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1德克海姆,现代社会学创始人,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

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

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2 弗洛伊德,把任何行为都看成是受一个规范系统所制约的,这些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无时不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规范在于语言规则3 惠特尼,语言的符号性,惯例性,任意性,可变性和不变性索绪尔评价惠特尼,为了强调语言地地道道地是一种制度,惠特尼正确的坚持符号的任意性,这样他把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第二节关于比较语言学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正视法,回顾法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

只审查对比每个时期文献即可。

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

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两大因素。

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造出来的一种形式。

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而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

索绪尔认为,类推一方面有革新的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

第三节语言的特征1878年以后,索绪尔基本上放弃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因为他认为历史语言学的基础不牢,方法主管,应暂时停止,首先明确要研究的对象,使语言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他在三个教程中空前深入的探讨了语言的特征,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

索绪尔对语言的特征做过如下总结:1 语言是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中界限明确的实体。

它独立于个人,个人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它。

语言很像一项社会契约,群体中的全体成员都签字同意履行。

2 语言不像言语,语言可以单独研究,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因素,独立考察语言诸因素。

3 言语是多种多样的,而语言是单义的。

4 语言并不玄妙,所以我们才可以研究它。

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得到群体承认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现实。

为了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性质,索绪尔区分了对语言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语言的因素有两种,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语言特征就属于内部因素,语言的地理分布或方言分裂属于外部因素。

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独到见解还表现在对语言符号的论述上。

一个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不是把物和名结合起来。

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称为符号,把声音形象称为符号施指,把概念称为符号受指。

符号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任意性。

第二特点就是符号施指线性关系。

索绪尔利用线性关系区分了语言符号之间的两种关系,连锁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首先提出要描写语言。

是描写还是规定语言,正是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的分水岭。

规定性语法固然局限很大,可是描写语法也并非最终目的,找出永恒的力量,分析出普遍的规律,才是一门学科真正的目标。

第四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就是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又称静态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1任何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态就够了,演化过程不能说明一个语言符号的现在价值。

2 历时语言现象并不企图改变语言系统。

任何变化或修改都只是影响孤立的成分,并不能影响整个系统。

3 任何语言状态的形成都是偶然的。

4 共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历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

共时现象中,每对形式都是对立而存在的,缺一不可;而历时不然,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表明偶然变化。

共时语言学具有普遍性,但没有强制性,语言内部并不使用什么物理来维持其规则性;历时语言学定律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它假设有一种什么巨大的力量强迫产生了一种结果。

第五节符号学符号可以分为三大类:图象符号,标志符号,真正符号。

这三类符号的施指和受指关系不同,肖像考与本人的相像程度。

标志符号中,施指和受指是因果关系:烟意味着火。

在真正符号中,施指和受指是任意的,惯例性的符号学研究一下几种不同情况:1 直接用于交际的任意性符号。

语言,信号灯,数学符号,路标等2 有几种符号也用于交际,但其形式模棱两可,难以立界。

如身距学,研究各种身体姿势,谈话时的距离等,它们都具有符号性质,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是这类符号的潜在原则是什么很难讲清楚。

3 有些社会习惯不用于交际,其实也传递信息,并且也完全代码化了。

如各种仪式礼节。

第六节索绪尔的影响索绪尔的历史影响有两方面:1 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

明确了语言的本质,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2 索绪尔做了几个主要区分:语言与言语,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第一节结构——功能语言观它们的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可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

布拉格学派观点:1 重视历时语言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共时语言学的首要地位。

共时语言学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

2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万个孤立现象的汇合。

3 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

4 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合适的语言形式”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根据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这一概念,布拉格学派提出标准语言的语体划分原则。

语体是一种独立现象,存在于言语行为之中,不像语言组成成分那样潜在于语言结构中。

对标准语言的语体划分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稳定性。

灵活反应了语言的动态特征,稳定性反应了语言的系统性。

”的观点。

早在30年代,马泰休斯就修改了主语谓语的提法,提出“主位”和“述位主位是已知事实或公认事实,所以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

述位包含了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句子功能前景,就是从功能角度去分析句子,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

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力来表示。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的特点:1 实用性。

这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调查和分析的语言太多,无暇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

2 科学性。

他们要准确记录各种语言,就必须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调查分析方法。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博厄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

博厄斯论述了描写语言学的框架,认为这种描写分三部分:语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

关于语音,博厄斯已经注意到语言的系统性。

那些认为原始语言的音不清楚的人应该知道,不是音本身模糊,而是分析者往往用自己的语言中的音去衡量别的语言中的音,那当然无法识别。

每种语言有自己的语法系统,不能把自己的语言形式强加给其他语言,应该研究它们的特殊形式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取决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注意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

他在《论语言》中讲到,语言与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

但我们不能从语言形式中推导一种文化对客观环境的态度,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

所谓的客观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在社团的语言习惯上。

没有任何两种语言十分相似,可以认为他们表达同样的社会现实。

不同社会的人生活于不同的世界。

沃尔夫1940年在《科学与语言学》中,全面的阐述了他对语言的看法。

首先,他认为语法已经成为人类的背景现象或背景知识。

所谓背景现象就是人们视为当然、意识不到的东西。

背景性的语言系统(语法),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再现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一个人思想活动的大纲和指南,被用来分析自己的种种印象、综合大脑中的一切东西。

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某种语法的一部分。

语法不同,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

“世界上的观察者对于宇宙的同一外貌并不能得到相同的材料,除非他们的语言背景相似或能用某种方法校正。

”可以看到,沃尔夫发展了萨丕尔的观点,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绝对化。

除了词汇外,语言中还有更重要的差别。

两种语言中人的理论系统有根本差别。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对思维、行动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不能说,人的思维和行动受着语言的残酷限制,而不能冲破语言的束缚,只能做语言的囚犯。

霍克特说,语言的差别不在于它们能够表达什么,而在于表达那些东西比较容易。

科学证明,任何语言中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可以被其他语言所理解。

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现在绝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哲学家说,不要过于重视那些概念和语言的框架,不然它会变成一所概念的牢房。

语言对人的思维的限制是存在的,但人类克服这种局限性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如此,萨丕尔和沃尔夫的功绩还是得到了语言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承认。

他们的假说使人们更深刻地感觉到语言与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第四节布龙菲尔德和行为主义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严格地讲,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语言理论,只是在新语法学派和索绪尔的影响下发展了博厄斯的理论。

不同的是,布龙菲尔德受到了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刺激反应过程,第一原则,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反应,第二原则,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

第三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

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公式:S——r……s——R,这里S指外部实际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性反应,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布龙菲尔德学派有严格的调查方法和描写方法:不带个人色彩,准确严谨,不做观察素材以外的任何概括,采用归纳法。

行为主义局限性:1 它把直觉排除在素材之外,这就大大限制了材料范围;2 它使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无法解释人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

3 归纳法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演绎法,在获得足够证据之后,进行合理的演绎和推论是必要的。

4 极端行为主义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根本区别。

在意义问题上,布龙菲尔德表现出行为主义。

认为,要是研究清楚说话人的情境和听话人的反应,那便相当于人类知识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