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一、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草本植物: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二、给植物分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让我们制定标准,给植物分类。

根据植物叶子形状分为针叶树、阔叶树;根据生长环境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根据与人的关系分为栽培植物、野生植物;根据落叶情况分为落叶树、常绿树;根据茎的样子分为直立生长的植物、攀爬生长的植物,还有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高大的植物、矮小的植物;根据用途分为木材、花卉、蔬菜————。

第二课 ;植物博览会一、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的方法、步骤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计划,明确活动的任务,包括布展的主题、内容、方法、特色等。

2、选出组长,分工到人,明确任务。

3、搜集足够多的植物实物、图片、标本、文字和多媒体资料等,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4、将资料布置成专题展台。

5、写出解说词并邀请家长或其他同学前来参观。

第三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一、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用卵繁殖后代,如果某种动物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它就是鸟类动物。

鸭嘴兽、蝙蝠不是鸟,是哺乳动物。

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二、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一、脊椎动物: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动物、鸟类动物、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鱼类动物。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二:哺乳类动物:体表有毛,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两栖类动物: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鸟类: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3 部分,具有3 对足,两对翅。

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哪些动物叫鱼不是鱼?墨鱼(软体动物 )、娃娃鱼(两栖动物)、鲸鱼(哺乳动物)、鳄鱼、甲鱼(爬行动物)第五课细菌和病毒一、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繁殖速度惊人,二倍分裂。

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二、病毒的特点: 1、体积比细菌更小 2、形状各种各样 3、病毒无法自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细菌可以自己进行繁殖,但是病毒却不能,病毒需要进入细胞中,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什么?答:经常洗澡,勤换衣服,不与宠物一同睡觉,睡前不再吃糖果,按时刷牙,不吃不洁净、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定期注射疫苗;同时要经常锻炼,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心情愉快,遇到困难时争取大家的帮助,积极向上,保证身心健康。

四、制作酸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器具的消毒、牛奶的高温灭菌、所加入的酸奶的新鲜、适宜的环境温度。

温暖的环境(春、夏季在30℃左右,秋冬季则需要更高一些)比过冷或过热的环境更有利于酸奶的生成。

五、什么是巴斯德消毒法?19 世纪中期,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温度在62℃时加热30 分钟,可以杀灭物质中不耐高温的细菌等生物。

为了纪念这位生物学家,人们把这种消毒方法称为巴斯德消毒法。

六、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有哪些?1、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化肥。

2、制醋时需要醋酸杆菌。

3、制味精时需要棒状杆菌。

4、制沼气需要甲烷细菌5 、造纸、制革、炼糖以及浸剥纤维都要细菌。

6、人类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

7、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尸体。

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

一、可以食用的真菌有哪些?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竹荪二、食物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三、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食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可以治疗疾病。

四、食品如何保鲜?可以把食品制成罐头,可以晒干,可以冷冻。

可以制成真空食品,可以用保鲜膜。

第七课宝贵的生物资源一、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

真菌、细菌、病毒我们又把他们叫做微生物。

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由于人类的影响,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珍稀特种正濒临灭绝。

第八课生活中的能量一、机械能当我们玩橡皮筋动力飞机时,我们用力拨动螺旋桨,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就被绕紧,这样橡皮筋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当它放松时,将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形式的能量是一种机械能。

你乘坐的汽车、往前跳跃的青蛙,甚至你听到的声音都具有机械能,机械能是指与物体的运动和位置高度、形变相关的能,机械能可以表现为动能,也可以表现为势能。

二、认识各种能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三、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据统计, 10-13 岁的儿童每天约消耗 9623 千焦的能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人每天约需要10032 千焦的能量;食物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动物,最终来自植物。

第九课植物与能量。

一、 300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大桶装上烘干的不含水分的土壤100克,在土壤里种了一棵 2.5 千克的小柳树。

在这以后,只往土中浇雨水(雨水中不含任何养料),不上肥料, 5 年以后,柳树长大了,体重比刚种下时增加了82 千克。

他把桶里的土壤烘干了再称,重量减轻了0.1千克。

实验说明了植物体内的能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从土壤中来的。

绝大部分是由绿叶制造的。

植物绿叶中的叶绿素在阳光的照耀下,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根输送来的水合成淀粉,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三、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

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怎样证明淀粉中贮藏着能量呢?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燃烧,因为燃烧可以使淀粉放出能量(光和热)。

五、假如自然界没有了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没有了绿色植物就没有了光合作用,没有了光合作用就生不成淀粉和氧气,没有了淀粉和氧气,我们的生命活动将无法进行。

六、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是:首先人和动物离不开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其次是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第十课动物和能量一、动物维持自身的活动也需要能量。

动物是通过捕食来获取能量的。

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成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所有食物的来源。

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些生物就是消费者。

只吃植物的消费者称为食草动物,如毛虫,牛、马、兔。

只吃动物的消费者称为食肉动物,如狮子、蜘蛛、蛇、老虎等,既吃植物又吃动物的消费者称为杂食动物,如乌鸦,狗,猪等。

二、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

许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三、食物链是指生物为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所发生的一系列关系。

食物链的第一种生物总是生产者,第二种生物是以生产者为食物的消费者,称为初级消费者,接下来是次级消费者,它是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物的,鹰是次级消费者。

四、通常情况下,一个食物链至少有三个环节,既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如谷子——麻雀——鹰,有的食物链可多至五六个环节,有的食物链也不一定从植物开始,如腐殖质——蜗牛——麝鼩——黄鼠狼,食物链的最后环节不一定是纯粹的食肉动物,可以是一种杂食动物,如花——蜜蜂——熊。

五、当阳光进入生态系统后,能量便沿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逐级单项地流动,最终以热的形式消化,不能再循环。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上意义十分重要。

食物链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核心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经过一定时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稳定态而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只要食物链或网中任何一个顺序或层次发生变化,链或网就可能失去稳定,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

第十一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一、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

任何形式的能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

二、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烤箱把电能转化成热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灯输入的是电能,输出是的光能,电热水器,输入的是电能,输出的是热能,风力发电机输入风能输出电能,自行车输入人力能,输出机械能。

三、生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统称为生物质能,人用力蹬自行车输入的就是生物质能,为了简便也可以称为人力能。

很多能量转化装置,输出的都不是一种能量,如电视机输出的主要是声能、光能、其次还有热能。

四、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小鼓敲击得更快,声音更大?要让小鼓敲击得更快,就要增大风车轴转动的速度。

风车轴转动的速度与风力和风车的结构有关,增大风力,增加风车的叶片的数量、倾斜的角度等,都可以提高风车轴的转速。

要使小鼓发出的声音更大,一是让橡皮筋缠绕得紧一些,这样可以使鼓槌敲击的力量大一些,二是改变鼓的结构和鼓皮的材质。

五、电是怎样产生和利用的?流水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

第十二课电铃响丁当一、电磁铁:将漆包线缠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就是电磁铁。

二、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三、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电流越强,磁性越强;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四、电磁铁的用途:利用电磁铁可以制作电磁起重机。

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是电磁铁。

五、制作电磁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作为电磁铁的铁芯的钉子一定要预先用火烧过,否则制成的电磁铁在切断电流之后依然具有磁性。

2、将漆包线按照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钉子上,成为线圈,线圈两端各预留导线5 厘米—— 10 厘米,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