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廖琦
红旗岭农场小学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恰当地引入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一、导课幽默——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案例1]《倒数的认识》
师:自然教师姓什么?
生:姓吴。
师:转眼间旋转成“吞”字。
师:哎哟!吴老师被“吞”掉了。
学生哄堂大笑。
出示:吴——吞。
两个字同时闪动“天”字,再同时闪动“口”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文字的构成规律,你们能再写出几组吗?
生:土——干,上——下,甲——由……
师:语文中的方案在这样的构成规律。
数学中的数也有这样的构成规律吗?如果有,请大胆写在黑板上。
开始只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74——4
7,接着学生们一拥而上……
师:你们根据每组数的构成规律,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生:换位数,相反数,互为倒数……
[案例2]《长方体的认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怎么欢迎呢?表示一下!
学生不约而同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很响亮。
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怎么我的掌声就是不响呢?(作一只手鼓掌的动作)
生:(笑)一个巴掌拍不响!
师:那我用两只手,怎么还不响呢(作两只手的手掌相互垂直碰撞状)?
生:您两只手交叉了,这是拍不响的。
(板书:交叉)
师:那怎样拍才响呢?
生:要把两只手对着拍。
师:(拍了一下)呀!真的很响亮!这两只手对着,它又是一种什么位置呢?
生: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对!这叫相对的位置关系。
(板书:相对)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并把学习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
以上两个导入片断,教师跳出数学教数学,都别出心裁地创设出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使上课伊始学生就被子学习内容吸引。
案例1,教师联系“吴”姓,把语文中的构字规律与数学中数的构成规律进行“联姻”,实现了学科间巧妙有趣的整合;案例2,教师利用唾手可得的“鼓掌”来创设幽默情境,提示“交叉”“相对”等位置关系。
这样学生在轻忪愉悦的氛围中,摆脱了厌学的情绪,减轻了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突破,学生迅速进入了欲罢不能的“我要学”的境界。
二、对话幽默——预约走向生成的“催化剂”
[案例3]《用字母表示数》(乘号在代数式中的表示方法)
师:当我们遇到非常的两个事物时,总是要想办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例如X和×,谁能把区分它们的办法告诉大家?
生1:一般情况下,X在运算符号前或后,而×在数字或字母的中间。
生2:X上有小弯或小横,而×就是两条斜线的线段。
生3: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把X写得稍微大一些,×写得稍微小一些。
师:刚才大家想出许多不错主意。
有一个人发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他整日想啊想,不停地进行试验,把×写得小一些,写得再小一些……(师边说边写)最后把“×”写成了“·”(学生笑)。
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发明非常有价值,于是他向世界数学家大会写了封信,要求要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
同学们想象一下,他的要求能得到批准吗?
生:不能!因为容易与小数点混淆。
师:同学们和世界数学家大会相得完全一样。
真了不起!是的,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用科学的态度。
但这个人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想办法。
他心想:“·”容易和小数点混淆,那就干脆不要了,把4×X写成4X,X×A写成XA。
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想法,请求世界数学家大会批准自己的请求。
同学们,这一次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生:我认为还不能,因为这次虽然不会和小数点混淆了,但由于两个数中间的计算符号没有了,同样会引起混乱。
师:同学们真会脑筋。
不人云亦云,遇到事情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这非常难能可贵。
的确如同学
们想的那样,这一次他的愿望又没有实现。
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会放弃吗?
生:不会!
师:这个和真的很执著,他没有放弃。
心想:符号不写了会引起混乱,如果我要前面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当数和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的时候“×”才可以写成“·”或直接省略不写,这样就不会引起麻烦了。
于是他又满怀信心地给世界数学家大会写了第三封信,再次请求世界数学家大会推广他的想法。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生1:我认为能实现。
因为这一次他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样就不会引起混淆。
]
生2:我也认为实现。
因为这个想法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的确,从那以后,在数学界就多了一条新规则。
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真诚对话、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本案例,教师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入手,把课堂“动态生成”“牢牢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智慧幽默的对话基础上。
”比如给世界数学家大会三次写信,师生三次循序渐进、平等协商的对话方式入手,教师均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呵护学生的独特思维,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猜想、有赞赏、有惊奇、有笑声、有疑问、有想象……
变传统的“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由传统的“教案演绎”走向“互动生成”。
幽默的对话,无疑为学生创新为花的点燃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使数学课堂变得格外精彩,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纠错幽默——架起人文关怀的“心灵桥”
[案例4]农夫钓鱼的故事
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您今天钓到了几条鱼?”我钓到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答案:0条。
)
以上是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6、8、9这些数学总写得不规范时,给学生讲的一段小幽默。
打那以后,学生写出的6字再也不会无头,9字也不会无尾,8字也不会剩半截了。
[案例5]“教室里飞进了一只虫!”
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发现个别同学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于是灵机一动,说:“我们的教室里飞进了一只虫!”学生一陈悚然,唯恐虫子小憩到自己身上。
教师笑道:“那‘瞌睡虫’早已无影无踪了。
”学生会一意笑……
[案例6]夸张的效应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三角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许多学生对以上类型的判断题总认为是“对”的讲解了许多回,但收效甚微。
一天,再次讲评这两道题时,我在黑板上夸张
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
了上述两题是“错误”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
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
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
以上三个案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时,教师没
有批评、没有批责,而是以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机智的幽默
来“化干弋为玉帛,”从而使学生在发自内心的笑声中,思想受到启
迪、心灵彼此接纳,进而实现了“传之以心,受之以意。
”这难道不
是幽默艺术带来的回报吗?
四、题型幽默——奏响多彩数学的“七色音”
[案例7]“小马虎”的日记
(《量的计量》总复习中的一道改错题。
)
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瞪眼一看钟,
快8米了。
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
牛奶入入书包。
啊哟,书包一下子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我拿
不动了。
妈妈,快救救我吧!
我们要善于用数学题型、题材所蕴含的独特幽默魅力去感染学
生,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心灵放松,进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从
而使用权学生既探求了知识,又享受了知识。
案例7,让学生在修改“小马虎”的日记中,领略了数学的妙趣横生。
实践表明,幽默的数学题型能使用权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幽默如一脉新鲜的血液,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微生机。
但幽默不是故弄玄虚的滑稽逗乐,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轻薄取宠,幽默是智慧的自然流露。
我们在运用幽默时,应遵循审时度势、适可而止的原则,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