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金钢管道焊后消应热处理工艺标准

合金钢管道焊后消应热处理工艺标准

合金钢管道焊后消应热处理工艺标准
1、适应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非低温用碳钢、低合金钢及1Cr5Mo钢等钢材的焊缝焊后消应热处理。

2、施工准备
2.1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应为无碱超细玻璃棉,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2.1.1热处理设备为可自动控制温度的固定盘柜式控制柜或手提式控制箱,并应配有自动打点记录仪,加热器采用绳状红外线加热器,热电偶为K型,其连接线为补偿导线。

2.1.2热处理设备应经检查合格,温度指示仪表及热电偶校验准确。

2.1.3挡雨、雪的遮盖物准备齐全。

2.2作业条件
2.2.1热处理前应对焊缝进行确认,确认项目包括:
1)焊接工作已完成;
2)焊缝外观符合质量标准;
3)其他要求的检验项目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书;
4)除铬钼耐热钢以外焊缝的无损检测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书;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热处理→硬度检验→资料整理
3.2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
3.2.1每道焊口对称安装两只热电偶,热电偶安装在靠近焊缝边缘的30mm,管材与热电偶端部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安装采用细铁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管材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点小块保温玻璃布进行隔离。

3.2.2电加热器缠绕宽度为焊缝两侧各100-125mm,一根加热器缠绕多道焊缝时,必须保证热处理部位的相似性,即:同材质、同规格、缠绕的圈数及宽度相
同。

3.2.3加热器安装完毕后用无碱超细玻璃棉进行保温,保温厚度100-125mm,为降低温度梯度,加热器外部100mm范围内应予以保温。

3.3热处理工艺
3.3.1升温温度:300℃以下不控制,300℃以上升温速度为5125/δ.℃/h,且不大于220℃/h(δ为壁厚,单位为mm)。

3.3.2热处理温度见下表:升温期间任意两测温点温差不大于50℃。

3.3.3恒温时间:厚度在25mm以下的非合金钢和16Mn恒温时间为1h,厚度25mm以上为2h,合金钢及1Cr5Mo(或度40mm以下)恒温时间为2h。

3.3.4降温速度为6500 /δ. ℃ /h,且不大于260℃/h,300℃后可自然冷却。

3.4热处理操作
3.4.1 在送电以前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电源是否正确连接,漏电保护器是否灵敏,有无裸露的电源线及接头,加热器瓷环有无损坏,保温是否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

热处理设备和管道接地是否良好等。

3.4.2热处理过程操作者应注意观察温度指示仪表有无异常,如发现温度异常时应停止升温,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处理完毕后才能继续升温。

3.4.3在临近恒温温度约50℃时,应逐步减小电流、电压,使升温速度逐渐减小,平滑过渡至恒温温度。

3.5热处理纪录
3.5.1热处理过程必须采用自动记录,处理完成后由操作者在温度曲线上注
明热处理的管路线号及焊口号,并签上操作者姓名和日期。

3.5.2热处理负责人员负责监督热处理操作,审查热处理结果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

4、热处理注意事项及要点
4.1热处理前必须对管道两段进行封闭。

4.2热电偶端部与管材接触良好,且与加热器隔离。

4.3测温系统每个端子必须紧固。

4.4缠绕加热器时,瓷环间不得露出电阻丝,严禁电阻丝断头与管壁接触。

4.5调节电流、电压时,应平稳、慢速、多次,严禁电参数急速大跨度变化。

4.6操作人员及时做好热处理记录。

5、质量标准
5.1热处理完成后,每种材质、每种管径的热处理焊缝,按20%的比例且至少保证一道焊缝进行硬度试验,硬度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合金总量小于3% HB≤270
2)合金总量为3%- 9% HB≤270
3)合金总量大于10% HB≤270
5.2硬度试验不合格时,对当班次作加倍复检,分析原因后,对不合格焊接接头重新热处理。

6、安全事项
6.1热处理系统中的漏电保护装置正常可靠。

6.2加热器无裸露电阻丝,各活接头绝缘良好。

6.3热处理部位有明显的警示和可靠的隔离措施。

6.4热处理设备接零接地良好,热处理管道接地良好。

7、质量记录
管道焊缝热处理质量检查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