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有效应对策略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现象。

语用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而是说话人用词不当或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的意图所致。

更多的语用失误则是由于谈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禁忌、价值观念等造成的。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语用失误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
一、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

人进行言语交往时都要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交际双方的交流就是依赖于两种文化背景的人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往。

当编码与解码不在同一语言文化模式下进行,这种跨文化交际就会形成不同形式的语用失误。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因未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

在这里,我们不用“错误”,而是采用“失误”这一说法,这是因为,语言失误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所引起的,它不是因语法结构出现错误而导致的词不达意。

语用失误是说话人采取的说话方式不合时宜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

根据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ommas的观点,可以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

它们均是跨文化语用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顾名思义,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它们之间的影响所引起的,很多情况下,这种失误也应归因于母语对第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干扰。

而社交语言失误是由不同语言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差异或者社交文化习惯引起的,这就是说,当说话者对对方缺乏文化了解,情急之下,运用母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会话就会形成语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1.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
(1)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不懂得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把母语的语言习惯运用到目的语中,而造成表达的不准确,例如:
a:thank you very much.
b:never mind.
在上述的对话中,b用“never mind”来表达不用谢的意思是不对的,当我们对对方道歉时表示不介意时才会用“never mind”。

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以“you are welcome”或者“my pleasure”等来进行回答。

因此,b回答方式就是典型的语用失误。

a: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b:excuse me. i’ll go to visit my grandma.
a邀请b去打篮球,如果b不接受的话,应该用“sorry”,而不
是“excuse me”。

我们知道,在英语交际中,“excuse me”一般情况下用于打断别人说话、和陌生人谈话等场合中。

b回答方式导致了语用失误。

(2)社交语言失误
大多数的社交语言失误,都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不了解对方的背景、价值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不准确。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社交语言失误体现出了我们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欠缺。

a.问候语
中国人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和熟人打招呼,比如:“你吃了吗?”但是,英美人可能就不会单纯地认为这是在问候,他们会以为,你在打算邀请他们一起吃饭。

英美人一般都用“早上好,你好,你最近好吗?”等作为问候语。

b.寒暄
中国人在和人寒暄问候时经常会说:“你多大年龄了,结婚了没有,你要去哪?”等等,但是这些话对英美人来说,会冒犯他们的隐私。

英美人一般都用讨论天气等方式表示寒暄。

c.对赞赏的态度
对赞赏的态度,中国人和外国人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赞赏,通常采取谦和的态度,常常通过否定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谦虚和谨慎。

而外国人对待别人的赞赏,常常会表示感谢。

如:
例1.a:your football looks very cool!
b:no, it is very cheap.
例2.a:you look so beautiful today!
b:thank you.
例1的这种回答方式会让外国人感到很尴尬,他会觉得你的回答很虚伪,他不会认为是你自谦的一种方式。

从例1和例2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2.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1)生存地理环境的不同
语言的产生和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居住在沿海国家的人们常常喜欢凭借航海去感受和认识世界,也因此增强了与外界的交流。

人们的眼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逐渐加强。

因而民族性格往往呈外向型,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勇于开拓进取。

相比之下,居住在内陆地区的民族,由于历史上交通工具发展缓慢,这些民族长期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之中,缺少与其他文化和经济的沟通。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民族的思维方式往往趋向于内向保守,在思维观念上则重农牧业而轻工商业,有较强的民族团体意识但竞争意识薄弱。

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大陆型农业国,汉语中很多的词语都源自于农谚,比如:拔苗助长;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好种没好法,结果也白搭,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的智慧的结晶。

(2)社交礼节和民俗习惯的不同
中国人常以谦虚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英美人的语言一向真诚自信。

例如:当受到赞赏和表扬时,中国人往往会谦虚的否定对方的夸赞,而英美人则会在表示感谢之后欣然接受他人的赞许。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由民俗习惯引起的文化差异冲突也是常见的。

例如:中国人在平日交谈中可以直言不讳地谈及自己的工资、婚姻等话题,但是在英美国家,人们就会认为这些问题触犯了他们的隐私。

所以,在对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时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才能够确保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对话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有效应对策略
1.传授语用知识
当今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对第二语言语法知识的讲解,很少向学生传授所学第二语言的语用知识。

教师在语法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穿插些语用知识的介绍,比如: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等等。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种语法形式可能会涵盖多种交际解释。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文化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造成双方的尴尬时有发生,这都是因为我们忽视对文化差异的关注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文化差异和文化
对比的研究及学习是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有效策略。

2.创造语言环境,深化文化教学
随着语言学界对交际法深入地研究,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形成了共识: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不能等同于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的导入,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外语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尽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创造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多多开展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开展交际活动的种类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多给学生放一些外国电影、组织外语辩论会,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请外籍专家开设讲座以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这是了解他所在国家的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不仅会改变以前对学习英语枯燥无味的印象,更会从中找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感性认识与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语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多由第二语言使用者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异了解得不够深入。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目的语文化差异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减少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因此,外语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充分重视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不仅教会学生语言知识,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第二语
言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 forthcoming,1983.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刘艳秋.语用失误的起因与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6):152-155.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