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治国的案例范文

依法治国的案例范文

篇一:《依法治国案例》镜头一公诉机关指控,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患病婴幼儿的检查和医疗救治,众多奶制品企业和奶农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9年1月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7411万元。

中国法律规定,被告人如不服一审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出上诉。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镜头二2010年5月2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二审公开宣判,依法驳回文强、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涛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

4月14日下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余四名同案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八年至二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文强曾是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镜头三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法院对赖昌星一审判决,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以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认定,从1995年12月至1999年5月,赖昌星犯罪集团走私香烟、汽车、成品油、等普通货物案值人民币273.95亿元,偷逃应缴税额139.99亿元,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共计3912.89万元。

(执法必严)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方面内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篇二:《关于依法治国的案例》关于依法治国的案例?2010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去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已侦结提起公诉26684件33953人,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和10.1%。

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境内外追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

补充3月29日,由湖南省娄底市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罗劲松贪污案,经娄底市中级法院审理后依法改判。

被告人罗劲松由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追缴非法所得二万元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其所退赃款七万元上交国库。

被告人罗劲松原系娄底市马鞍山煤矿劳资科长,矿改制办人员。

2002年下半年,马鞍山煤矿决定为曾经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开除的煤矿职工刘某、曾某、梁某等4人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由他们补交全部拖欠的养老金。

被告人罗劲松分别收到上述4人交款共33818元后,到娄底市社会保险处办好了补缴养老金手续,却没有将保险处开出的养老金收款收据交给刘某等人。

事后,罗劲松却私自将该收款收据在煤矿财务报销,非法占有了这笔款项。

重庆文强国家官员贪污腐败的例子重庆文强,在位期间培植亲信,充当黑社会势力保护伞,收受巨额贿赂,生活腐化等。

已执行死刑刚刚落马的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位期间生活腐化,收受巨额贿赂等。

已被双开,等待审判。

关于贪污腐败的案例北京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三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展期一个月。

本次展览以图片为主,展示近年来北京反贪污腐败成果。

在“北京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的展厅内,一位小伙子站在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原行长霍海音的展板前惊讶地说道“一个人拥有24辆车、15套房,他一定疯了。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霍海音在1991年至1997年短短的6年间,侵吞公款共计人民币7000万元;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10.56亿元,全部用于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据介绍,作为信用社主任,霍海音集资金决策权、贷款发放权于一身。

6年间,他多次为他人出具金融票证,多次采取支付高额利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手段,非法拆借、发放贷款,案发时已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依法治国的案例}.据了解,在被司法机关扣留冻结的款物清单里,有各种牌号的汽车24辆;北京市产权的房屋15套,散见全国各地的数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多家企业的股权以及资金形式的权益。

2003年9月,霍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发放贷款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篇三:《关于“依法治国”主题教学案例》关于“依法治国”主题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依法治国的案例}.篇四:《依法治国教学案例及反思》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依法治国》教学案例及反思叶小建一、案例背景在我校推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要求使用“教”“学”案,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是所有课堂的本质。

再者,新课程实施以来,尽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做了很大调整,但仍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如果完全采用讲授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开阔思路,加深认识,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会思想品德课的活力。

二、案例描述环节一、导入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呢 ? 学生自由发言。

师和谐、美好的社会中需要什么作保障 ?生制度、规则、道德、法律、纪律师对,那么在所有这些行为规范当中最权威的是什么呢?生法律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环节二、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的案例}.教师列出提纲让学生读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依据依法治国的客体依法治国的目的依法治国的地位问题不难,学生通过讨论都能得出结论。

环节三、依法治国的意义给学生展示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民自治纳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

十多年来,村民自治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材料二2009年7月5日晚在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严重暴力事件中,造成上百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被毁车辆达260部;全市共有 220多处纵火点,总过火面积达到56850平方米。

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疆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尽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见解生1: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生2法律能促进社会向法制社会方向发展。

师说的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结合课本进行概括呢。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总结归纳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环节四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认领”一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组成有法可依组、有法必依组、执法必严组、违法必究组展开讨论。

1、有法可依组(1)说出所了解的我国已经颁布的法律名称及其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2)讨论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并派代表上台画出我国法律体系示意图。

2、有法必依组(1)我国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钓鱼执法”、“酒驾惨案”案例讨论如果国家机关不依法行政、公民个人不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的后果。

3、执法必严组(1)结合教科书第86中的阅读资料“公正的测量”,谈谈对“执法必严”的“严”的理解。

(2)在执法的过程中怎样才是“严”。

(举例说明)4、违法必究组{依法治国的案例}.(1)结合课本P87《一个死囚的绝笔》谈谈对违法必究的认识。

(2)学生搜集违法犯罪案例,说明每个人只要违反了法律法规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依次回答各自问题。

以下为经整理的各组答案。

有法可依组学生《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刑法》《宪法》有法必依组学生我国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规定公民义务,规定人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做,就像我们的班规制度一样;如果国家机关不依法行政会导致人们对政府的失去信任,公民不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会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自己也将受法律制裁。

{依法治国的案例}.执法必严组学生“严”就是要公平公正,对任何人都一样,不讲人情讲法律;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就要以法律为标准,对所有人都一个标准,依法执法。

违法必究组学生违法必究就是不管是谁,不论其功劳、地位、财富,只要违法犯罪都要受法律制裁,并且制裁的尺度一样;我们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违法犯罪被判处死刑,就是违法必究的具体体现,也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之后教师简要点评并评价各组表现。

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确实非常好,有自己的见解。

环节五法治论坛案例2009年6月20日开始,“打黑除恶”风暴在重庆拉开,至9月,1500多名涉黑犯罪嫌疑人被缉拿归案,14个黑恶势力团伙被打掉。

陈明亮、黎强等67名黑恶团伙首领和骨干先后被捕,另有50多名涉黑官员入狱,其中包括重庆黑恶势力“保护伞”,原重庆司法局长文强被捕。

2009年10月12日,重庆人民法院依法对其中的涉案人员进行审理。

讨论(1)重庆“打黑除恶”行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2)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第一问中学生的回答仅限于本课知识,不能联系以前所学。

第二问相对要容易点。

生1法律保护人民的利益和安全;生2依法治国;生3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师在初二我们也学习了有关法律的知识,此案例和初二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呢?请大家回顾一下法律的三个特征。

学生对初二学习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很多都忘记了。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回归课本,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归纳回答(1)①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体现了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③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违法必究)⑤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

(2)我们要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践行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