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服务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篇1:餐饮服务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1、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2、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3、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4、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5、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6、不得随便处理废弃食用油脂。

餐饮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处置情况登记表
单位名称:
记录人:
2014年
月份
废弃物名称
回收单位营业执照名称或个体户名称回收单位具体
联系人及手机号码
产生数量
废弃物去向
回收单位是否经过相关部门
许可或备案
记录情况
回收单位设施情况
厨房废油(俗称老油)
每日产生( )Kg( )
回收单位是否出具
收据凭证( )
存放老油容器是否有标识( )
下水道
泔水油
每日产生( )Kg( )
回收单位是否出具
收据凭证( )
回收单位有否配备
密闭式收集容器和车辆( )
厨房废物(剩菜剩饭、下脚料)
每日产生( )Kg( )
回收单位是否出具
收据凭证( )
回收单位是否实行密闭式收集和运输( )
回收单位是否将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喂养畜禽( )
注:1、填写项目中是打( ),否打( );2、废弃物去向是指回收单位经简单处理产品销往对象。

篇2: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制度
为维护我县市容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百姓健康,促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对问题食品后处理工作。

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置管理制度
一、各餐饮单位食堂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

二、各餐饮单位必须按要求与城管局签订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协议。

三、餐饮单位严禁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厕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四、餐厨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处理。

食品原料粗加工产生的
垃圾(菜叶、根须、动物内脏、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处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盖子,泔水类垃圾(食物残渣、饭、菜、汤水、锅底、留样处理物等)按规定倒入专用泔水桶,由城管局统一回收处理。

回收给养殖户。

五、餐厨废弃物处置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完整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章问题后食品处理制度
一、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处理工作,应当边报告、边调查、边处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危害后果。

遵循预防为主、依法科学、迅速正确、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制定调查工作方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事故单位概况;导致事故的食品名称、来源、数量、流向;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事故造成的健康损害、死亡情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检测、诊断和鉴定结果;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参与事故调查的主要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四、对出现问题的食品,追根溯源,集中查封扣押,集中处置。

篇3: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密相关的。

对于日常用品而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室或销毁。

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重复或再使用。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一、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
到其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
在设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
面的危害?
二、清除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

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

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
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三、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

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一)锐器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

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
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

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以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二)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三)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
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

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烧炉。

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

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

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子。

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

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见第14章)保持适当接触时间。

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官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