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施州刺龙芽高产栽培技术

恩施州刺龙芽高产栽培技术

恩施州刺龙芽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恩施州刺龙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刺龙芽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龙芽;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蔬菜的种植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刺龙芽就是野生驯化栽培的一种。

刺龙芽不仅分布在北方,在南方分布也很广泛,而且品质很好。

但人工栽培面积很少,绝大部分靠采集野生的,而野生的分布零散和资源不断被破坏,产量极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此,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人工栽培刺龙芽的新技术,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刺龙芽的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刺龙芽俗名刺嫩芽、刺老芽等,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 m左右,上部分枝呈分叉状,树皮灰色;小枝灰色,稍密生或疏生细刺,嫩枝上的刺较长,分枝能力不强。

叶大,叶柄长40~80 cm,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总叶轴和羽片轴通常有刺;羽片有小叶7~11片,基部另有小叶1对;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0~15.0 cm,宽2.5~8.0 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稀楔行,边缘疏生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

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主轴短,长2~5 cm;花白色;萼片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分离或基部合生。

果球形,直径4 mm,成熟时黑色。

刺龙芽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大量的人参素、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等,同时还具有滋补强壮的独特作用。

刺龙芽以其无污染、高营养等特点被誉为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堪称山野菜之珍品。

刺龙芽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位都含有大量的皂甙,具有壮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等功效[1]。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常生于阔叶林下及林缘,针阔混交林中及山阴坡,沟边以及火烧迹地等,通风透光、湿润和较肥沃偏酸性的土壤环境。

耐阴蔽,耐严寒,在-33 ℃的低温下能正常越冬[2]。

3月上旬萌动,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成熟。

栽培容易成活,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管理较简单,抗逆性极强。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根据刺嫩芽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但坡度要小于25°,pH值5.5~6.5、湿润且排水方便、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层。

清除田间残根、杂草和石块,施腐熟好的优质农家肥60~75 t/hm2,结合深翻与土壤充分混匀,随后耙细整平。

苗田做床要求:床宽1.2~1.3 m,床高20 cm,床间距40 cm,坡地做床要顺着坡向,以免积水或冲坏床面。

做床后耙平床面以待种植。

2.2 育苗
2.2.1 播种育苗。

9月下旬采摘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用水选法漂出空瘪种子,用3~4倍体积的细沙混拌均匀,堆放在15~20 ℃的室内或山洞里进
行催芽处理,每隔5~7 d细翻1次,避免种子受热不均,80 d左右种子开始裂口,标志种子形态后熟已完成,裂口率达到65%以上,放在0 ℃以下低温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完成种子生理后熟。

4月上旬日均温稳定在10 ℃时开始播种。

在床面上横向开沟,深2~3 cm,宽5 cm,行距10 cm。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 cm,用种量15 kg/hm2。

覆土厚2 cm。

4月中旬出苗,翌年3月中旬开始定植。

2.2.2 扦插育苗。

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根段,茎粗0.5~1.5 cm,长度在20 cm左右的侧根作为扦插材料。

刺龙芽每年有2次采集根段的时机,春季于3—4月,秋季在霜冻之前。

选择0.5~1.5 cm粗的根系,剪成长20 cm左右的根段;春季采集的根段可用15 mg/kg吲哚丁酸(IBA)浸泡3~5 h直接扦插;秋季采集的根段可以放置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室内或山洞中进行沙中贮藏。

采根时必须保证每段的中上部至少有1个蘖芽。

扦插栽植前要对根段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治病害,通常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浸泡根段30~50 min消毒,取出稍晾便可进行栽植。

栽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即根段萌芽前进行。

扦插时在床面横向开沟,沟距45~50 cm,沟深10 cm左右。

根段顺沟平放或斜插。

根段间距离20~25 cm,覆土厚20 cm。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松土除草。

2.2.3 根蘖苗栽植。

根蘖苗就是刺龙芽侧根上的不定芽,在秋季已经形成。

11月刺龙芽落叶进入休眠,根蘖苗也随之进入休眠状态。

翌年春天,植株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打破休眠开始生长。

不定芽也萌发出土,从而形成了根蘖苗。

在5—6月挖取较粗壮的根蘖苗进行栽培,在栽植时一定要保证根系舒展健康生长。

2.3 定植
不管是种繁苗、扦插苗和根蘖苗都要在苗床上培养1年以后进行栽植。

栽植时间可分为春、秋季。

春、秋季栽植的具体时间视当地的气温而定。

恩施州一般春季在2月上旬至3月初栽完,秋季在11月中旬至上冻前栽完。

株行距为1.0 m×1.2 m或1.2 m×1.5 m,栽时挖20~30 cm深的坑,保证刺龙芽苗的根系舒展,覆土踏实。

以后结合中耕除草等逐年培土使栽植行形成高垄,以改善土壤的通气及养分转化的环境条件,促进刺龙芽的根系生长。

2.4 田间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刺龙芽喜肥水。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

5—7月结合中耕除草2~3次,在植株旁开沟追肥(分2次进行),可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16-16-16)和过磷酸钙各为300 kg/hm2。

冬季植株进入休眠后,11月上中旬开沟施1次越冬肥。

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 t/hm2或氯化钾复合肥(16-16-16)450 kg/hm2,为翌年植株的健康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2.4.2 整枝。

刺龙芽生长到第2年需进行整枝。

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即可除去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并尽量多留侧枝,提高芽苞个数和总产量。

整枝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其余全部除掉。

恩施地区一般是3—4月萌发,5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顶芽。

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1侧芽和第2侧芽。

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

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可长成充实的茎,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3]。

2.5 病虫害防治
刺龙芽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和疫病等[3]。

防治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 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灰霉灵500倍液,隔5~7 d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即可。

防治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量2.25~2.70 kg/hm2),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 000倍液(用药量1.5 kg/hm2),或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药量1.875 kg/hm2),重病田也可采用药液浇根的办法防病。

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植株兼防立枯病。

防治疫病,以预防为主,冬、春季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施肥时要注意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刺龙芽的抗病能力,株行距要适宜,以利通风降湿;发病初期可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

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蚜虫,可用敌敌畏、敌杀死、灭杀灵等药剂进行防治[4]。

2.6 采收
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采收,待嫩芽长到10~15 cm以上最好,过早采摘会降低产量,过晚采摘会降低芽苞的商品性能,嫩芽可采摘2~3次,一般情况下第1次采摘后的7~12 d即可采摘第2~3次。

3 参考文献
[1] 樊广英.龙芽檧木的栽培技术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河北林业科技,2008(4):125-126.
[2] 杜韧强,康尔艳,李云香.野菜龙芽楤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12):7.
[3] 胡春霞,汤洁,郭巍.辽东楤木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7(6):16-17.
[4] 李延波,殷展波,严春光,等.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114-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