品质方面而言,首先是面粉中的淀粉酶的活性对面团发酵的影响较大。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将淀粉分解成单糖供酵母利用,以加速面团发酵,但如果使用变质或经高温处理的面粉,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大大降低了面粉的糖化作用,生产出的面包体积小、颜色差。

因此,这种面粉通过添加淀粉酶来促进淀粉糖化,加快振荡发酵,并为面包在烘烤阶段着色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面粉筋度的强弱对发酵也有较大影响,用筋度较强的面粉调制的面团,含水量较大,柔软且弹性好,能保持大量的气体,使面团能长时间承受气体的压力,并最终膨胀成海绵状的结构,相反,使用弱筋度的面粉,在发酵时不保持大量气体,容易造成面团坯埸陷。

6.1.3 面粉质量对烘烤的影响
筋度较强的面粉搅拌的面团正常的发酵,入炉后具有明显的烘焙急胀,随着烘烤的进行,面筋凝固,韧性增强,面协和内部压力增加,使面包得到膨大,松软的体积和均匀、韧性的内部组织。

如果面粉的筋度太弱,面筋组织承受不了一定的压力而使小气孔破裂变成大气孔,使面包内部组织不均匀,出现大空洞,严重时会出现塌架现象。

另外,面粉的加工精度即灰分对面包芯的光泽度、面包口感影响也较大,精度越高,灰分越低,面包芯乳白光亮、无砂感。

6.2 发酵时间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在面包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酵母在发酵时利用原料中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及α-淀粉酶对面粉中破损淀粉进行转化后的糖类营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氮,使面团体积彭大,结构疏松。

其次,酵母菌本身含有各种酶,约50余种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是α-淀粉酶、蛋白酶、转化酶、麦芽糖酶及酒精酶等5种,酵母中的各种酶对面团中的各种有机物发生的生化反应,总的趋势是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能为人体直接吸收的中间生成物和单分子有机物。

相同酵母添加量的不同发酵时间面包感官评分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同筋度的面粉中,发酵2h的面包评价最高,其次是1.5h的,评价最低的是1h的。

即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面包的感官评分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醒发时间不够时,面筋网络结构没形成,
面包挺立发硬,比容小,表面不光滑,且有很多小气泡,所以需要通过增长发酵时间以达到好的品质。

但并不是发酵时间越长面包品质就越好。

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面筋网络持气性变差,面包塌陷,皮瓤分离严重,出现大的气泡,且出炉时发生萎缩的几率也较大。

可以说面团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不同,酵母菌产气量不同,面团体积变化不同,这些都对最终的面包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6.3其他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除了上述条件影响面包的品质外,面粉的白度也影响面包的品质,越靠近麦粒中心部位胚乳磨制的面粉颜色越白, 形成的面筋不仅质量高而且品质好。

一般情况下, 将麦粒沿横断面切开, 从胚乳的中央部分到外围, 面筋蛋白质的数量逐步增加, 但质量逐步下降。

也就是说, 在胚乳中央的面筋蛋白质数量少但质量好, 而胚乳外缘部分的面筋蛋白质数量多但质量差。

所以, 面包专用粉要求尽量从皮磨系统提取, 保证面粉颜色白、品质好。

参考文献
[1]苏东民,胡丽花,苏东海.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73-77
[2]纪建海,王彦霞.对影响面包质量两个因素的探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年,第五期.
[3]豆康宁,赵永敢,魏永义,粮油加工.影响面包体积因素的探讨.粮油加工.2011,05.
[4]张守文.面包酵母的功能特性与科学使用方法.食品科学.2002,(04):31-34.
[5]纪建海,王彦霞.对影响面包质量两个因素的探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05):73-74.
[6]王立革,陶虹,卲秀芝.酵母和乳酸菌共同发酵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05):38-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