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刺龙芽苗栽培技术-刺嫩芽苗种植技术

刺龙芽苗栽培技术-刺嫩芽苗种植技术

一、概述: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别名:刺龙芽、刺老芽、辽东楤木、龙芽楤木、鹊不踏等。

(一)营养与用途:刺嫩芽的嫩芽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样。

可以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或加工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

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多年来,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而且供不应求。

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称赞。

可称得上是“美味山珍”。

刺嫩芽的嫩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测定:每一百克的新鲜的嫩芽中,含有蛋白质0.56克,脂肪0.34克,糖类1.44克,有机酸0.68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磷、钙、锌、镁、铁、钾等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品种丰富。

除此之外,刺嫩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刺嫩芽的根皮具强壮筋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等功效。

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阳痿和肝炎等疾病。

据日本报道,刺嫩芽的树皮及根有健胃、收敛作用。

日本民间用以治疗糖尿病、肠胃病、尤其对胃癌有卓效。

前苏联有专家研究发现,刺嫩芽根皮有强心作用,效果优于人参,对于老年性痴呆症、蜘网炎及阳痿等多种神经衰弱综合症都有类似人参的疗效。

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刺嫩芽制剂治疗脑力、体力疲劳过度,并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刺嫩芽的主要成份为木皂甙。

刺嫩芽根皮中总皂甙含量是人参根总皂甙含量的3倍左右。

此外,在其根、茎、叶、花和果实还含有黄酮、木质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成份等,木皂甙与人参皂甙相似,是齐墩果酸的三四糖皂。

齐墩果酸有抗炎、镇静、利尿、强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于治疗黄疸肝炎与迁延型慢性肝炎效果更好。

刺嫩芽(二)资源现状与资源分布:刺嫩芽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

其中辽宁的本溪、丹东、桓仁、宽甸、抚顺、新宾、清原和吉林的柳河、通化、集安、长白、桦甸、梅河以及黑龙江的尚志、五常、海林、伊春、密山等地区分布较多,资源丰富。

刺嫩芽喜生长在沟谷、阳坡、土壤肥沃、潮湿或半阴的杂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长在林缘,灌木林、沟边等地。

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荒山坡地的植树造林,而且品种单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积也在逐年减少。

再加之部分地区破坏性、掠夺性的连年多茬采收,甚至割茎移栽,使刺嫩芽资源急剧减少,在某些地区已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在饮食上,原来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已受到冷落,而无污染、低脂、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的山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刺嫩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利用种子繁殖,倍率高,生长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没有任何风险,操作过程易掌握。

目前,人工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减少,社会需求量在增大,有着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近年,刺嫩芽大量出口日本和南韩。

每年为我国换取数千万元外汇。

同时国内人民也非常喜食刺嫩芽,特别是高级饭店一盘刺嫩芽价值上百元。

但由于连年采集,造成植株枯死,野生资源逐年破坏,产量逐年下降,目前产量已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所以发展刺嫩芽人工生产是当务之及。

因此人工栽培刺嫩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野生刺嫩芽分布于我国东北长白山沿脉和小兴安岭沿脉,其同属植物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山区分布较多,其嫩芽与刺嫩芽一样可食。

因此凡是有同属植物野生分布的地区均可以发展人工生产。

二、露地栽培1、育苗及移植(1)种子育苗①种子处理:层积处理。

②露地育苗:首先应做床,做床时间在秋季、春季均可。

选平坦地块松翻整细,亩施腐熟农家肥3米3 ,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然后做床,床宽1.2米,高10厘米,做完床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间确定在3月下旬至清明节。

刺嫩芽种子很小,为了提高播种质量,使之达到均匀一致,播种时应掺进细沙每亩用量10~15千克。

关于播种量,因为种子的饱满程度、种子处理水平等因素的存在差异,其发芽率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在20%-60%,所以用种量大些比较安全,至少每亩干种子用量不能低于0.5千克。

播完种后随即盖土,最好是覆盖山皮土,因山皮土含草籽较少而且通透性强,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覆土厚度应尽量浅些,看不见种子即可,为了防止地表干燥影响发芽,还必须在地面覆盖松叶、木屑等物。

之后,经过1年的精心管理(如除草、间苗等),秋季即可成苗,翌年春季即可定植。

③钵盘育苗:采用塑料钵盘在温室里提前育苗,时间可定在移植前2个月左右。

钵盘规格为128孔,按照每亩1.8万~2万亩计算,每亩须准备150盘。

育苗前首先在温室内搭建大约0.8米高的台架,台宽能正好并排摆下5盘即可,基质可采用粉碎的泥炭,加入少量的腐熟优质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了增加粘度,使移栽进每株苗都能携带泥坨,基质里还需加入少量黄泥。

播种时先向钵盘内填入3/4也深的基质,浇完水后播入处理好的种子,为了稳妥起见,最好平均每孔播15~20粒种子,播完籽后上面薄薄盖一层基质或山皮土,最上面再薄薄铺上一层蛭石粉。

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水分和温度,表面应经常保持湿润,棚内温度应保持28°C左右,出苗后可用镊子等器械间苗,每孔一株,待苗长至5厘米左右,即可移植到苗圃。

刺嫩芽苗移植前苗圃同样需要整地做床、施肥等作业,而且最好是覆盖地膜,按照每亩1.8万株自行设计株行距,然后扎眼移植。

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苗无论是质量还是成苗率都远远高于露地直播。

种子育苗方法的弊病一是周期过长,因为育苗期需一年,第二年定植后也只有60%的茎能够供温室利用;第三年才能全部利用。

二是由于有繁殖,天然变异幅度较大,所以很难保持品种的纯度。

(2)组培育苗:这种方法是采用生物技术,去刺嫩芽茎尖组织,在实验室利用试管培养、增殖,但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所以,这里暂不做介绍。

(3)栽植方法:种苗可在早春进行定植,一般可载在山坡或平缓地进行,方法与栽树一样,刺嫩芽属阳性植物,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如果行距太窄,势必影响通风透光,导致茎徒长。

根据多种密度实验得知,每平方米栽植一株较为合理,行距可适当宽些,最佳设计方法为行距1.8米、株距0.6米,这样,每亩可栽700穴。

第二年每穴发出2株,第三年每穴发出4株。

2、田间管理(1)第一年的杂草防除及水分管理:由于第一年刺嫩芽还没有长成树,很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所以必须防除杂草。

据国外材料介绍,一般豆科作物应用的杀草剂效果较好,如氟乐灵等,但刺嫩芽除草应用哪种农药最为有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如果采取人工除草,那么必须注意在锄草过程中不要伤害根系,因为前面提到过,立枯病、疫病的病菌主要是从根系伤口侵入,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人员尽量不要到田里践踏,以免伤根。

夏季以后,刺嫩芽已长到一定高度,枝叶也繁茂起来,这时杂草的威胁,可以放任管理。

关于水分管理,主要是防止春旱,繁殖茎的地块还需要离水源近些,一旦发生旱情立即浇水,保证苗齐苗壮。

另外,刺嫩芽虽然喜水,但不耐涝,所以一旦发生洪水洪涝灾害,应立即在地块四周挖沟排涝,以缓解灾情。

刺嫩芽苗(2)第二年后的整枝:整枝方法可根据栽培目的而定,如果是专为温室生产提供茎,当年秋冬即可收割,收割时茎基部留2个发芽苞,然后全部割掉,第二年每穴发出2株,秋冬收割时,每株基部再留2个芽苞,第三年除每穴新苗的4个芽苞正常发出4株茎以外,还可从基部其他部位发枝,这时需要人工整枝,整枝时将细弱的枝条去掉,因为温室生产需要粗壮的茎,一般要求茎直径要达到2厘米以上,总之,按照前面设计的密度每穴保留的茎数不能超过4株。

如果不准备从事温室生产,只是从陆地自然收获嫩芽,然后上市出售为目的,可尽量多留株数,提高顶芽产量。

整枝时同样不能削头,每根茎基部留2个芽苞,然后全部割掉,但时间与前者不同,刺嫩芽自然生长在辽宁地区一般是4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开始即可收获顶芽,顶芽收获还可收获第一侧芽和第二侧芽,第二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同样可长充实的茎,当然,过于柔嫩的枝还是要在春季疏掉。

(3)土壤消毒及轮作:土壤消毒主要是为了防治立枯病、疫病,但如果采用雷多米尔锰锌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未免成本过高,目前国内生产的土壤杀菌剂哪一种既经济又有效还没有经过试验确定,笔者认为采用敌克松药液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或许能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促成栽培(反季栽培)刺嫩芽作为山野菜之王,最受人们的青睬,经济价值较高,所以每年的春天到了刺嫩芽萌发时节,人们纷纷上山采摘,这时的市场供应量也最大,但过了这个收获季节,人们只能尝它的腌渍品,尤其是冬季,人们对新鲜的刺嫩芽需求日渐增加,于是,刺嫩芽反季生产应运而生,其配套技术也正日趋成熟。

1、茎的收获(1)收割时间及方法:收割时间是宜晚不宜早,秋季落叶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养分回收,然后进入休眠,而且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据悉,刺嫩芽的休眠时间要在5℃以下低温条件累计400小时才能完成,所以,割早了将严重影响茎质量,从而影响温室内的产量。

一般在11月中旬初雪过后即可收割,如果茎繁殖田离温室较的的话,最好是温室开始生时收割。

收割时每根茎基部留2节即2个芽苞,以待来年萌发新枝。

(2)茎的贮藏:如果茎提前收回,绝对不能放在露天地里,刺嫩芽海绵组织居多,由于冬季空气干燥,风也较大,如果茎放在外面,短时间内表面就会风干,芽苞干瘪,将严重影响芽的质量和产量,所以茎收回后,一定要在上面盖稻草、玉米秸等覆盖物,而且要浇透水贮藏,如果开降大雪,最好是把茎埋在雪里,这样的茎在生产时,芽苞显得丰满而有活力。

2、栽培方法(1)栽培时间的确定:刺嫩芽在温室内栽好之后,第12天即开始萌发,30天开始收获,收获期间1周左右,生产时间应确立在计划销售时间的前40天。

一般来说,刺嫩芽在春节前上市价格较高,应从春节向前推40天左右进行生产,如果茎数量充足的话,春节过后还可生产一茬,在农历2月初2以后上市,这时正值刺嫩芽青黄不接时期,其价位也较高,如果能达到一冬生产两茬的水平,温室效益将成倍增加。

(2)水生法: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以生产顶芽为目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人工露地繁殖还属初期,农户主要是采集山上的野生茎,而野生茎大部分都是刺多、不充实、侧芽的芽苞也比较干瘪,所以,只能生产顶芽。

①茎调制:采集直径1.5厘米以上的茎,用电锯截成大约30厘米长,然后50根捆成一捆,值得注意的是,长度一旦确定,自始至终都不能更改,因为摆到水床里这后,顶端必须保持整齐一致。

另外,扎捆时,应扎在离顶端2/3处,这样,坐在水床里之后便于顶端的松散操作,以免过分拥挤。

相关主题