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蒋淞宇语言研究文章中罗列了西方语言学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语言学家及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下。
一、古希腊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惯例派、规则派斯多葛学派:自然派、异常派二、古罗马时期(前3世纪):瓦罗多纳特斯、普利森《语法惯例》三、中世纪:公园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近千年时间:思辨语法,波依修斯、彼得、海利亚斯希思帕尼斯: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本质意义和外加意义摩迪斯泰学派四、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研究阿拉伯语法但丁拉梅,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而著称夏维尔: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经验主义(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理性主义(笛卡尔)威尔金斯:普遍语法,保尔—罗瓦雅尔学派的指导思想包泽:语言中的两种原则,一种是普遍原则,一种是特殊原则,后者是世界不同语言产生的原因。
结构主义和生成主义的对立面。
海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Harris:词与其所指称的实体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五、古印度的语言学18世纪最后几年,发现欧洲语言和梵语相似,开始了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印度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抽象语言原则,一种是具体场合讲出的话,六、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的派系,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但丁《论俗语》,斯卡利杰(scarliger)瑞典学者:斯田赫姆(stiernhelm) 雅杰(A.Jager)德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极力研究词源,地名和河流名称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线索。
1786,William Jones施莱格尔Schlegel 1803年开始研究梵语格里姆定律和维尔纳定律拉斯克Rask德国格里姆《德语语法》,相信自然语言,否认语言中的普遍逻辑规则。
维尔纳定律,解释了格里姆定律中的不合理性洪堡特(Humboldt):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否认语法规则,后来影响了沃尔夫假说——讲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
语言的不同,引起了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
他区分了三种语言结构。
施莱歇(Schleicher):关于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关于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及关于对语言的分类关于元音交替的研究布鲁格曼:半元音格里姆:元音交替德国莱比锡大学:新语法学派,布鲁格曼Brugmann、August Leskien、Hermann Osthoff、Berthold Delbruck、新语言学派继承洪堡特的观点,语新语法学派针锋相对,语言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七、索绪尔、弗洛伊德、德克海姆惠特尼:语言是说出来的,听得见的符号,主要通过这种符号人类社会的思想才得以表达;手势和文字是次要的、辅助性手段。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的任意性和符号性。
比较语言学:正视法和比较法,对类推规则的认识:八、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语言观马泰休斯总结了新语法学派的弱点:过于强调历时研究,忽视共时,甚至认为共时不科学。
观察独立的语言,忽视整体。
材料研究局限于书面文字。
只从读者出发观察问题,而不从说话者或写作者出发。
雅克布逊:泛灵论,认为一切音变都是适应一定的需求,为完成特定的功能才发生的。
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说明白些,就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有了某种观察或企图改变客观世界,才产生了交集的实际意义,也就是等待语言去完成的一种功能。
"灵活"、"模糊"都体现出来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而稳定性则反映了语言的系统性。
音位对立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就是区分了语音学和音位学,双边对立(b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所共有的语音特征只属于这两个音位,它们的对立就叫双边对立。
多边对立(mult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之间有一个以上的特征把她们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它们共有的特征其他音位也共有,就叫多边对立。
均衡对立(propotional opposition):如果同一项特征同时可以区别两组或两组以上的音位,这种音位对立就叫均衡对立。
孤立对立(isolated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关系是特殊的,是其他音位对立中找不到的,就叫孤立对立。
否定对立(privativ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是一个具有某种特征而另一个不具有这种特征,就叫否定对立。
分级对立(gradu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对立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同一特征,就叫分级对立。
等价对立(equipollent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可以在逻辑上看成是等价的,既不是分级对立,也不是否定对立,就叫等价原则。
抵消对立(neutralizabl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在有些位置上是对立的,而在其他位置上失去对立,这就叫抵消对立。
永恒对立(constant opposition):如果对立的音位可以出现在一切可能的位置上而不敌小对立,则称永恒对立。
十一、历时音位学:用音位学的观点来研究语音演变的就叫历时音位学。
哥本哈根学派——叶姆斯列夫十二、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语言学的创始人——博厄斯(Boas)语言只有结构上有区别,没有"发达"和"原始"之分。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博厄斯认为,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语言形式,但语言形式不能决定文化水平。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语法规则,欧洲的语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语言。
十三、Sapir和《论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词根成分和语法成分是从实际语言中抽象出来又从实际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科学概念。
词是活的语言中的实际存在单位,是表达理解之后的经验、历史和艺术的单位。
句子是一个完成思想的逻辑对等物。
按语言使用的概念来分类,1、基本概念,2、派生概念,3、混合关系概念,4、关系概念。
14简单纯关系语言、124复杂纯关系语言、13简单混合关系语言、123句法关系用混合性是表达。
语言变化中的三种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第二个即用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来表达词之间的句法关系。
第三个变化趋势是减少次的变体或派生,使词与概念的关系呈现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任何变体,只要与原词过于相近,或没有独特之处,迟早都要消失。
十四、Sapir和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是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
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过程,而是某种语法的一部分,愈发不同,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
十五:Bloomfield语言变体:文学标准体、口语标准体、地方标准体、非标准体、地方土语。
凡是与其他没有语音或语义上的相同之处的形式都叫词素。
十六、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乔姆斯基语言观: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或"语言普遍现象"儿童从有限的话语中学到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
语言能力的差异很小,不像其他能力天赋上表现出来很大的差距。
儿童一开始就做好了学习各种语言的准备。
儿童的智能/大脑里天生具有构成这种适当形式的理论设计能力。
这种初始的设计便是普遍语法研究的课题。
语言学的任务正式解释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从普遍语法过渡到个别语法需要经验的触发语言能力是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十七、第一语言模式时期(50年代——1965):可以按照句法的要求列出有限的规则,只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不生成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转换生成语法要达到理想的目标,满足以下几个规则:具有生成性、要简单、清楚明白、形式化,避免文字,尽量用公式。
要详尽无疑,具有循环性有限状态语法:从左到右的线性描述,不能在英语所有的句子中实现。
短语结构语法:S=NP+VPNP=Det+N十八、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0)转换生成语法力量太大,需要限制,既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也可以生成不正确的句子。
被动的转换规则不能随便运用,提出,名词要受动词限制。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部分、音位部分和语义部分。
十九、生成音位学1968乔姆斯基和莫里斯《英语语音模式》生成音位学认为语言的发音、词的重音都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
生成音位学的规则尽量少借助于读者的智力,做到形式化。
生成音位学的规则不是凭借词或句以外的因素定出来的,而是分析词与句的内在结构而得出来的。
复合词重音在左,复合短语重音在右二十、关于语义问题的争论乔姆斯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
反对者Fillmore"格关系"(施事格、工具格、对象格、结果格)后来增加了很多格,但无法完全解释情态和命题乔姆斯基早期的学生麦克科利(McCawley)拉克夫(Lakoff)罗斯(Ross) 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词汇化二十一、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转换规则权利还是过大,转换部分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
标准路论无法解释隔裂结构许多转换规则必须有极其复杂的限制,否则就会出现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标准理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过程保持语义不变。
短语结构规则:词汇转换部分:名词移动、WH移动,借助空位(empty node)踪迹:表层结构中语音上是零位的心理表达。
一个成分在转换中移动了位置后,原来的所在位置并不等于零,而是留下一个空位或踪迹,占据原有范畴位置。
限制规则:扩充式理论常常生成许多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所以对规则要进行普遍性的限制,或指明使用条件。
省略规则:把格确定之后的结构变成深层结构过滤规则:扩充式标准理论的规则生成能力太强,而且一切规则都是选择性的,可以运用,也可以不运用,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格确定原则:控制理论:逻辑式制约理论:是关于照应词语,准代词和名词的解释所需要的条件的规则,研究这些范畴在句中的所指是什么。
二十一、伦敦语言学派二十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语义理论的提出,区分了两种语言使用情境,也就是区分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使用。
一个词用来产生行动,而不是描写行动,更不是把思想翻译过来。
所以,词有一种自己的力量,是带来变化的工具,是行为和物体的杠杆。
普遍语法范畴中第一类就是"名词实体"。
意义是需要在语境中才能体现的。
二十三、弗斯的语言观和语义学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的韵律分析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语言是做事情的方式,是让别人做事的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是迫使别人行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