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锡伯瓜尔佳氏研究(开开原锡伯瓜尔佳氏研究开原锡伯研究团队开原瓜尔佳氏,汉姓关。
开原关姓,主要是锡伯族、满族和汉族。
开原锡伯族瓜尔佳氏人数,位居锡伯族各姓人数之首。
开原锡伯族瓜尔佳氏的文化与习俗,接近于满族瓜尔佳氏,他们都崇信汉族的关帝,因而锡伯村屯中大都建有关帝庙。
一、瓜尔佳氏原居地——源瓜尔佳氏是开原锡伯族中的名门望族,与其他地区锡伯瓜尔佳氏一道构成是锡伯八大姓之首。
锡伯瓜尔佳氏为后金的统一、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瓜尔佳氏的由来瓜尔佳氏最早居瓜尔佳城,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原生长在松阿里乌拉达林苏完沃野阿拉哈哈达(原生长在松花江流域双阳县境内阿拉哈山下的苏完女真部落)世居,因此为苏完人氏。
”后以地为氏,这也是锡伯族先世冠用姓氏的一种常见方式。
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瓜尔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苏完、叶赫、讷殷、哈达、乌拉、安褚拉库、蜚悠城、瓦尔喀、嘉木湖、尼马察、辉发、长白山等地方。
”正如满族佟佳氏世居佟佳江,以地为姓一样,其他满族氏族如索绰络氏、钮祜禄氏、马佳氏等诸多姓氏皆是以地为氏的。
瓜尔佳氏的前身瓜尔佳氏是东北地区的古老姓氏。
据《金史·国语解》已载:金代有姓古里甲的,生活在吉黑两省松花江中下游一带,清朝乾隆皇帝斋敕修的《满洲原流考》中认为,古里甲即瓜尔佳。
瓜尔佳氏前身为金代古里甲氏,尤以黑龙江省依兰县古里甲氏最为著名。
瓜尔佳氏的郡望中国文化中,大姓巨族极重郡望,关尔佳氏郡望在苏完,即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
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瓜尔佳氏为满族著姓,而居苏完者尤著。
”满族和锡伯族姓氏中,谈及瓜尔佳氏,则言必称苏完。
所以明清两代生活在松花江下游、依兰县一带的锡伯人,是金代古里甲氏的后裔。
金代古里甲氏的郡望为依兰,明代瓜尔佳氏的郡望在苏完。
苏完瓜尔佳氏苏完瓜尔佳氏,既是吉林省双阳县境内的瓜尔佳氏,也是从黑龙江省依兰迁来的古里甲后人,这反映了锡伯人南迁的事实。
谱书上注明“自肇世之祖”,住苏完部落,关尔佳城,后以功赐姓,为“苏完瓜尔佳氏”,也很有意义。
自从立下军功,得到赐姓,就成了著姓,留居此地或迁出此地的人一般都称自己为苏完瓜尔佳氏了。
苏完瓜尔佳氏始祖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苏完人氏,其一父生三子,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
后兄弟三人因争雕翎忿气离居。
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齐迁西僰(伯)地方,以后成为席北、卦尔察祖;珠察由瓦尔喀再迁西尔希昂阿济尔渡口(或日迁明朝的喜乐温卫),复归苏完。
珠察生一子,名曰素尔达(约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左右),被定位瓜尔佳氏关姓始祖。
素尔达生七子:长子迁瓦兰;二子迁古里;三子旺扎达迁乌拉,后复归苏完;四子迁锡伯;五子迁尼堪;六子旺顺达;七子旺沙鲁仍住苏完。
”二、瓜尔佳氏徙居地——流锡伯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锡伯瓜尔佳氏也是一个迁徙的氏族。
开原既是锡伯族南迁的目的地,也是西迁的出发地,今天仍是锡伯瓜尔佳氏的重要聚居地。
苏完瓜尔佳氏始祖苏完瓜尔佳氏的始祖,名叫珠察。
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苏完人氏,其一父生三子,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
后兄弟三人因争雕翎忿气离居。
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齐迁西僰(伯)地方,以后成为席北、卦尔察祖;珠察由瓦尔喀再迁西尔希昂阿济尔渡口(或日迁明朝的喜乐温卫),复归苏完。
珠察生一子,名曰素尔达(约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左右),被定位瓜尔佳氏关姓始祖。
素尔达生七子:长子迁瓦兰;二子迁古里;三子旺扎达迁乌拉,后复归苏完;四子迁锡伯;五子迁尼堪;六子旺顺达;七子旺沙鲁仍住苏完。
”瓜尔佳氏兄弟三人之珠察生素尔达,素尔达为瓜尔佳氏关姓始祖,第四子迁锡伯,为锡伯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初始之迁《佛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家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其氏族源流和迁徙的记述上达到清晰完整的程度。
瓜尔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
由于其氏族甚繁,散处于苏完、叶赫、长白山等地方。
其原谱书也写“居长白之麓,苏完部落”。
也有写“居于长白山七道沟或五道沟”的等等。
因此,瓜尔佳氏《谱书》将其先祖居住地定为长白山。
现经其族人和专家学者考证,确认瓜尔佳氏的先人们的迁徙路线,即建州女真人的迁徙路线,也就是从松花江下游与牡丹江的汇合处,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自其肇祖素尔达迁居于长白山西部苏完地方瓜尔佳城,后以功赐姓,为苏完瓜尔佳氏,编入镶黄旗。
瓜尔佳氏明末之迁明朝万历年间,苏完瓜尔佳索尔果(素尔达五世孙)任苏完部长时,率10子及族人500户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归附努尔哈赤。
苏完瓜尔佳氏随军迁移到佛阿拉,又随努尔哈赤迁到赫图阿拉。
天命四年之迁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征席北,锡伯瓜尔佳氏被迁至建州、开原等明长城边外,纳入佛满洲。
《吉林通志》卷28载:“天命四年(1619),征服科尔沁,遂统定之……曰锡伯、瓜尔察,则国初归服之遗也。
”这是后金对明朝大举反攻的一年,萨尔浒之战、开原之战、铁岭之战、叶赫之战、科尔沁之战都发生在这一年,努尔哈赤也没忘征讨锡伯、卦尔察。
迁居盛京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已成佛满洲的锡伯瓜尔佳氏又随军迁居沈阳驻地。
如此沈阳城北达子营,就聚居了许多锡伯瓜尔佳氏。
主动迁来建州随着努尔赤势力的强大,邻近尚未被征服的部落,包括锡伯部里也有些人望风归附,携眷投诚,并受到后金的礼遇。
据《东洋文库丛刊》第十二《满文老档Ⅲ》第101页载:“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五月,席北国巴达纳,以离父祖故乡之地,率男三十人来归之功,升任备御之官。
巴达纳死后,以其弟侯娄后农继备御职。
凡自席北偕来者不征其公课,子子孙孙代代爱养之。
”吴元丰摘译天命朝《满文老档》记载:“诺木图佐木图佐领下胡岱、巴珠、格卜库,自锡伯地方携妻子来投有功,子子孙孙,著免正赋;如因过失而获死罪,则宥之;如获罚财之罪,则免之。
将胡岱、巴珠此功,载于诺木图之敕书”。
天聪二年之迁天聪二年(1628)二月皇太极“进击席伯图”。
《新清史本纪》载:“二年……丁丑,进兵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诸处,克之,获人畜无算。
”席伯图等地的锡伯人被掳,编入佛满洲。
同年八月“驰击席伯图”。
《清太宗实录》卷四载:“天聪二年八月丁丑黎明,驰击希尔哈、席伯图、英汤图诸处,俱克之。
翌日,遣精骑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抗拒者杀之,其降者编为户口。
”又一次攻克席伯图,将所俘锡伯人编入佛满洲的八旗兵营。
天聪八年正月之迁天聪八年正月“往取席伯图”。
《清史稿》载:“天聪……八年正月,上以察哈尔林丹汗西遁,其部众流散锡尔哈、席伯图,命康喀勒与岱青塔布囊等率蒙古及诸部驻牧兵,往取以归”;“八年……察哈尔部人有散入席尔哈、席伯图者,上命席特库与蒙古布哈塔布囊等逐捕,斩七十馀级,得其户口、牲畜”。
《清太宗实录》记载:“布哈塔布囊、镶白旗席特库、镶蓝旗席特库、戴青塔布囊、卫徵等往略蒙古希尔哈、席伯图地方,斩七十三人,获其妇女六口,马四十四,驼十二,并获闲散户口琐诺木以下男子九十人,妇女十八人,马二、牛一以还,即以所获赏出征将士。
”天聪八年三月之迁天聪八年三月“往略席伯图”。
《清太宗实录》记载:“天聪八年(1634)三月丙子,巴思翰、康喀尔、松盖、得尔格往略蒙古希尔哈、席伯图地方,获马四十一匹,妇女幼丁二百一十七口以还……上令,即以所获,赏出征将士有差。
”女真社会的许多贵族家庭都有家奴,与后来皇帝赏赐的“与披甲人为奴”情形相似。
迁居北京顺治元年(1644)福临率领盛京八旗兵丁及家属进驻北京,世人谓之“从龙人关”。
镶黄旗、正黄旗瓜尔佳氏的军人及家属随军驻在安定门和德胜门。
小结:从其家族的源流上看,瓜尔佳氏的发展,基本反映了建州女真人的流向与发展。
从黑龙江依兰县迁徙到吉林省的双阳县,是被客观形势逼迫不得不迁移。
从吉林双阳迁移到建州,并随努尔哈赤征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统一诸部的史实。
从建州当时的驻地迁到辽沈又反映了努尔哈赤的军事力量的扩大与发展。
之后,又随顺治皇帝进驻北京,反映了八旗军事力量的胜利,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大发展。
三、瓜尔佳氏祖居地——渊薮开原,是锡伯族多次南迁的目的地,历来都是锡伯族聚居之渊薮,渐渐成了锡伯族的重要祖居地之一。
特别的开原锡伯族是一个典型的迁徙民族,锡伯瓜尔佳氏正是其中的一个不断迁徙的家族。
锡伯瓜尔佳氏的迁徙历史,也是锡伯人的迁徙历史,同时也反映了明清时期斗争重心的转移历程。
从黑龙江依兰县迁徙到吉林省的双阳县,是被客观形势逼迫不得不迁移。
从吉林双阳迁移到建州,并随努尔哈赤征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统一诸部的史实。
从建州当时的驻地迁到辽沈又反映了努尔哈赤的军事力量的扩大与发展。
之后,又随顺治皇帝进驻北京,反映了八旗军事力量的胜利,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大发展。
伴随着这一过程,开原对于锡伯瓜尔佳氏,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最早迁来开原锡伯瓜尔佳明代中前期,东北少数民族各部按照规定,每年都要到京城朝贡,苏完瓜尔佳、席北瓜尔佳等各地锡伯族瓜尔佳氏皆不例外。
他们入贡的驿路,必须经由开原。
因为开原城为明代万里长城的最北镇城,管辖东北各地去往中原的三座雄关。
随蒙古各部入贡的锡伯部,经由开原城西的新安关;吉林黑龙江等地的锡伯人入贡,经由开原城北的镇北关;长白山区的锡伯人入贡,经由开原城东的广顺关。
在二三百年间的朝贡活动中,许多入贡的锡伯人就留居长城内里的开原等地。
随着定居开原者日益增多,明王朝为了有效管理,在开原城外修筑的快乐城、自在城来安置他们,在开原城内设置的安乐州、自在州来管理他们。
由于朝廷鼓励内迁,因而许多锡伯人纷纷迁入开原的安乐州和自在州,因为明代只设这两个州来安置内迁的锡伯人、女真人和蒙古人。
正是这个特别的原因,南迁的锡伯族瓜尔佳氏被朝廷安置在了开原。
相继迁来开原的锡伯瓜尔佳明王朝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在开原设立了三大马市,分别是新安关鞑靼马市、镇北关女真马市、广顺关开原马市。
各地锡伯人要将自己放牧的牛羊和渔猎的猎物,拿到开原马市上售卖以集攒财富,同时也要到开原马市上买回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比如犁铧、铁锅等铁器,缸盆碗等陶瓷器皿,粮食、食盐、茶叶等等。
马市贸易,使得更多的锡伯人定居开原安乐州及自在州,开原成了锡伯人的聚居地,并成为后来清朝、民国至今的锡伯族重要的祖居地之一。
这些锡伯瓜尔佳氏商人及部民,南迁的首选之地,就是开原。
散落开原的锡伯瓜尔佳明朝万历十一年(1593),扈伦四国盟主叶赫国率领锡伯等九国兵丁,杀奔建州国,东北历史上著名的九国之战打响了。
建州国主努尔哈赤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打败了九国联军,各国军队纷纷溃逃。
锡伯国万余兵丁在逃回锡伯国老家途中,必经开原地区,一些被追杀或受伤的锡伯兵,散落在开原民间,其中就有一些瓜尔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